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度某县委办公室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读书班上关于作风建设的研讨发言材料2篇同志们:今天,围绕“作风建设”这一主题,结合县委办公室工作实际,我谈四点学习体会。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是事业发展的“定盘星作为县委办公室的党员干部,我们身处枢纽机关,服务县委决策,必须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锤炼过硬作风,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第一棒”、服务县委工作的“第一关”。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根本要义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作风建设正是这场伟大自我革命的关键战
2、役。县委办公室作为政治机关,必须把讲政治作为第一属性,把作风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从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一)作风建设是践行初心使命的W试金石,县委办公室直接服务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承担着三服务核心职能。我们的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县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质量。近年来,县委办公室以零差错、零延误、零失误为目标,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机制,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旱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连夜起草紧急通知、协调调度各方资源,展现了过硬的作风。但对照新时代新要求,仍存在文来文往机械执行、案头文件空转空悬等现象,必须持续纠治。(二)作风建设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净化器
3、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的前沿阵地,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全县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我们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政治生日等活动,强化党性淬炼。但也要清醒看到,个别干部仍存在本位主义小圈子等倾向,必须坚决纠治七个有之,践行五个必须,以优良作风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作风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当前,我县正处于产业升级攻坚期乡村振兴突破期民生改善关键期,县委办公室必须把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在招商引资中,我们建立项目专员制度,全程跟踪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组建一线调研组,深挖群众急难愁盼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仍存在政策传达慢半拍基层诉求回应不及时等问题,必须强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
4、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二、直面问题挑战,切实增强作风建设的现实针对性近年来,县委办公室以作风建设深化年为契机,开展四不两直督查、建立红黄蓝效能台账,推动作风持续好转。但对照五个坚持要求,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一)思想根子上的病灶仍未根除。个别干部存在三种心态:一是躺平心态,认为办公室就是养老单位,缺乏进取心;二是看客心态,对县委决策只传不达只督不办;三是功利心态,重显绩轻潜绩,搞材料出政绩比如,在起草领导讲话时,有的同志热衷于堆砌新名词,对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等民生问题避重就轻。(二)能力素质上的短板依然突出。面对数字化转型要求,部分干部存在本领恐慌有的同志对“大数据
5、平台智慧城市等新事物一知半解,在起草数字经济相关文件时依葫芦画瓢;有的同志对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不足,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失语迟语O(三)工作作风上的顽疾时有反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出现新变种。比如,在督查检查中,存在层层加码重复调研现象;在办文办会中,有的部门把层层把关变成层层推诿,导致文件空转、会议拖堂。(四)纪律规矩上的红线仍有触碰。个别干部存在小节无害的麻痹思想。有的同志对三公经费使用打擦边球,超标准接待;有的同志在档案管理中粗枝大叶,导致涉密文件泄露风险。这些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四个不够:理论武装不够深入,导致政治站位不高;宗旨意识不够牢固,导致群众观念淡薄;斗争精神不够强劲,导致担当作为
6、不足;纪律约束不够严格,导致自我要求放松。三、创新实践路径,全面提升作风建设的治理效能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县委办公室将重点实施四大行动,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一)实施铸魂赋能行动,筑牢思想根基。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建立理论学习+业务研讨双周制度,开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岗位建功活动。二是传承红色基因。依托本地红色资源,打造情景党课沉浸式教育品牌,让作风建设教育活起来。三是强化警示教育。建立典型案例库,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二)实施提质增效行动,锤炼过硬本领。一是开展能力大提升”专项行动。举办数字素养舆情应对等专题培训,推行导师制轮岗制,培养一专多能复合
7、型人才。二是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对县委决策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销号式推进,建立蓝黄红三色督办单,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三是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领导班子基层联系点年轻干部驻村调研制度,推动干部在基层实践中提升能力。(三)实施正风肃纪行动,纠治突出问题。一是开展四不两直督查。聚焦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问题,建立飞行检查机制,今年已开展3轮督查,通报典型案例2起。二是深化清廉机关建设。制定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清单,开展家庭助廉廉洁家访活动,构建单位+家庭双防线。三是严格八小时外监督。建立干部社交圈生活圈动态档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四)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提升治理效能。一是打造智慧办公平台。
8、整合公文处理、督查考核等系统,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留痕二是建立作风监测大数据模型。对办文效率、会议纪律等指标进行动态监测,自动生成作风体检报告。三是推行无感考评机制。引入服务对象评价、群众满意度测评等维度,构建多维画像评价体系。四、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巩固作风建设的常态长效作风建设重在经常、贵在有恒。县委办公室将构建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确保作风建设常抓常新。(一)完善制度体系,立起硬规矩,修订县委办公室工作规则,明确十严禁十必须纪律要求;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制定干部担当作为正负面清单,让敢为者有为、有为者有位。(二)强化文化浸润,培育软环境,提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办公室精神,打造作风长廊模范先锋岗等文
9、化阵地;开展最美办公室人评选,让标杆立起来、榜样树起来。(三)严格考核问责,架起高压线。实行作风建设与绩效考核双挂钩机制,对作风问题一票否决;建立作风问题线索移送通道,对顶风违纪行为零容忍。同志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作为县委办公室的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作风建设作为永恒课题,以铁肩膀扛起硬责任,以硬作风创造新业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办公室力量!谢谢大家!在2025年全县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研讨发言同志们:今天,我们相聚在读书班这一思想殿堂,共同研读党的创新理论、探讨县域治理实践、谋划高质量发展路径,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10、作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我结合近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部署的体会,围绕“以法治力量护航现代化进程”这一主题,从“理论武装明方向、法治实践强根基、代表履职聚民意、自身建设树标杆”四个维度,谈几点认识与思考。一、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法治建设思想根基党的二十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为新时代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人大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一是把握理论学习的“系统性”。我们不能止步于碎片化阅读,而要构建“理论+历史+实践”三维学习体系。近期,县人大组
11、织专班系统梳理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法治建设的论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法治浙江”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编制了法治思想学习手册,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核心论断融入具体工作场景。例如,在审议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时,我们要求全体组成人员从“统筹发展与安全”“实现代际公平”等理论高度审视方案,确保决策既符合上位法要求,又体现时代特征。二是突出实践转化的“创造性”。理论学习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我们针对基层反映的“执法检查走过场”问题,创新建立“三查三审三公开”机制:查法律依据是否充分、查执法程序是否规范、查社会效果是否显现;审执法主体资格、审自由裁量权行使、审整改
12、措施落实;公开检查计划、公开典型案例、公开整改报告。去年在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中,通过这一机制推动整改问题23项,3家违法企业被责令停产,真正让法律“长出牙齿”。三是强化制度执行的“严肃性”。理论武装必须转化为制度刚性。我们修订完善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评价办法,将政治理论学习成效纳入述职评议内容,对连续两次测评靠后的同志进行约谈。通过建立“学习积分一履职档案一考核运用”闭环链条,推动理论学习从“软指标”变为“硬约束”。二、紧扣中心服务发展大局,彰显人大监督刚性效能人大监督是宪法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必须聚焦县委“十四五”规划实施、重点改革攻坚、民生实事项目等关键领域,做到“监督与决策同步、支
13、持与纠偏并重”。一是紧扣“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我们把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监督首要任务,建立“三单一函”监督机制:制定任务清单明确监督重点,建立问题清单靶向发力,形成整改清单跟踪问效,对进展缓慢事项发送监督提醒函。在粮食安全监督中,针对耕地“非粮化”问题,向县政府发出整改意见12条,推动完成2800亩耕地恢复,相关经验被市级媒体专题报道。二是围绕“民生实事”深化精准监督。我们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式的监督方式,创新实施“项目化监督”:将每年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分解为38个具体指标,每个专业代表小组认领2项开展全周期监督。比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项目,代表们通过“三进三查”(进社区查需求匹配度、进工
14、地查工程质量、进家庭查群众满意度),推动解决底楼住户补偿、电梯运维管理等矛盾,使项目完成率同比提升40%o三是针对“难点堵点”开展穿透式监督。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问题,我们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代表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发现财产查控联动不足、失信惩戒标准不一等5类问题。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建立执行联动机制,促使全县执行到位率提高18个百分点,相关经验被省高院作为典型案例推广。三、搭建平台激发代表活力,凝聚共治共享强大合力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必须创新代表履职机制,把“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打造成反映民意的主阵地、解决问题的前沿哨。一是构建“网格化+数字化履职体系
15、我们将全县划分为58个代表履职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属二维码,群众扫码即可向代表反映问题。同时开发“民意直通车”小程序,实现“群众代表一代表部门一部门群众”的闭环处理。去年以来,通过该平台收集意见建议432条,办结率97%,其中关于“优化公交线路”的建议使山区群众出行时间缩短40分钟。二是建立“专业+专长”代表履职模式。根据代表职业特点组建6个专业小组,在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专题调研。比如农业小组针对“菌菇滞销”问题,协调电商企业开展“直播助农”活动,带动销售300余万元;法律小组参与信访积案化解,成功调解5起长达十年的矛盾纠纷。三是完善“激励+约束”代表管理机制。推行代表履职“星级评定
16、制度,从提出议案建议、参与视察调研、联系服务群众等维度进行量化评分,评选“十佳代表”并优先推荐连任。同时建立代表退出机制,对连续两年履职考核不合格的代表进行劝辞,去年已调整代表3名,有效激发代表履职动力。四、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锻造新时代人大铁军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新时代赋予人大工作的新使命,县人大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着力锻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硬核”机关,为法治建设提供坚实组织保障。一是突出政治建设铸魂,锤炼忠诚担当政治品格。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党组会、常委会首议议题,去年累计开展专题学习研讨28次,覆
17、盖干部400余人次。创新“沉浸式”红色教育,组织机关干部赴井冈山、延安等红色基地开展“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实践,通过现场教学、情景党课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建立政治理论学习“双百分”考核机制,将学习成效与干部晋升、评优直接挂钩,去年有3名干部因理论测试不达标被暂缓提拔,倒逼学习走深走实。二是强化能力建设赋能,锻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实施“人大干部五年锻造计划”,构建“理论+实务+实践”三维培养体系。开设“人大讲堂”,邀请全国人大法工委专家讲授立法法、省人大研究室主任解析监督法,开展“每周一课”业务讲座36期;组织“每月一题”调研竞赛,围绕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主题形成调研报告12篇,其中
18、山区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获省级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举办“季度法治擂台赛”,通过模拟质询、案例推演等方式提升实战能力,去年2名干部在全市人大业务技能大比武中包揽冠亚军。建立年轻干部“一线淬炼”机制,选派12名“85后”干部参与征地拆迁、信访积案化解等急难险重任务,累计化解矛盾纠纷89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质量同比提升60%。三是严抓作风建设护航,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制定人大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十严禁”,明确“禁止违规干预司法”“禁止利用职务谋私”等刚性约束,配套建立“黄牌预警、红牌问责”制度。组建作风建设督查专班,开展“四不两直”突击检查15次,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去年对2名会风散漫的干部进行通报批评,对1个窗口单位服务不到位问题进行限期整改。构建“廉政风险点”三级防控体系,梳理干部选拔、经费使用等关键领域风险点32项,制定防控措施98条,通过全流程监督节约行政经费18%,干部选拔任用群众满意度达99.6%。开展“清廉机关”建设,打造“清风长廊”廉政文化阵地,去年组织“家风助廉”活动4次,开展“微腐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3场,查处虚报差旅费问题1起,持续释放从严执纪信号。同志们,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实践呼唤新作为。让我们以此次读书班为新的起点,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以更高站位把方向、更实举措强监督、更严作风树形象,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的精彩答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