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为师之道.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952151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道为师之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师道为师之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师道为师之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道为师之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道为师之道.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师道 为师之道读师道:为师亦有道有感 蒲 英 杰盼望已久的暑假已经过去,在享受惬意自由的假期同时,我也认真细读了马朝宏主编的师道:为师亦有道一书。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标题简洁而概括。这五个章节互相独立,又同为一体,阅读之后,我得到了精神的愉悦。这本书都是收录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教师说话,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远比“对教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发展。 书中的这些文章是近几年许多一线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的真实感受,详细阅读,我从这些老师的教育故事、感悟和反思中收获了一些浅显的“为师之道”。一、师道,体现在细节中。教育无大事,同样无小事。在

2、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喜欢对比,老师喜欢对比,大人们都喜欢用“谁谁谁的学习怎么怎么样”、“谁谁谁获得了什么什么奖”等等来教育学生;学生也喜欢对比,只不过他们比的可能是“谁的衣服漂亮”、“谁的手机功能多”等等。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就象一棵棵正在成长的树,没有人说哪一棵树是没有用的。故对于“对比”,家长老师都应谨用之,慎用之,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如慎用对比一文的最后一段话:“对比”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达成什么样的效果,关键就在于正确的动机和方法,用好了,将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产生意想不到的正面效应;用不好,则会伤人伤己,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二、师道,从说“不”开始。作为一名教师,我明白努力工

3、作固然重要,但清醒地工作更重要。教师,请说“不”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得有公民意识、人格意识、质疑精神。教师肩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教育是教师自己的事业,完善的教育体制不会从天而降,任何的否定和反抗都是在争取更为合理的教育。教室是个什么地方一文的追问今天读来仍旧振聋发聩。文章利用中西教育的不同,用“尊重”一词很好的阐释了“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到教室是他们的?”诸多的反思也让我的精神得到了震撼:一个没有思想的老师很难教出有思想的学生,同理,一个不能清醒地认识“教师”角色的老师也很难使真正的学习发生在课堂(教室)。三、师道,亦是“变”之道。当下教育存在不少“痼疾”,许多老师动辄口诛笔伐,而后

4、自暴自弃。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十分消极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但对教育有害,对自身的发展更是有害无益。林金炎的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告诉我们“只有自己改变了,你才有可能,也才有能力去改变你所要改变的东西。”是的,要影响别人,你先得改变自己,做一个积极的不满者。正如谢云老师的文章题目努力营造局部的春天,我们先营造“自己”的春天。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适应这个环境。改变自己的心态,学会等待,学会包容,感受自己营造出来的春天的气息。四、师道,实乃“学”之道。学习的动机和快乐这篇文章给我的思考不是文章本身的哲理:“孩子之所以厌学,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和老师喜欢控制他,父母和老师太喜欢使用口头奖励,物质奖惩等外部因素

5、控制孩子了,而不去想方法增强他的内在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始动机,做什么都在乎外部的评价。”我思考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浮躁的、功利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我们的周围都是这样,我们如何做好自己,如何利用外部动机?我又思考:我们有多少教师享受到职业的快乐?我们的孩子又有多少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为什么我们都希望快乐的成长,可事实不是这样,是谁偷走我们的快乐?这些思考,又使我们回到教育的目的上来。如果我们真正的把教育当做生活,开启孩子智慧,健全孩子人格,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进而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那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难道不会享受到生命的意义,成长的快乐吗?何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好。” 读完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它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思考,也使我感受到智慧的快乐,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