什么才是真正的保障保险.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765800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才是真正的保障保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什么才是真正的保障保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什么才是真正的保障保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才是真正的保障保险.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什么才是真的保障 保障和保险不得不说的故事导语:大家现在都在说“保险要回归保障本质”,但什么是保障,保险在保障中又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再者,保险不就是提供保障的吗?为什么说要“回归”保障呢?保障与保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偏离,作为一个保险营销人员或者客户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使保险真正回归保障本质?某日,听到几位同事谈论一篇关于保险的报道,甲说:“看来保险业要回归保障了。”一位新人吃惊道:“难道现在的保险不是为保障的吗?”顿时,在座的几位资深代理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消费者和这位新人一样,为了保障而去了解保险、购买保险,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所买产品提供的保障不是与自身需求脱节

2、就是保障功能严重不足,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就来讲一讲保障与保险之间不得不说的那些事。何为保障?很多人儿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学习不努力时常会听到父母说:“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长大连饭碗都没有。”也许当时的我们还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成年后也只知道找到好工作是因为有个还算高的学历,但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份长达十六年的保障计划。父母一开始就给我们定下了目标:独立生存我们要有工作、有收入,能满足自我生存需求。这十六年我们都在为满足“独立生存”这个刚性需求而准备着,正所谓“保障是今天做明天的准备”。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有很多,但通常我们并不会和保障联系起来,那是因为我们的意识中只有狭义保障的概念,而没有从整体的

3、角度、更高的层面去认识保障。难道我们努力工作不是为了得到那份薪水而吃喝不愁吗?难道我们放在抽屉里的现金不是担心万一有急用吗?难道家长们省吃俭用不是想为孩子多攒点教育费用吗?我们时刻都在进行着保障,保障吃穿住行、保障意外的发生、保障下一代的成长所以保障就是满足需求,最大限度缩小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间的偏差。保险在保障中的不同角色人生中的需求是多样的,有显性、有隐性;有刚性、有弹性,每个人的需求也会跟随人生观、价值观等发生变化,但保障是为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满足需求,因此依据各种各样的需求,保障方式千差万别。比如消费者往往最关心的两点需求:大额医疗费用和子女教育费用。前者是潜在的有可能发生的,后者则是

4、刚性的必然发生的。前者需要应急现金储备,必须保证任何时间点都有足够的可支配现金,后者则是在特定时间前准备好足够的资金即可。如果用现金储备的方式来解决前者的保障需求,则这笔现金必然是要丧失流动性的,既不能消费也不能投资,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既要维持足够的现金保障又要释放这笔资金就只有用保险产品来保障这个潜在需求。只有保险能在风险状态下转换为大笔现金,这是其他金融工具所不能替代的,也是保险最基本的功能。而后者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时间、本金、收益率(利率),只要时间足够,在本金和收益率中找到合理的金融工具组合就一定能实现。我们可以把针对前者的大额现金储备转而用于后者,通过银行储蓄、证券及其衍

5、生品等金融工具,也包括保险,来实现这一保障。可以看出,针对不同的需求,保险的角色和必要性也在改变着。保险回归保障本质,首先是要发挥保险在保障中的唯一性,也就是对潜在需求的保障,其次才是作为金融理财工具的一种,满足常态下的需求。但在现实生活在中,人们对这一点认识的并不明确。某知名网站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认为最必要购买的险种前四位依次是养老、健康、意外、寿险。但实质上养老需求相比后三者是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而且可以用多种金融工具来实现,但健康、意外和寿险都是不可预知的,是潜在的可能发生的需求,需要时刻准备足够的保障。再根据健康、意外、寿险的重要程度,正确的顺序应为寿险、意外、健康、养老。另据

6、统计,北京市2007年度保险业件均保额接近10万元,这对于弥补一个人死亡的损失、维持一个家庭一二十年的日常生活,以及动辄几十万的大病医疗费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出现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因为很多消费者在没有构建完善潜在风险保障之前,就把重点放在了解决常态需求上。归根结底还在于:一、大多数从业者缺乏对行业价值观、使命感正确的认识,仍以销售员自居;二、消费者的趋利心理、人性的弱点贪婪,容易被利用;三、大环境政策舆论的正确引导不足,风险意识财务保障理念普及教育严重不足。四点做到保险回归保障本质要想使保险不再偏离保障,每个人都应该掌握正确的深挖自身需求的方法,因为不能离真实需要更近就无法选择满足需要的计划。我

7、把自己的一个逆向选择方法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当你迷惑时可以按照这四步尝试一下,相信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或者客户的真实需要,让你的保险回归保障本质:1、 想问题,为什么一定要买保险?不买行不行?通过这样思考可以区分哪些是必须用保险解决,哪些是其他金融工具也可以解决的需求。比如意外风险必然是用保险来解决,而教育费、养老、婚嫁等,不买保险靠储蓄行不行?买国债行不行?对比多种方式的优劣后在确定性和收益性平衡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可承受的就可以了,有没有保险并不重要。2、 算保额。保障是满足需求的,那么需求有多大呢?请仔细想想,你的存在在经济层面上影响了多少人。3、 对比。保险产品发展至今,很多已经不再是单一功能

8、了,比如前两年特别流行的一类产品,父母为孩子投保,既能在大学时每年领取教育金,又可在毕业时领取“创业基金”,还能有婚嫁金。一位客户觉得很多问题都能解决就立即决定投保了。这位客户离真理只差一步,首先要考虑“需不需要”,更进一步就要想“够不够”。此类产品各种项目都给一点,但哪项给得都不够。所以我们看一款保险产品时要马上分析哪些功能是针对基本保障,哪些是可以用其他工具代替的。“想问题”是把需求细分,“对比”是把产品拆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4、 取舍。在很多客户抉择的时候,往往偏重于解决广义保障而非狭义保障,这是客户风险排序错误的表现。通常不可预见的潜在风险属于重要且紧急的,而满足各种生存需求的广义保障则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当然如果后者时间不足够的话也很紧急,但那不是金融工具所能解决的,所以保险回归保障本质必须做到先解决重要且紧急的,再考虑重要不紧急的。我国的保险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需要稳扎稳打,靠保费业绩“突飞猛进”必然不会长久,保险回归本位才能根深蒂固,才有未来的枝繁叶茂。不论是保险公司还是从业者,让保险回归保障也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