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立医院控本增效奖励方案(2025版)一、总则L方案目的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国卫办医函2023381号),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正向激励引导全院职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规范成本管理。建立“节约有奖、创新有酬、增效有绩”的长效机制,避免过度医疗与资源浪费,实现“开源节流”与“提质控费”双目标。2.基本原则公益性优先:所有奖励以“不增加患者负担、不降低服务质量”为前提,严禁通过分解住院、过度检查、不合理收费等方式“增收”。分类考核激励:按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后勤部门不同职能,设置差异化考核指标与奖励标准。数据驱动公平:以医院信息系统(HIS/LIS/PACS
2、/HRP),医保结算数据、财务报表为依据,确保奖励可量化、可追溯。短期激励与长期导向结合:既设置月度/季度即时奖励,也将控本增效成效纳入科室年度绩效考核、学科建设评审及个人职称晋升评价体系。二、奖励范围与对象覆盖范围:全院各临床科室(含门诊、病区)、医技科室(检验、影像、超声等)、行政后勤部门(财务、采购、信息、总务等)及全体在岗职工。排除情形:因医疗质量缺陷(如三级医院国考CMl值下降、低风险组死亡率上升)、医保违规(如DRG高套编码、分解住院)、收费不合规(如自立项目收费)等被通报的科室或个人,取消当季奖励资格。三、奖励分类及标准(一)临床科室:增收节支“双维度”奖励1.合理“增收”奖励(
3、核心:优化收入结构,提升有效收入)考核指标奖励标准数据来源种构化病结优奖三四级手术占比同比提升三5%;日间手术占比达30%以上;重点病种(如国考监控病种)收治量增长10%以上按重点病种净增收额(扣除耗材/药品成本)的5%奖励科室,其中30%用于医护绩效,70%纳入科室发展基金病案首页数据、财务科诊率升门效提奖专家门诊出诊率三95%;门诊次均费用增长率W医保控费目标(如5%);门诊患者满意度三90%门诊收入净增长额(扣除药耗成本)的3%奖励,其中50%用于医生绩效,30%用于护士,20%用于科室运营门诊收费系统、客服部DRG/DIP合规管理奖病例入组准确率298%;组内实际费用W病组付费标准的9
4、5%;低倍率/高倍率病例占比5%每例合规且费用结余病例,按结余金额的20%奖励科室(单例最高不超过2000元),结余超30%部分纳入医院统筹基金医保办、财务科2.科学“节支”奖励(核心:控制不合理成本,提升资源效率)奖项考核指标奖励标准数据来源材药管奖耗/品i高值耗材使用率下降三8%(与上年同期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40;辅助用药金额占比W15%耗材/药品节约额(剔除合理用量增长)的10%奖励科室,其中40%用于医护绩效,60%用于科室质控建设药剂科、设备科、感控科位转提奖床周率,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NI天;床位使用率三90%且周转率235次/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按床位净增收效率(
5、床位收入-床位成本)/占用天数)提升部分的15%奖励,重点向护理团队倾斜医务科、财务科奖项考核指标奖励标准数据来源源物节奖能/资百元医疗收入能耗成本(元)同比下降三5%;办公用品/低值耗材领用金额下降10%;资产盘点损耗率0.5%按节约金额的20%奖励科室,其中50%用于职工福利(如加班餐、学习补贴),50%用于科室文化建设总务科、财务科(二)医技科室:效率与质量双提升奖励L设备效能优化奖考核指标:CT/MRI等大型设备日均检查量增长三10%,且检查阳性率三65%(达标值);设备维保成本同比下降三8虬奖励标准:按设备净收益增长额(检查收入-设备折旧-维保成本)的8%奖励科室,其中技术组(操作技
6、师)占60%,诊断组(报告医师)占40%。2.检验成本控制奖考核指标:同类检验项目成本同比下降212%(通过集中采购、减少重复检测等);检验报告及时率298%,危急值处理及时率100%。奖励标准:按检验成本节约额的15%奖励,其中70%用于科室绩效,30%用于质量控制设备升级。(三)行政后勤部门:服务与成本双管控奖励L采购降本增效奖考核指标: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完成率100%,价格平均降幅达国家/省集采要求;非医用物资采购成本同比下降215%,供应商履约满意度295%。奖励标准:按年度采购节约总额的5%奖励团队,其中采购主管占30%,团队成员共占70%。2 .信息化赋能奖考核指标:电子病历系统(E
7、MR)无纸化率295%,减少纸质耗材成本;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280%,提升结算效率。奖励标准:按信息化建设直接节约成本(如印刷费、人力成本)的20%奖励信息科,其中50%用于团队绩效,50%用于系统迭代升级。3 .后勤节能先锋奖考核指标:全院水/电/气能耗同比下降三10%(剔除业务量增长因素);医疗废物处理合规率100%,回收利用率提升20%o奖励标准:按能耗节约金额的15%奖励后勤团队,重点向一线运维人员倾斜。(四)创新与协同奖励(跨科室/全院性贡献)1 .成本管控创新奖鼓励提出优化流程、减少浪费的创新方案(如“手术耗材智能管理系统”“药品效期预警机制”),经医院评审后,按年节约成本的30%
8、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个人或团队均可申报。2 .学科协同增效奖跨科室联合开展MDT(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中心、医联体内转诊等项目,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如MDT病例平均住院日下降20%),按项目年净收益的10%奖励牵头科室及参与科室。四、奖励流程与发放规则1 .数据申报(每月5日前)各科室通过医院运营管理平台(HRP系统)填报科室控本增效月度报表,自动抓取HIS.医保、财务等系统数据,生成考核指标完成情况。2 .审核公示(每月10日前)增收是否存在不合理收费(如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节支是否影响医疗质量(如因减少必要耗材导致感染率上升);数据是否真实准确(与医保飞检、三级医院
9、国考数据对标)。由财务科、医保办、医务科、质控办组成联合审核小组,重点核查:审核通过后,在院内OA系统公示3个工作日,接受职工监督。3 .奖励发放(每月20日前)月度奖励随当月绩效工资发放,季度/年度奖励单独造表,经分管院长审批后发放;个人奖励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科室发展基金需专款专用(如学术交流、设备维护),不得用于发放福利。五、考核与监督机制1 .负面清单制度:因过度控费导致医疗事故(如病历缺项引发纠纷);医保违规金额占科室总收入比例1%;重点监控药品/耗材使用量排名全院前3且无合理解释。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取消当季奖励资格并全院通报:2 .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根据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如DRG/D
10、IP付费调整)、耗材集采政策、医院发展战略,由运营管理委员会修订奖励指标与标准,确保与政策同步。3.第三方审计:年度奖励总额需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重点核查“增收节支”真实性及奖励资金合规性,审计报告提交医院党委会议审议。六、附则L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试行1年,由医院运营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与修订;2 .各科室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内部二次分配方案,但需报人力资源部备案,确保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倾斜;3 .鼓励职工通过“院长信箱”“运营改进建议平台”反馈方案执行问题,每季度收集意见并优化指标体系。方案设计核心逻辑L平衡公益性与积极性:通过“增收不增负”(如奖励病种结构优化而非单纯收入增长)、“节支不降质”(设置质量否决指标),避免激励扭曲。4 .精细化分类考核:针对临床、医技、行政不同职能,设计”业务量-成本-质量”三维度指标,体现岗位差异性。5 .数据穿透与过程管控:依托医院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自动抓取与智能审核,减少人为干预,确保公平透明。6 .长期价值导向:将奖励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结合(如科室发展基金用于技术升级),避免短期功利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