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73832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本(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的内容。本课的主题是:感受科技新生活;认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两大版块,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科学技术观教育。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与世界”里的有关要求编写的,相关的内容标准是“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科技要为人类造福,要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材的第一大版块:“感受科技新生活”,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

2、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此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第二版块“科技也会带来烦恼”是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的态度,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树立正确的人类科学技术观。依据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课划分为二到三课时。我设计的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科技新生活”,最后引发“科技带来烦恼”。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虽然已经开始关注身边的科学技术问题,对科学技术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与看法,但由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只有短短的十年左右,基本没有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别说要把科学的热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了,基于以上学生实际,需要教者在充分利用好文本资源的基础上

3、开发家庭的、学校的、国家的乃至世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真正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造福人类,激发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立志为科学技术作贡献的热情。设计理念: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亲历、体验、感悟。在课前谈话时,我大胆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师身穿蓑衣、头戴斗笠,装扮成四五十年前下雨时人们的形象,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从而自然而然地导入学习话题,并在对比中暗示科技的进步让人们享受到轻松与方便。课堂中根据内容的需要三用蓑衣,使之成为版块推进的线索,层层推进。其次,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访问、调查等手段了解衣、食、住、行、用中

4、的科技及其变化,搜集具体的实物、照片、报纸、及其他图文资料来研究其中的发展变化。课堂上以新老照片对比、实物呈现对比或文字描述等方式具体向大家展示其变化,凸现如今事物的优点,从而跨越时空般地感受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增加了课堂的厚度,课末引导他们课后继续自主探究。真正体现从生活中带着问题来,课堂中解决了一些问题,又带着问题走向生活的课程标准理念。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充分感受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的密切关系及科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2、行为与习惯:让学生在了解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增强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充分感受科学技术无处不在、充分认识科学技术造福了人类。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创造科学的热情。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3、教师准备好蓑衣、斗笠、煤油灯等。教学过程:铺垫:课前谈话、师生互动1、师穿好蓑衣,戴好斗笠,提着煤油灯,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到学生中间转一圈,让学生摸摸蓑衣。2、 同学们

6、可能对我这身打扮感到很奇怪,那你知道我穿的是什么吗?(蓑衣)戴的是什么?(斗笠)干什么用的呢?(遮雨)那这是什么玩意儿呢?(煤油灯)照明用的。(相机点燃)。3、你们家里有这些吗?那你们猜猜看这蓑衣、斗笠大约多少年前还在被无锡人广泛使用呢?4、现在假如只要遇到下雨就叫你穿这个,戴这个,晚上照明天天用这个,你们愿意吗?我也不愿意,又重又热又难看。(师脱掉蓑衣、斗笠)蓑衣过后是这种塑料雨衣感觉也很闷热,我也不喜欢,脱掉。 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大大冲击学生视线、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巧妙地为引出话题作了铺垫,跟下面的雨披造成强烈的对比,暗示本课时主题,引起震撼,引发思考。)一、 导入话题揭开

7、科技的面纱1、刚才,我们看到的蓑衣、斗笠是四、五十年前人们下雨时穿的一身打扮。那现在我们下雨穿什么呢?(出示雨披)2、那这雨披跟蓑衣相比,你们感觉怎么样?3、那么,是什么带来了这一欣喜的变化呢?4、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科学技术的话题(板书:第11课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设计意图,一用蓑衣: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形下,初步感受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好处。)二、 自主探究感受科技的魅力1、课前,我们分组作了调查,寻找生活中科技的影子,请大家拿出调查表,拿出实物,资料等,在组内交流交流吧。小调查:衣、食、住、行、用中的科技请你调查一下衣、食、住、行、用中哪些物品有科技含量,采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

8、妈妈,向他们了解衣、食、住、行、用中的科技及其变化,可以搜集实物、照片、报纸、及其他图文资料,来研究其中的发展变化。并把它们带到课堂中来。找一找哪些物品有科技含量 以新老照片对比或实物呈现对比或画面呈现对比或文字描述等方式具体举一例向大家展示其变化,展示其现在的新颖、方便之处。 2、全班交流衣:(1)请一生交流。 看来衣服中有很多科技含量,对吗?(2)再让我们连线北京服装学院服装系的袁仄教授,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3)如果离开科技的发展,那么现在下雨天也只能穿这种又重又丑的蓑衣喽。(指着蓑衣)(设计意图:二用蓑衣,映照课前谈话,进一步体会科技的进步带来的生活的好处) 再请你具体把调查到的衣服的

9、变化跟大家介绍一下吧。(4)现在发明家已经设计出了许多有高科技含量的智能服装。请大家把书翻到84页,大声读读智能服装其他略 师相机点评 2、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结:是啊,科技无处不在,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可谓造福了我们人类, 这一切让人欣喜。相机板书:无处不在 造福人类(设计意图:课前要求学生围绕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自主探究,课上提供给他们交流展示的平台,通过多维互动的交流、对话,让大家谈感受,感受到科技无处不在,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造福了我们人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真实的对比中感受到欣喜。)三、引领观察明晰科技的内涵1、刚才,我们在日常生活

10、中找到了科技的影子,充分领略了科技的魅力,那我们的学习中有科技的影子吗?我们就从教室里找找看。(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科技无处不在,让学生觉得我们真的是沐浴在科技之光中了。)2、学生交流3、小结过渡:刚才有些同学讲到电脑,它可是当代高科技产品的代表。好多同学家里都有电脑,平时还上上网,查查资料,发发Email。那电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轻巧、快捷、方便的呢?4、(多媒体出示图片),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这个庞然大物重达30吨,占地167平方米,而现在呢?(出示文字)5、电脑怎么会有这样飞速的发展的呢?(相机点评:是所有的科学家、发明家,也包括一切热爱科学,有智慧、有创造力的普通人,是他们推动了科

11、技的创新发展。)6、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王选的故事 听故事 你有什么想法呢?(设计意图:科技之所以不断进步,源于人们的不懈追求。让学生明白是所有的科学家、发明家,也包括一切热爱科学有智慧有创造力的普通人,是他们推动了科技的创新发展。透过现象看本质,把背后的人推到前面来,激发学生爱科学家、爱科学、创造科学的热情,使品德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痕。) 小结过渡:一代又一代正直、执着的科学家,凭着他们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把古人的梦想一一实现了。比如神五、神六顺利升天圆了中华飞天之梦(录象片段) 火车凭借科技的力量一次又一次的提速,超越了日行千里的奇迹。(录象片段)中外高科技的眼镜展示(多媒体画面)外国超有趣的

12、球体移动房屋(多媒体画面)盖茨的高科技豪宅。(多媒体画面)(设计意图: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国内外的高科技震撼人心、令人神往。图片、资料旨在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科技的无穷魅力,为“我来设想”作了巧妙的铺垫。)四、我来设想播下科技的“种子”1、也许有些同学会觉得科学技术的创造与发明与我们小学生的挺遥远的,请看这是什么?(出示卷笔机)干嘛用的?你爷爷奶奶小时侯用过吗?那时用什么削的?(出示小刀)人们为什么会想到发明卷笔机呢?(设计意图:承接刚才从教室里找到的科技,由学生熟知而有深切体会的卷笔机入手,蕴涵科技的创新发明可从改进不足之处开始。)2看来,科技的创新发明往往是从改进不足之处开始的。

13、那么,难道这卷笔机(拿着实物)就是十全十美了吗?请大家开动脑筋大胆设想一下未来的卷笔机是什么样的?(板书:我来设想)(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深有体会的事物开始创新改进,降低了难度,不但让学生体悟到科技创造与发明与我们小学生是息息相关的,还能启发我们有责任来为科学作贡献,我们也完全有能力为科学作贡献。)3、你还想改进其他学习用品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学习上的发明只是一个小领域,生活、社会更是施展我们聪明才智的大舞台。比如说你爷爷奶奶小时侯下雨穿蓑衣,现在下雨我们穿雨披,想象一下50年以后,下雨天我们可以穿什么。(学生交流)(设计意图:三用蓑衣,使得课堂版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前后

14、照应。在情趣中水到渠成地激发学生爱科学、创造科学的热情,通过鼓励他们只要胸怀造福人类的心愿,定会梦想成真。这样,不知不觉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充满希望的科学的“种子”。)五、巧妙延伸引出科技的担忧1、听到同学们要发明这么好的雨披,我想把破旧的塑料雨披扔掉算了(做扔掉的动作),哎呀,不对!会带来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已成为地球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难道是塑料这项发明技术错了?2、我们再来谈谈汽车,它给我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有没有什么副作用呢? 学生交流 师:好多好多问题(板书 ),这些问题令人担忧。3、不光是塑料、汽车存在烦恼问题,生活中的好多科技产品如化肥、农药、建筑材料都有烦恼啊。科技所带来的令人担忧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少世界问题中的一部分。(板贴 第三单元 世界问题还不少)我们下节课再深入研讨。(设计意图:由喜自然带到忧,帮助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从而初步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布置课后调查生活中常用的科技产品所带来的问题 ( 填在书上88页)科技产品 问 题 化 肥 农 药 建筑材料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回归生活,是我们所遵循的课程理念,把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到整个生活。)板书设计:第三单元 世界问题还不少第11课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 无处不在造福人类 我来设想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