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3篇 河中石兽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889955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3篇 河中石兽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3篇 河中石兽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3篇 河中石兽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3篇 河中石兽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篇河中石兽,一、文学常识 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该书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二、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不亦颠乎 _通 ,意思为:_,颠,癫,疯狂,经过,代词,这,发语词,只,水边,河岸,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划船,离去,距离,倒塌,推究,埋没,信服,正确的言论,咬,这里是侵蚀、 冲刷的意思,于是,就,(既然)这样,那么,停止,代词,指代“顺流求, 石兽”这件事,代词,它,即石兽,结构助词,的,被,成为,认为,7句子翻译 (1)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凡是河中丢失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

2、上游去寻找。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原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呢,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三、理解与探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

3、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方法。,3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一、(2016锦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甲】河中石兽全文 【乙】

4、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倒塌,既然这样,那么,曾经,坑杀,活埋,A,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带走呢?,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打败赵国军队的人一定是赵括。,4对于河中石兽,【甲】文中寺僧“求之下流”,讲学家认为应“求之地中”,作者通过他们的错误,告诉读者什么道理?请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乙】文中赵括最终兵败身死,葬送了赵国军队,请你用一个相关的成语概括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然则天下之

5、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纸上谈兵。,5请根据【甲】【乙】两文中讲学家和赵奢所说的话,分别概括他们是怎样的人。 讲学家:一知半解、好为人师、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赵奢:行事谨慎、以国家利益为重、有预见性。,二、(2017东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缊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

7、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说 【注】瞑,通“眠”。陂薮(bi s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缊,乱麻绳。唼(sh),水鸟吞食声。,依照,止,尽,暗中,秘密,笼罩,捕捉,2翻译下面的语句。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 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