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主要心理特点(1).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798785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主要心理特点(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生主要心理特点(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主要心理特点(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主要心理特点(1).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主要心理特点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 1. 感知、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逐步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逐步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起初,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逐步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对于空间特性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还需有具体事物的支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们的空间知觉逐步从直观向抽象过渡;对于时间特性的

2、感知,小学生入学时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时间概念,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时间单位不能理解,而且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也比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力和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都会持续提升,开始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也日益增强。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理解水平持续提升,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水平都会持续提升。 2. 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片面、模糊逐

3、步向完整、准确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水准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实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到了高年级,他们则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实行概括。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持续增多。 3. 情感、意志的特点。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

4、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此时他们的好恶不再是只停留在口头或面部表情上,而是常付诸于行动。随着求知欲的日益增强,他们不再满足于问“这是什么”,而开始问“这是为什么”,理解、分析各种问题开始注意从动机、效果多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对成人的依赖性较低年级小学生明显减少。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

5、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会逐步增强,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在遇到难题时,有时也能够控制自己不泄气、不分心,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另外,因为小学生的模仿性比较强,因而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孩子较易形成任性等不良习惯,因而就更应注意实行准确的教育和引导。 4. 情绪、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自我控制水平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高年级学生已能感受到生活新奇和美好

6、,喜欢动脑筋,乐于提问题,但仍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作出评价。他们逐步学会了用道德观点和社会准则来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行为,能够同时看到正面和反面、优点与不足。另外,随着个性的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也持续增强,性格对他们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虽然小学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会逐步形成习惯,性格也就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难以改变了。 综上能够看出,教师和家长应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其实行准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