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研讨课教案_3.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822023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研讨课教案_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研讨课教案_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研讨课教案_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研讨课教案_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研讨课教案_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研讨课教案_3.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含的乡土风情,进一步体会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2、 欣赏作品展现的民风民俗图景及生动传神的语言。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体味过年习俗中所蕴含的乡土风情及斑斓多彩的民俗文化。教学设想:1、 课前指导学生预习,通过查字典解决生疏的字词的音义的问题。课堂上稍作补充。2、 教学方法:启导法。3、 授课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梳理思路,理清结构,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内容及过程1、 板书课题:12.本命年的回想2、 释题引入内容,学习第五段、第一段。1. 师:谁能告诉我“本命年”是什么意

2、思?(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转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2. 第一个本命年是几岁?(12岁)第二、三、四、五(24、36、48、60)3. 师:班上同学有十二岁的吗?谁能告诉我,本命年有什么讲究?(系红腰带、穿红裤头、腰上系大钱.)4. 师:为什么?生:.教师总结:为了辟邪、祈福、平安。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习俗,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表现。5.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多大年龄?(60岁)你怎么知道的?(最后一段:今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6. 学生齐读第五段。7. 师:作者60岁,恰逢他的本命年,他

3、回忆起什么往事?(过春节)8. 春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吗?(不是)你是怎么知道的?(第一段: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9. 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提示(多媒体显示):“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 (衬托)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3、 学习第二至第四段。1. 齐读第二段。多媒体屏幕:(运河) 地方特色:鲜明 春节(过年、大年) 乡土风味:浓郁2. 教师范读第三段。3. 思考:同学们能不能从第三段中找出能体现运河父老乡亲过年感受的四个词语?(学生讨论回答)多媒体显示:(预热 增温 红火 发烧)四个词

4、语程度不断加深,升级,用来表现作者对过年的感受最恰当不过。腊月:农历十二月。发烧:指非常迷恋专注、狂热爱好。4. 思考:同学们过年时在老家过年还是在父母打工地过年?在老家过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说一说。(学生.)作者小的时候是怎么过的?有没有和你相同的地方?(学生讨论.)5. 和我们现在相比,作者那时候可更有趣了。从腊月初一就开始忙。我们看,他们在忙什么?(师生讨论)、腊月初一晚上,家家户户在忙什么?(炒年货)、“花生、瓜子、玉米花”在现在看来并不足为奇,为什么要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这一层最有地方特色的描写是什么?、忙着忙着就到了什么时候了?(腊八)要吃什么?、书上说,腊八粥占全

5、了色、味、香.舍不得吃,.不愿放下筷子。这不矛盾吗?、作者小时候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要做?看到什么?你喜欢那种习俗?(多媒体屏幕显示): 腊月初一: 炒年货 预热 腊月初八: 吃腊八粥 买糖果 .增温 挑绒花 杀牲禽 备食物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送灶王 换门神 .发烧 正月初一: 拜新年4、 教师总结5、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体味语言,进一步理清结构,感悟情思。教学内容与过程1、 朗读课文导入。2、 学习内容(1) 、理清结构1. 第一段:请学生概括段意,教师板书。2. 第二至第四段(略)3. 第五段:点题,童心萌发,热爱生活,余味无穷。(2) 、第三段与第四段什么关系?(概括介绍具体描写

6、)(3) 、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4) 、谁能复述一下这一段?(要突出重点的复述.)3、 体味语言第四段描写过年的一些风俗及过年的热闹气氛,你认为那些词语最有表现力,那些语句描写最生动传神,即仅用不多几笔就把某一生活场景描述出来了?(师生讨论.)教师总结:文字对过年的每一点回忆,都是一副民风民俗的风景画,生动而传神,能激起我们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抒发相关感受。4、 思考:1. 刘绍棠的文学创作,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这篇文章给我们描绘了京郊运河的父老乡亲过年的浓厚气氛和情景。为什么人们这么看重过年?过年有这么隆重呢?(学生讨论,教师提

7、示).辛苦一年,欣喜五谷丰登,可以尽情享用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展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和村庄的人际关系。2. 比较:现在城里过年是怎样的?(按第四段的十件事的顺序来说。)教师引导并总结。3. 你怎么看过春节?(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引导: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能把所有中华儿女的心,一颗颗串联起来,它是每个炎黄子孙心目中最神圣的日子。家、故乡又成为每一个龙的子孙情感的归宿,所以,春节这种民俗文化归根结底又是家的文化。)4. 多媒体播放视频歌曲过大年.(体会情感)5. 除了春节,你还了解哪些民风民俗?世界各国的民俗风情,你知道哪些?(师生交流.)6. 教师总结。5、 推荐阅读:冰心散文腊八粥。6、 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