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2019届高三物理适应性监测考试试题(三)(含解析).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813241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3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毕节市2019届高三物理适应性监测考试试题(三)(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2019届高三物理适应性监测考试试题(三)(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2019届高三物理适应性监测考试试题(三)(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2019届高三物理适应性监测考试试题(三)(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2019届高三物理适应性监测考试试题(三)(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毕节市2019届高三物理适应性监测考试试题(三)(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毕节市2019届高三物理适应性监测考试试题(三)(含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贵州省毕节市 2019届高三物理适应性监测考试试题(三)(含解析)二、选择题1.物理学重视逻辑,崇尚理性,其理论总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其中 射线来自原子最外层的电子B. 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C. 卢瑟福的 a粒子散射实验发现电荷量子化的D. 汤姆逊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内部是有结构的【答案】D【解析】【详解】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其中 射线来自于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化为中子和电子中得电子,而不是原子核外的电子,A错波尔的氢原子模型说明原子核外的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B错;密立根油滴实验首次发现了电荷量子化,C错误

2、;电子的发现让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内的还存在粒子,说明原子核内还是有结构的,D对。2.如图所示,一安装有滑轮的斜面 M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P、Q两物块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在斜面上恰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推 Q时,M、Q仍恰好静止不动,则有A. Q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变化B. Q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变大C. Q受到的拉力变小D. M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答案】B【解析】【详解】在没用沿斜面向上的推力退物体Q时,对 P,Q和 M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不受力,因此刚开始地面和斜面 M 没有摩擦力;当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推 Q 时,依旧对整体

3、受力- 1 - 分析,可知整体受到竖直方向的重力和地面给的支持力以及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因此 M 受到地面给的向右的摩擦力,故 D 错误;在整个过程中物体 P 保持静止,对物体 P 受力分析可知绳上的拉力析,当物体的 Q 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时有可知静摩擦力可能增大;当物体 Q 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时有,作用外力 F 时 可知静摩擦力可能减小,故静摩擦可能增大可能减小但是大小发生变化,A 错 B 对。,因此绳上的拉力不变,Q 受到的拉力也不变,B 错误;对物体 Q 受力分,当作用外力 F 时有3.如图所示,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电流表A 内阻不可忽略,其余的均为理想的电流表和电1压表。a、

4、b 接在电压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源两端,R 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现将变阻0器的滑片沿 cd 的方向滑动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压表 V 、V 示数不变,V 示数变小312B. 电压表 V 、V 示数变小,V 示数变大312C. 电流表 A 、A 的示数都增大21D. 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小,A 的示数增大21【答案】C【解析】【详解】当滑动变阻器从 c 向 d 滑动的时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副线圈的总电阻减小,假设副线圈的总电压不变,则副线圈的总电流增大,变压器的电流关系可知原线圈的总电流 增大,则原线圈两端的电压副线圈两端的电压 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又可

5、知减小,而电压表 V 测量的是1U 的电压;电压表V 测量的是 U 的电压,电压表V 测量的是 U 的电压,电流表A 测量 I 的电1223311流,电流表 A 测量 I 的电流,故 ABD 错误,C 正确。22- 2 - 4.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 A 点固定有一带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在带电小球形成的电场中,有一带电粒子在水平面内绕 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粒子运动的水平面为等势面B. 粒子运动的轨迹在一条等势线上C. 粒子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电场力不变D. 粒子 重力可以忽略不计【答案】B的【解析】【详解】粒子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充当向心力并指向圆心,粒子的电场

6、力的方向沿两个粒子的连线方向并不指向圆心,因此粒子需要在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且粒子和带点小球相互吸引,故 D 错误;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发生变化,因此电场力变化,C 错误;假设粒子运动的平面为等势面,电场线的方向垂直于等势面,粒子所在平面的电场线沿竖直方向,粒子的受力也就沿竖直方向,但由库仑力的特点可知粒子的受力沿电荷连线方向,因此假设不成立,A 错误;由点电荷的电势知在点电荷中距离相等的点电势相等,故粒子运动的轨迹在一条等势线上,B 正确。可5.毕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能源基地。如图所示,赫章

7、的韭菜坪建有风力发电机,风力带动叶片转动,叶片再带动转了(磁极)转动,使定子(线圈,不计电阻)中产生电流,实现风能向电能的转化。若叶片长为 l,设定的额定风速为 v,空气的密度为 ,额定风速下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 P,则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 3 - A.B.C.D.【答案】A【解析】【详解】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工作原理为将风的动能转化为输出的电能,设风吹向发电机的时间 为 t , 则 在 t 时 间 内 吹 向 发 电 机 的 风 的 体 积 为, 则 风 的 质 量,因此风吹过的动能为,在此时间内发电机输出的电能,则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故 A 正确,BCD 错误。6.其实地月系统是双星模型

8、,为了寻找航天器相对地球和月球不动的位置,科学家们作出了不懈努力。如图所示,1767 年欧拉推导出 L 、L 、L 三个位置,1772 年拉格朗日又推导出 L 、1234L 两个位置。现在科学家把 L 、L 、L 、L 、L 统称地月系中的拉格朗日点。中国嫦娥四号探351245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并通过处于拉朗日区的嫦娥四号中继卫星“鹊桥”把信息返回地球,引起众多师生对拉格朗日点的热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拉格朗日点航天器的受力不再遵循万有引力定律B. 在不同的拉格朗日点航天器随地月系统运动的周期均相同C. 嫦娥四号中继卫星“鹊桥”应选择 L 点开展工程任务实验1D. 嫦娥四号中继卫星“

9、鹊桥”应选择 L 点开展工程任务实验2【答案】BD【解析】【详解】在拉格朗日点的航天器仍然受万有引力,在地球和月球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地月双星系统的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A 错误;因在拉格朗日点的航天器相对地球和月球的位置不变,说明他们的角速度一样,因此周期也一样,B 正确;因嫦娥探测器登陆的是月球的背面,“鹊桥”要把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采集的信息传回地球,因此应选在 L 点,因 L 在月球的背面,所22以 C 错误 D 正确。- 4 - 7.如图所示,空间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分界磁场。其中在MN 左侧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在 MN 右侧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3B。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10、q、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以平行纸面的速度 从 MN 上的 O 点垂直 M 射入磁场,此时开始计时,当粒子的速度方向再次与入射方向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粒子运动的时间是B. 粒子运动的时间是C. 粒子与 O 点间的距离为D. 粒子与 O 点间的距离为【答案】AC【解析】【详解】粒子在 MN 右侧运动半个周期后回到 MN 左侧,在运动半个周期后的速度将与入射方向 相 同 , 在 MN 右 侧 运 动 的 时 间, 在 MN 左 侧 运 动 的 时 间, 因 此 粒 子 的 速 度 再 次 与 入 射 速 度 相 同 时 需 要 的 总 时 间 为,故 A 对 B 错 ;在 MN 右侧粒子运动

11、的距离为,粒子与 O 点的距离,在 MN 左侧粒子,故 C 对 D 错。运动的距离为8.如图甲所示,两个弹性球 A 和 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质量分别为m 和 m 其21中 m =1kg。现给 A 球一个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使 A、B 球发生弹性碰撞,以此时刻为计时起1点,两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从图示信息可知- 5 - A. B球的质量 m =2kg2B. 球 A和 B在相互挤压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弹性势能为4.5JC. t 时刻两球的动能之和小于 0时刻 A球的动能3D. 在 t 时刻两球动能之比为 E E =18k22k1【答案】AD【解析】【详解】A和B球在碰撞

12、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因此由代入数据有,A 正 确 ; 球 A 和 球 B 在 共 速 的 时 候 产 生 的 弹 性 势 能 最 大 , 因 此,B错误;因为是弹性碰撞,t 时刻两个小球分离后没3有能量损失,因此 时刻球 A的动能和 时刻两个球的动能之和相等,C错误;从碰撞到 时刻小球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因此有和,联立解得,故此时两个球的动能之比,D正确。三、非选择题9.某同学研究小滑块与水平长木板之间 动摩擦因数,查阅资料得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选用的实验器材是:长木板、小滑块(可安装挡光片)、光电门、数字毫秒计、弧形斜面、挡的光片、螺旋测微器、刻度尺。器材安装如图甲所示。(1)主要

13、的实验过程如下: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挡光片宽度 d,读数如图乙所示,则 d=_mm;- 6 - 让小滑块从斜面上某一位置释放,读出小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数字毫秒计示数t;用刻度尺量出小滑块停止运动时挡光片与光电门间的距离L;求出小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_(用物理量 g、d、L、t表示)(2)为了减小测量动摩擦因数的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_。【答案】(1). 2.950(2).(3).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采用图像法;增大释放高度【解析】【详解】(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可知;因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因此可以将小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成小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则小球的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由匀

14、变速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关系可知,;联立解得;(2)可以用多次做实验取平均值消除该实验的偶然误差,也可以采用图像发拟合数据进行求解小球偶然误差,增大小球的释放高度可以使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增加,时间减小,使平均速度接近小球的瞬时速度来减小误差。10.(1)某同学组装完成的简易多用电表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该多用电表有_个电阻档,红表笔接_(选填 A或 B),该同学选择多用电表的1 挡测量一电阻 R 的2阻值,正确操作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指针情况,则电阻R 的阻值约为_ 。x(2)为了精确测量该电阻 R 阻值,该同学从实验室选取了下列器材:xA电流表 A (04mA、内阻 r =1 )B电流表 A (0

15、10mA、内阻 r5 )1122C滑动变阻器 R(05 )D定值电阻 R(阻值为 9 )0- 7 - E电源 E(电动势 2V、有内阻)实验中要求调节范围尽可能大,在方框内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用器材符号表示))。F开关、导线若干(用 I、I 分别表示电流表 A、A 的示数,该同学通过描点得到了如图所示的II212112图像,则该电阻 R 的阻值为_。x【答案】(1). 两(2). B(3). 9(4).(5).10【解析】【详解】(1)多用电表中含有电源的挡位为欧姆档,因此从图中可得知由两个电源,即两个欧姆档;(2)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多用表内部的电源负极连接,因此可知接在电源的B处;(3)欧

16、姆表的读数规则为示数乘挡位,因此可知当前的读数为 ;(4)电路图如下图:- 8 - (5)由局部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有,结合图像可知,解得。11.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右端放置一小物块,如图所示。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0.4。t=0 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12同速度向墙壁运动,当 t=1s 时,木板以速度 v =4m/s 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1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第一次减速为零时恰好从木板上掉下。已知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 15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 g 取 10m/s 。求:2(1)t=0 时

17、刻木板的速度;(2)木板的长度。【答案】(1)(2)【解析】【详解】(1)对木板和物块:令初始时刻木板速度为 由运动学公式:代入数据求得:(2)碰撞后,对物块:对物块,当速度为 0 时,经历时间 t,发生位移 x ,则有1,- 9 - 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木板,经历时间 t,发生位移 x2木板长度代入数据,12.如图甲所示,绝缘的水平桌面上铺有两根不计电阻的足够长光滑金属轨道AB、CD,轨道间距为 d,其左端接一阻值为R 的电阻。一长为L 且与导轨垂直的金属棒置于两导轨上,单位长度的电阻为 r。在电阻、导轨和金属棒中间有一边长为a 的正方形区域,区域中存在垂直于水平桌面向下的均匀磁场,磁

18、感应强度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其中坐标值已知。在金属棒右侧还有一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左边界 M(虚线)与导轨垂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方向垂直于水平桌面向上。某时刻,金属棒在电动机的水平恒定牵引力作用下从静止1开始向右运动,在 t 时刻恰好以速度 v 越过 MN,此后向右做匀速运动。金属棒与导轨始终相11互垂直并接触良好。求:(1)在 t=0 到 t=t 时间间隔内,电阻 R 产生的焦耳热;1(2)在时刻 t(tt )流过电阻 R 的电流方向、大小和电动机的输出功率。1【答案】(1)(2);电流由A 经 R 到 C;【解析】【详解】(1)0 到 t 过程:,根据闭合电路欧姆

19、定律:1根据焦耳定律:解得:(2)金属棒匀速,安培力水平向左,电流由A 经 R 到 CT 时刻,动生电动势: ,感生电动势方向逆时针,故总电动势为:- 10 - 同理得:,解得:发动机的牵引力与安培力相等:解得:(二)选考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 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B. 即使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也不会停止C. 将一块晶体敲碎,得到的小颗粒也是晶体D.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E. 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答案】BCD【解析】【详解】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 时,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势能减小

20、,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 时,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势能增大,A 错误;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分子间就一直有热运动,因此水结成冰分子间的热运动也不会停止,B 正确;将一块晶体敲碎不改变其性质,因此还是晶体,C 正确;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是对的,如石墨和金刚石,D 正确;晶体在融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但是其分子势能发生了变化,内能是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组成的,因此其内能发生变化,E 错误。14.将一根长度=103cm 的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管的 A 端开口,B 端封闭。利用水银在管的下部封闭着一段空气柱,各段初始长度如图,已知外界大气压p =76cmHg

21、,温度始终不变。0(i)被封闭 气体压强是多大?()缓慢将玻璃管绕通过 B 点的水平轴转动 180,使管倒立,此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是多长?- 11 - 【答案】(1)(2)【解析】【详解】(1)由平衡得:得:(2)假设水银没有漏出,旋转后:因为 大于管长,所以水银溢出,设溢出后空气柱长x,同理得:解得 ,故空气柱长度为等温变化:解得:,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B. 电磁波可以由电磁振荡产生,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空间的电磁波随即消失C. 在岸边观察前方水中的一条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D. 分别用蓝光和红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红光时

22、得到的条纹间距更宽E.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横波【答案】ACD【解析】【详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光速,和频率无关,A 正确;电磁波可由电磁振荡产生,当波源停止振动,已经产生的电磁波会继续向前传播,不会消失,B 错误;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的眼睛,折射角比入射角大,因此人眼看见的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物体,比鱼的实际深度低,因此鱼的实际深度更深,C 正确;由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可知波长越大,产生的条纹间距越宽,红光的的波长大于蓝光的波长,因此红光的条纹宽度更宽,D 正确;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纵波,E 错误。16.如图所示,在折射率为 n 玻璃平板上方的空气中有点光源 S,点光源到玻璃板的上表面- 12 - 的距离为 h。从 S 发出的光线 SA 以入射角 入射到玻璃板上表面,经过玻璃板后从下表面射出。若沿此光线传播的光从光源 S 到玻璃板上表面的传播时间是在玻璃板中传播时间的一半,则玻璃板的厚度 d 是多少?【答案】【解析】【详解】令从 S 到 A 的距离为 :在玻璃中,从 A 到 B 距离为 :由题意得:在空气中,若 S 到 A 经历时间 t:在玻璃中,从 A 到 B 经历时间为 2t:根据光在空气中和玻璃中速度关系:联立上式得:【点睛】-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