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 8.考点针对训练——标题理解及作用.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776147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 8.考点针对训练——标题理解及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复习 8.考点针对训练——标题理解及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复习 8.考点针对训练——标题理解及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复习 8.考点针对训练——标题理解及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 8.考点针对训练——标题理解及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 8.考点针对训练——标题理解及作用.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1 对 1”讲练考点 8 标题理解及作用考点针对练十、(2020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18 分)听取蛙声一片谢 云川端康成曾说:“一听到雨蛙的鸣声,我心田里,忽地装满了月夜的景色。”初读此语,我心田里虽未像川端一样,装满月夜的美景,但记忆深处,那一片片如歌如吟的蛙声,终究是再一次穿透心灵,在这烦乱的城市的夜幕中,清晰地显现出来,嘹亮而宏阔。从暮秋到初夏的乡间夜晚,其实大半都是寂寥而冷清的,特别是早年物质生活尚不丰裕之时。但到春末夏初,天气渐渐暖热起来时,情形就大不同了。首先是布谷、麻雀、喜鹊等鸟儿,一大早就在房前场院里,或屋后竹林

2、中,切切烈烈地歌吟着,翩舞着。夜晚时分,还有此伏彼起的悠悠虫鸣,不知疲倦地响吟着,还有盈盈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落寞的旷野,喧嚣得热情洋溢,生机勃勃。其实,早在春水甫暖时,蛙们就已从蛰伏的洞穴里钻出来四处活动了。池塘边,沟渠畔,或那一茎茎水草,或被水浸濡着的树枝上,已能见到一团团密密麻麻的黄褐色的蛙卵了,被一网似有若无的膜状物粘连着,浮拥着,仿佛正藏孕着一个个梦幻般的未来惊蛰后的第一声蛙鸣,极像时令的“揭幕鼓”,猝响在煦暖的阳光中,或微温的夜色里,是颇能让人恍悟出季节的更迭和变迁的这时节,走在旷阔的野地里,便随处可见鼓突着晶亮眼睛的蛙们,蹲伏在路边的草丛中,或树荫里,老僧入定一般

3、,冥思玄想着。偶尔,它们也会怯怯零散地唱几句,难成气候。一旦听得人的动静,蛙们便倏地蹦跃而起,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咕咚”一声潜入水中。平静的水面上,便漾出一圈圈的涟漪。真要听取那成片、缤纷的蛙声,却得等到更为暄暖的夏天。那正是割麦插秧、抢收抢种的大忙时节。蛙们便自昏至晨热情昂奋地呐咕着,喧噪着,似为这节气和农事鸣鼓添威“唧唧呱”“咕咕咚”“咣咚咣咚”“咯呱咯呱”或独奏,或合唱,或粗亢,或清越,或远或近,或高或低,都沉雄嘹亮,澄澈明朗,疏密有致,意趣天成。与田园之青翠、沟渠之潺潺、星月之辉光融溶汇集着,其境界之恬静纯粹,意蕴之深邃迥阔,是再高妙的乐师也难以合成的天籁!有时,从夜梦中醒

4、来,谛听着窗外的阵阵蛙鸣,我总觉得:这些吟唱着的乡间歌手,似乎才是那寂寥田野的真正主宰,而那广袤的乡村大地,其实更像一个襁褓中的幼婴,正浴浸在那翠绿的蛙声里,做着甜暖的酣梦。早些年在乡间,还听说过“蛙声如潮带雨来”的谚语。那往往是久热苦旱、万物盼雨的夜晚,蛙鸣声比平常就更为激切喧腾:如鼓,一阵紧一阵;如潮,摇魂荡魄。父亲说:“是青蛙,在向天求雨呢。”不久,暴雨果真就在蛙声喧响中、雷鸣电闪间挟风而来,瓢浇桶倒一般,如泼如泻,淋漓酣畅。蛙们便悄然沉寂了,仿佛正和那一株株渴雨的禾苗一起,静心享受着甘露的淋洗和滋濡。直到雨歇风住,凉意渐生,蛙声才再起。先是零星几声,继而便汇聚成片,不久便是如潮的蛙鼓了

5、。我自小就知道,蛙是益虫,又是祥物。古人曾筑庙祭之,作诗颂之。宋人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之句,对仗工稳,寓意涵咏,向来为人称道。但最令我喜爱、感怀的,第 1 页 共 4 页 却是辛弃疾的西江月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寥寥数语,不仅描摹出了一幅800年前的田园风景,更借此述说了一个渴望丰收的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他不仅是在咏诵蛙声,更是在表达一种真诚的祈愿,一分对土地和农事的深切关怀这种关怀,我以为正是诗人道义和良知的体现,这正是让我怦然动心的缘由。在不少文人眼里,那翠绿的蛙声,是有着浓郁诗意和音乐禀赋的。倾情于蛙声,也便是倾情于那份恬淡、善美的诗意

6、,倾情于那种祥和、雍容的感怀。但我始终不能超然于自己的经历,带着禅意和虚静,去聆听去欣赏那成片的蛙声。事实上,每当蛙鼓如潮的季节,我总是以一颗虔诚的农人的心,或以一株水稻、一秆苞谷的心,去观望天地,恭敬地祈愿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选自大地温暖谢云散文精选,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 分)()A. 第段中写从暮秋到初夏的乡间夜晚“大半都是寂寥而冷清的”,是为下文春末夏初的鸟儿歌吟和蛙鼓阵阵做铺垫,在对比中突出了小鸟和蛙们给大地带来的活力与生机。B. 第段中写惊蛰后参与时令“揭幕鼓”的正在成长中的蛙们,呼应了第段的“蛙卵”的生长,“藏孕着一个个梦幻般

7、的未来”,这些变化让人感受到季节的更迭和变迁。C. 第段引用宋人赵师秀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句,寓意涵咏,备受称道,说明了蛙是古代诗人咏赞的祥物,也表现了赵师秀对这种益虫的喜爱。D. 在第段中,作者对不少文人带着恬淡、祥和的情怀,去聆听那翠绿的具有浓郁诗意和音乐禀赋的蛙声是持批评态度的,他认为应该结合自己的经历,去欣赏那成片的蛙声。E. 在文章结尾,作者化身“农人”,甚至于“一株水稻”,虔诚地观望天地,祈愿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现了作者对土地和农事的深度关切,折射出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2. 请结合全文,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3.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 分

8、)(1)一旦听得人的动静,蛙们便倏地蹦跃而起,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咕咚”一声潜入水中。平静的水面上,便漾出一圈圈的涟漪。(2)这些吟唱着的乡间歌手,似乎才是那寂寥田野的真正主宰,而那广袤的乡村大地,其实更像一个襁褓中的幼婴,正浴浸在那翠绿的蛙声里,做着甜暖的酣梦。4.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标题的妙处。(4 分)第 2 页 共 4 页 补 充 设 问1.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听取蛙声一片”含义的理解。(3 分)2. 这篇咏赞田园风物的美文,写景细腻传神,极具特色,尤其是“蛙声”,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 分)第 3 页 共 4 页 参考答案及解析考点 8 标题理解及作用考点针

9、对练十、1. (4 分)A E 【解析】B 项“正在成长中的蛙们”有误,属于无中生有;C 项“表现了赵师秀对这种益虫的喜爱”有误,诗中借“蛙声”来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D 项作者对不少文人带着恬淡、祥和的情怀,去聆听蛙声并不持批评态度,“他认为应该结合自己的经历,去欣赏那成片的蛙声”也有错,作者认为应该超然于自己的经历,带着禅意和虚静,去聆听去欣赏。2. (4 分)文章由川端康成的“雨蛙的鸣声”写起,呼应标题的“蛙声”,(1 分)引发身居烦乱城市的作者深沉的感怀,(1 分)自然引出下文对乡间生活的深情回忆,(1 分)并奠定全文怀念、感伤的基调,营造了恬静、诗意的氛围。(1 分)3. (6

10、分)(1)(3 分)动作描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1 分)形象地写出了蛙们听得人的动静时蹦跃落水的情景,表现了蛙们动作的敏捷和优美,(1 分)以声写静,反衬出春末夜晚旷野的宁静。(1 分)(2)(3 分)运用比喻、对比手法,把“青蛙”比作“乡间歌手”,把“乡村大地”比作“襁褓中的幼婴”,(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蛙声的沉雄嘹亮和大地的静谧甜暖,(1 分)并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的沉醉和赞美之情。(1 分)4. (4 分)引用辛弃疾西江月中的词句,使文章洋溢着诗意;(1 分)全文以“蛙声”为线索,串起作者对早年在乡间的相关物事的回忆,使文章结构严谨;(1 分)“听取蛙声”,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宁静自然

11、、对诗意乡土的深沉眷念和热爱,(1 分)更表现了作者对土地、对农事的深切关怀,寄托了作者观望天地、祈祷丰收的强烈愿景。(1 分)【补充设问】1. (3 分)作者以“听取蛙声一片”为题,取蛙声在惊蛰和割麦插秧、抢收抢种的大忙时节或者“久热苦旱、万物盼雨”时此起彼伏之意,(2 分)表达自己对乡村的眷恋和热爱以及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蕴含着对土地和农事的深切关怀。(1 分)2. (6 分)综合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等,主要从听觉来写乡间田园美景,与标题“听取”吻合,如鸟的鸣唱,蛙的歌吟等;运用比喻、拟人、对比、通感等修辞方法,来描摹春末夏初乡村田园的胜景,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善用叠词写声,富有韵味,意趣天成,如“切切烈烈”“咕咕咚”“咣咚咣咚”等;抓住不同时节的蛙鸣的特点来写,富有层次变化,如春末的鸣声“怯怯”“零散”,盛夏时主宰大地的阵阵蛙鼓,以及暴雨前后的声音跌宕起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善于把对乡土的眷念和对田园的沉醉及丰收的祈愿熔铸于那片翠绿的蛙声中,读来让人动容。(答出 3 点即可,每点 2 分)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