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教案之主题班会:无人让座.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75748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班会教案之主题班会:无人让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主题班会教案之主题班会:无人让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主题班会教案之主题班会:无人让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主题班会教案之主题班会:无人让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题班会教案之主题班会:无人让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班会教案之主题班会:无人让座.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题班会教案之主题班会:无人让座 2月21日南湖晚报12版以“肺癌老人持病历哀求不到公交座位”为题,报道了发生在上海公交车上的一件令人心寒的事情:身患癌症的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上车无人让座,售票员动员了4次,老人拿出病历哀求,但车上的年轻人却视若无睹事情虽然发生在上海,但同样值得我们集体反思: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年轻人的价值观为何会变得这样?10月28日二职高全校各班利用班会课组织学习讨论,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做文明的二职高学子.1、抱歉了!朱老先生 上海是文明水准相对比较高的地方,结果,一整车的人,居然就不能为一个患肺癌的七旬老人让出一个座位。我不是上海人,代表不了上海,但我想冒昧代表一下那趟

2、820公交车上的人,向朱老先生说一声:“抱歉了!”坐在那趟820公交车上的中年人,该向朱老先生说一声:“抱歉了!”如果是你们的老父老母遭遇这样的事,你们该作何感想?20年后,当你们也像朱老先生那样垂垂老矣,如果没人让座,你们该作何感想?坐在那趟820公交车上的年轻人,该向朱老先生说一声:“抱歉了!”要是你们的爷爷奶奶遭遇这种境遇,你们作何感想?就算你们现在年轻,你们也会老的。你们不能营造一个不知让座的社会我更要为所有坐在那趟820公交车上的中学生,向朱老先生说一声:“抱歉了!”那是早晨学生上学时间,车上的学生一定不少。是什么样的社会熏陶,让初识人事的中学生变得这样冷酷、这样麻木、这样缺乏人性!

3、那个中学生是在被训斥后让出座位的,可见他也知道不让座是不对的,那他为什么会置一个老人于不顾,自甘于道德的低卑?我们的教育,尤其是教育中的德育,为什么不能让一个中学生,拥有一点善良、一点怜悯、一点社会责任?2、面对冷漠需要一声怒吼一边是重病缠身的老人,一边是年轻体健的乘客;一边是老人的苦苦央求,一边是乘客的视若无睹。甚至在老人已经呼吸困难、面色发青时,乘客们依旧置若罔闻。这种麻木和冷漠,不仅让一个重病老人痛苦不堪,也是社会不能承受之重。在这条新闻的最后,我们终于读到了一点令人欣慰的内容。一位50岁的男子,指着坐在离老人最近座位的一位中学生,发出一声怒吼:“你,把座位让给老先生!”中学生在惊恐中,

4、慢慢移开了座位。在经过五站路后,老人终于有了座位。而直到三分钟后,恢复正常呼吸的老人才能够说出“谢谢”二字。老人的这一声“谢谢”,能不令人百感交集?而这一声怒吼,更是值得我们为之道一声“谢谢”。它至少告诉我们:面对冷漠,还有愤怒的这声吼;面对冷漠,还太需要更多的这种吼。3、公德比赛 无人接招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一则公益广告,一辆公交车上,一位老人孤零零地站着,却没有一位年轻人为他让座,最后终于有一位年轻人起身为他让座,然后是画外音:“公德比赛,现在起正式开赛。”我一直以为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但今天,这种事情真实地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了。面对这场公德比赛,可悲的是根本无人接招。年轻人公德的缺

5、失,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冷漠成为一些年轻人的习惯,漠视弱者,漠视老者,没有同情心,没有爱心,没有社会责任心,他们只为自己活着,甚至对一个重病老人的苦苦哀求,他们也听之任之坐视不理。当冷漠成为一种习惯,当人人都自私自利,社会将变得多么可怕!公德比赛,无人接招。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当前的一些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观。在社会追捧名人、追逐明星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那些为他人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更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应该更多地教育我们的年轻人学会感恩,让他们懂得回报社会,懂得关心他人。4、每个座位都是老人的“专座”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相当一部分不愿意主动让座的人,其理由

6、是“别人不让,我也不让”。面对需要帮助的老人,每一个人都把眼睛盯在别人的身上,把希望寄托于别人的自觉与自律,这样的结果希望变成了失望,失望变成了绝望。每一位乘客都认为应该有人给老人让座,但是每一个人似乎又都有理由为自己没有让座进行开脱。后排乘客看着前排乘客,前排乘客看着“老弱病残”专座,所有人都袖手旁观、互相推诿,浑然不觉自己已经沦为了一名麻木的看客。有人将事情的发生归咎于专座不专,进而建议采取强制力来保证专座专用。不过更应该看到,公交车里的这一幕折射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爱心的流失,以及公共道德的滑坡,要想彻底解决这样的问题,仅仅依靠专座专用是不够的。应该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公共场所的每个座位都是老

7、人的“专座”。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不妨先从让座开始。5、原因不仅仅是学校教育 一边是重病缠身的老人,一边是年轻体健的乘客;一边是老人的苦苦央求,一边是乘客的视若无睹。此事一经媒体曝光,人们纷纷把矛头指向了学校:素质教育喊了那么多年,我们学生的素质怎么也不见增长啊?还需要50岁的老伯一声怒吼才肯为这个肺癌老人让座。发生这样的事情,学校教育肯定是难辞其咎。但问题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低下,难道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不足?作为教师,我们自感从未放松过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但是影响学生的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就拿这次的让座事件来说,的确有中学生在场没有让座,但是车上那么多的成年人也没有让座啊。这样说并不是为学校开脱,而是想让大家明白:光靠学校教育很难起决定性的作用。社会道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合力才能得到提升。高一(10)班主题班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