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五”节约用水规划前百近年来,县严格落实“节水优先”,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为抓手,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成功创建成第三批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节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2019年4月,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经中央深改委审议印发实施,标志着节水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省、市相继印发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通过节水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减少污染排放,保障高质量发展,县政府出台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重点设定了2022年节水目标任务,明确任务分工,统筹推动节水工作,确保节水行动落地落实落细。“十五五”期间,是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
2、案,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的攻坚期,也是县实施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决战期。为满足县“十五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用水工作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落地见效,县水利局组织编制县“十五五”节约用水规划,杭州宇川水利水电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川公司”)承担编制任务。承接任务后,宇川公司成立了规划编制项目组,项目组开展充分的资料收集分析和多次现场调研、座谈交流、评审完善,编制形成县十五五”节约用水规划(发布稿)。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县人民政府、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经商
3、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文广旅体局、县教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统计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专业人员的大力协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目录1 .区域概况11.1. 自然地理11.2. 社会经济4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水环境质量62 .现状形势162.1. 节水成效162.2. 节水水平评价222.3. 节水工作存在的问题252.4. 节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283 .规划总则303.1. 指导思想303.2. 基本原则303.3. 规划范围和水平年313.4. 规划依据313.5. 规戈IJ目标334 .实施“双控行动”354.1. 实行总量强度控制354.2.
4、重点区域节水布局365 .节水工程规划405.1. 农业节水增效工程4052工业节水减排工程425.3. 城镇节水降损工程445.4. 非常规水利用工程505.5. 节水标杆引领工程505.6. 节水科技支撑工程526 .节水体制机制建设536.1. 健全节水管理体制机制536.2. 完善节约用水政策法规546.3. 健全节水技术标准体系556.4. 严格节约用水监督考核机制557 .投资估算和效果评价577.1. 投资估算577.2. 年度实施计划587.3. 效果评价618 .保障措施658.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节水管理体系6582保障资金投入,加强节水建管力度658.3. 加强科技支
5、撑,促进节水管理现代化668.4. 加强节水宣传,鼓励全社会节水护水66附件1专家组评审意见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2专家组名单错误!未定义书签。1 .区域概况1.1. 自然地理1.1.1. 地理位置图1-1县区域位置图县位于省南部腹地,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19。52,120。25,北纬28。25,28。57,之间,东临仙居县,东南靠永嘉县,南连青田县,西接市,西北界武义县,东北依磐安县,北与永康市毗邻。县境南北长约59.9km,东西宽约54.6km,县界全长304.4km,总面积1494km20县人民政府驻地五云镇,位于县域中西部,好溪中游,北距金华84km、杭州175km(公路262km)、
6、上海464km;南距温州156km,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交通四通八达,金温铁路、330国道线贯穿境内。1.1.2. 地形地貌地处武夷山戴云山隆起地带和寿昌景宁断裂带的中段,地貌类型分中山、低山、丘陵、谷地四类,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其中山地、丘陵面积约占80%,平原面积约占20%。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大致以好溪为界,东南部为括苍山脉,西部为仙霞岭余脉,北部地层陷落,构成壶镇、新建两块河谷盆地,中部丘陵广阔绵延,为仙霞岭与括苍山的过渡地段。1.1.3. 水文气象县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日照充足。由于地势起伏升降大,气温差异明显,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分明山后不
7、同天”的垂直立体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72C,无霜期245天,多年平均水汽压16.7hpa,相对湿度78%,年雨日172天,多年平均风速1.3ms,相应风向W。县历年59月是降水集中期,其中5、6月份以梅雨为主,79月以台风雨为主,其间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受地形影响,县域内空间雨量分布不均,山区降水量相对较多,海拔较低的河谷、盆地、低丘降水量较少。1.1.4. 河流水系根据2025年县水域调查报告调查统计结果,全县共有五种水域类别,分别为河道(含其他沟渠)、水库、山塘、人工水道和其他水域,水域总面积36.44km2,水域总容积为14894.16万m3,按1494km2计算全县陆域面积,
8、则现状水面率为2.44%o其中河道958条,水域面积为24.48km2,水体容积为6661.25万1113,其中:市级河道1条(好溪下游段),境内长度为24.41km,水域面积为2.56km2,水域容积977.74万m3;县级河道7条(段),分别为好溪上游段、方溪、章溪、新建溪、贞溪、永安溪、盘溪,河道长度为140.84km,水域面积为lL33km2,水域容积为4332.68万m3o县级以下河道950条,河道长度1640.37km,水域面积10.59km2,水域容积1350.83万m3o县水系布局见图1-2。(1)好溪好溪属瓯江水系,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南侧笔架山马祥岭。好溪干流全长128km,
9、流域面积1365k11河道比降2.2%。,好溪干流在县境内长66.11km,流域面积976.8km2,落差123m,平均坡降1.86%o0境内好溪流域面积在200km2以上的主要支流有贞溪。贞溪发源于县大平山,向西北流经大洋、胡源,纳北面支流后折向西南,在县城下游的东渡镇至雅宅从左岸纳入好溪,河长39km,流域面积284knV200km2以下的支流有唐市溪、浣溪、盘溪等。(2)新建溪新建溪是武义江上游河段,在境内干流长37.61km,流域面积298.99km2,坡降17.0%o0主要支流为溪南溪、千秧溪、巧溪等。(3)永安溪永安溪是椒江上游河段,源于仙居县安岭乡,源头分水岭为海拔1184m的天
10、堂尖。境内永安溪长19.99km,流域面积153km2,还有龙溪流域面积425k11V落差140m,坡降7%。永安溪在大源镇境内的小支流有稠门坑水及小章坑水,在仙居湫山乡的支流称雅溪(入称为龙溪)。1.2. 社会经济县辖3个街道7个镇8个乡、253个行政村,总面积1494k11V根据市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25年县常住人口40.53万人,比上年增加2.96万人。2025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3.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6.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4.69亿元,分别增长5.3%、0.5%和9.0%
11、三次产业结构为4.9:43.8:5L2,人均生产总值64796元,比上年增长5.0%。图1-3县行政区划图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水环境质量1.3.1. 水资源总体状况县位于南部,是瓯江、钱塘江、椒江的发源地之一,境内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楠溪江等主要河流。全县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以地表水为主。根据市第三次水资源评价调查,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76亿m3,20%、50%、75%、90%、95%等设计频率下水资源总量分别为17.41亿nA13.58亿nAILO9亿nA9.14亿n?。人均水资源量约3395m3,高于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590m3及全国人均水资源量1970m3,属于丰
12、水地区。但受地形和台风影响,全县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匀。其中好溪流域受台风影响最大,降水在年内分配呈双峰型。第一个雨峰出现在47月,第二个雨峰出现在89月。好溪流域年径流量最大为11.81亿nA最小仅为2.95亿11比值为4倍多,汛期59月河流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以上。1.3.2. 2025年水资源情况根据县水资源公报(2025年),2025年县降水量为1647.3mm,较2019年减少了19.8%,属平水年。2025年县地表水资源量14.0316亿n,较多年平均值偏多2.5%,比2019年减少了33.5%,地下水资源量为3.3967亿m3,与地表水资源重复。2025年县产水系数平均
13、0.57,产水模数为93.9万m3km2o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为3462m3,低于市平均水平6427m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90m3o1.3.3. 供水工程(1)蓄水工程蓄水工程主要包括水库、塘坝、窖(池)。2025年县己建成大、中、小型各类水库85座,总库容9894.5万m3o其中中型水库2座,集雨面积348.17ku?,总库容4903万m3,兴利库容2488万m3;小(1)型水库12座,集雨面积712.1k11V总库容3009万m3,兴利库容1980.27万m3;小(2)型水库71座,集雨面积262.85km2,总库容1962.5万m3;山塘429座,其中高坝山塘75座,屋顶山塘59座,普
14、通山塘295座。表Ll县小(1)型以上水库工程情况序号名称乡镇/街道功能类型集雨面积(km2)总库容兴利库容(万m3)1潜明水库壶镇镇供水发电灌溉中型304.8341311102大洋水库大洋镇发电灌溉中型43.37151013783更新水库壶镇镇供水灌溉小(1)3.2116.4994浣溪水库供水灌溉小(1)264703635左库水库供水灌溉小(1)310330906岭头方水库东方镇发电灌溉小(1)4.923562987沙坑水库大源镇发电小(1)59.4347.28195.578高皈水库发电小(1)140.3205669金岭脚水库双溪口发电灌溉小(1)711210310古方塘水库胡源乡灌溉小(1
15、0.78142126.211插花墩水库舒洪镇发电灌溉小(1)7619585序号名称乡镇/街道功能类型集雨面积(km2)总库容兴利库容(万m3)12碧川水库新碧街道供水灌溉小(1)2.512910013白马水库新建镇供水灌溉小(1)43392291.514溪南水库发电灌溉小(1)39215163(2)引提水工程县现有人工引水渠道共计18条,总长度65.02km,水域面积0.164km2,水域容积20.93万m3;水闸1座,提水泵站4座,拦河坝(堰)220座,其他工程(水电站)28座,存在尾水灌溉、自流灌溉及潜水泵提水灌溉。表12县人工引水渠道序号名称长度(km)水域面积(km2)水域容积(万m
16、3)1金脚岭渠道5.780.0111.462文顶堰渠道0.660.0020.213狗潭堰渠道0.880.0020.234车坑渠道0.360.0010.125西番(东渠道)1.060.0020.276西番(西渠道)1.180.0010.187白马主干渠道8.540.0192.428白马上支渠道1.320.0010.179白马看排灌渠道1.940.0040.4610三和渠道1.540.0030.3711宽头至宅基渠道5.320.0182.2512青宁堰渠道6.000.0131.6013金丝堰渠道2.260.0050.6914广济堰渠道6.540.0263.28序号名称长度(km)水域面积(km2)
17、水域容积(万up)15更新渠道2.740.0060.7916白六渠道5.850.0131.6017永济渠道9.470.0313.9718长兰堰3.570.0070.86合计65.020.16420.93(3)地下水工程地下水源工程是指利用地下水的水井工程。县目前无深层承压水供水基础设施,有浅层地下水生产井1309眼。(4)再生水回用工程县现有污水处理厂4座(包括在建县第三污水处理厂),运行3座。2025年实际处理量约为4万m3d,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量占比不高,多用于城镇河道生态用水。另外,县已建成雨水集蓄系统Ill处,根据2025年大河B地块安置房、蓬莱小区利用情况估算,利用量达到5.55万m3
18、o表13县污水处理厂现状表厂名处理规模(万I113d)处理范围排水出路现状规模设计规模县城市污水处理24县新老城区、仙都风景区、东渡镇好溪壶镇污水处理厂14壶镇、东方镇好溪县第二污水处理厂12新碧工业新城、新建镇新建溪县第三污水处理厂在建2新建镇、新碧街道、七里乡新建溪1.3.4. 用水现状(1)用水量根据县20202025年水资源公报,县用水总量分别是1.1579亿m3、1.0923亿m3、L0913亿m3、L0534亿m3、0.9566亿m3、0.9585亿m3,用水量情况见表1-4,变化情况见图l-4o由图可知,2020-2025年全县用水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整体用水效率提高。表1-4县
19、近6年用水量情况单位:(亿m3)县总用水量农田用水林牧渔禽工业用水城镇公共居民生活生态与环境2020年1.15790.59040.03660.28270.06150.14180.04492016年1.09230.62300.02440.19840.06310.14280.04062017年1.09130.66490.02340.16650.06090.13690.03872018年1.05340.64360.02280.15460.05950.13630.03662019年0.95660.55440.02220.14730.05980.13660.03632025年0.95850.59330.
20、02260.13230.05860.13700.0147生态与环境居民生活城镇公共工业用水林牧通建农田用水总用水里(单位:(亿nP) 2020年三2019年三201g年 2017年 2016年.2015年)020.40.60.81121.4图14县近6年各类用水变化(2)用水结构2025年县总用水量0.9585亿m3(不包括水电站发电等河道内用水)。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0.5933亿m3,占61.9%;林牧渔畜用水量0.0226亿m3,占2.4%;两者合计占总用水量的64.3%。工业用水量0.1323亿m3,占总用水量的13.8%;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量为0.1370亿m3,占14.3%;城镇公共
21、用水量为0.0586亿n,占6.1%;生态环境用水量为0.。147亿m3,占1.5%。用水结构如图1-5所示。农田用水林钦鱼盒工11用水城诵公共居民生声生态与环境图152025年县用水结构示意图(3)用水效率县水资源利用率整体偏小,且年际差异较大。2019年水资源利用率为4.5%;2025年,水资源利用率为6.8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与省内高水平地区还有一定差距。3水奏源利用章(%)图1-6县近6年水资源利用率变化1.3.5. 水环境质量根据省环保厅、水利厅2016年联合颁布的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报告(2020),县共划分有12个水功能区,其中好溪水系7个、永安溪水系2个、新
22、建溪水系3个。好溪水系的7个水功能区现状水质为11III类,其他水系的5个水功能区水质均为II类以上。根据2025年市生态环境局分局水质监测点水质评价,全县12个地表水常规断面,其中II类水质断面6个,占总断面数的50.0%;III类水质断面6个,占总断面数的5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个,县城双潭庵,即自来水厂取水点,结果表明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稳定,总体都能满足II类以上水质要求。全县境内有出境水断面2个,入境水断面1个。三个交界断面水质总体良好,均符合功能区要求,其中入境上东岸断面表现为11类水;出境光瑶断面、好溪电站断面表现为III类水。芝英做方*饿ItUrtft冷水M,;仁川镇桐
23、琴M石柱依WiIiW前仓钻蠲路乡4JZtft*岳三新建MAg歌湫山乡钎洪Ki东渡依胡源乡方溪乡及WX用K平乡黄村乡二类水三类水万山乡高湖山J溪港乡安岭乡雅溪筑仙渡乡图1-7县水环境水功能区划表1-5县水功能水环境区划编号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河流范围目标水质现状水质起始断面终止断面长度(km)1南溪饮用水源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南溪源头(龙潭背)白马水库大坝15IIII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源头(龙潭背)下仁堂村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下仁堂村白马水库大坝上游Ikm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白马水库大坝上游Ikm白马水库大坝2南溪保留区保留区南溪左库水库上章5.6IIII3南溪农业、工业用水区农业、工业用水区南溪
24、上章前湖大桥15IIIIII4好溪饮用水源区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好溪(冷水溪)磐安交界处(东岸)左库水库大坝15IIII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磐安交界处(东岸)好溪桥12.5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好溪桥左库水库大坝2.55好溪农业、工业用水区1农业、工业用水区好溪左库水库大坝上章25IIIIII6好溪饮用水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好溪杨柳树村棠溪水库大坝4.5IIII编号水功能区区2水环境功能区河流范围目标水质现状水质起始断面终止断面长度(km)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7好溪农业、工业用水区2农业、工业用水区好溪棠溪水库大坝雁岭3.9IIIII8好溪景观娱乐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好溪上章前湖
25、大桥7IIII9好溪饮用水源区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好溪前湖大桥双潭堰拦水坝4.6IIII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前湖大桥下洋拦水坝2.2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下洋拦水坝双潭堰拦水坝2.410好溪工业、景观娱乐用水区工业、景观娱乐用水区好溪双潭堰拦水坝银坑(莲都交界)28IIIIII11金坑仙居、源头水保护区保留区金坑石长坑下岸水库大坝39.07II12杨岸港保留区保留区杨岸港后吴仙居交界处7IIII2 .现状形势2.1.节水成效节约为先,是新时期治水思想的首要之义。“十四五”时期,县坚持“节水优先”理念,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抓手,从农业、工业和城乡生活三大领域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各项节水制度措施。
26、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节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十四五”节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表2-1。表2.1“十四五”节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十四五”规划目标“十四五”期末完成完成情况1全县用水总量(亿nP)2942.5完成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2168.1完成5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100完成6考核功能区数量8个2.1.1. 节水型社会创建按照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编报节水型社会建设年度计划的通知(浙水办保(20178号),2017年5月县下发了关于成立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缙水利2017198号)文件,县作为第三批启动节水型社会创
27、建,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于2025年通过省验收组验收。2.1.2. 节水型载体建设落实情况为落实“节水优先”思路,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十四五”期间县积极开展节水型载体建设,建设内容包括节水型灌区、节水型小区、节水型单位、节水型企业等。截至2025年底,县累计完成30家节水型企业创建、107家节水型公共机构、6家节水型小区、2个节水型灌区,1个节水教育宣传基地。节水载体建设正稳步有序开展。2.1.3. 节水相关制度建设“十四五”期间,县围绕节水型社会创建、“五水共治”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在省、市级有关文件指导下,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大大促
28、进了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具体制度的建设及落实情况如下:1、取用水总量控制管理2016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达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指标的通知(丽政办发电明(2016)42号)文件,规定了县“十四五”期间用水总量控制的要求。县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牢牢把握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强化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保护。“十四五”期间,全县各项用水指标均在控制指标内。2、水资源论证管理为进一步明确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论证范围、论证内容、论证方式及工作内容等相关工作,县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全面推进“区域水资源论证+水耗标准”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水资20198号)精神,按照要求开展规划
29、水资源论证工作,组织水利、发改、住建和规划部门梳理应当开展水资源论证的规划清单,明确区域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制定项目准入水效标准。将规划水资源论证作为水资源管理能力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县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15号令)中的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规划等三类设项目,均要求进行水资源论证,50万m3以下规模取水的水资源论证,按规定格式填写水资源论证表;50万m3以上规模取水的水资源论证,编制报告书,论证通过后方可进行建设项目审批。3、取水许可管理(1)进一步明确了新增取
30、水暂停审批和限制审批条件,细化了取水许可办理规定、流程及不予以批准取水许可申请的情形等。(2)严格按照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程序,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重新审查清理现有取水许可证,及时进行到期换证、变更或停产注销工作。(3)建立健全取用水监管档案管理制度,根据省水利厅印发的取用水监管档案建设管理工作细则,进一步规范取用水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完善了“一户一档”制度,取水许可台账信息100%录入省水资源管理系统。(4)加强取用水日常监督管理,结合水资源专项行动、用水总量统计等工作要求,监察各取水户计量监控设施安装和运行情况;并核对表计数据,汇总整
31、理、查漏补缺,加强了对取水户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不定时联合县经商局、县市场监督局、县环保局开展专项行动排查,检查取水许可证办理,进一步规范全县取用水资源行为。4、计划用水管理根据省取水户年度取水计划管理规定中的要求,规范计划用水,实行计划用水管理,根据企业前三年平均用水量、企业新增生产线等用水增量申请资料,县核定年度取水指标并下发年度取水计划文件。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用水统计调查制度实施工作的通知(办资管(2025)76号)及用水统计调查制度(试行),年末用水户在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填报年度水量数据,与年初用水计划对比计算节水量,进一步提高了县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水平,实现水资源的
32、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5、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县严格按照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省水资源条例、关于调整我省水资源费分类和征收标准的通知(浙价资(2014)207号)等法规和文件中的要求,实行每笔水资源费实时上报、就地入库工作制度。近几年全县水资源费均按规定足额征收,实行专款专用,不存在截留、挪用和擅自减征、缓征现象。6、水价制度(1)农业水价改革机制。2018年9月,县水利局出台了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5年),明确了项目在2018-2025年三个阶段分别落实的任务。根据实际种植情况测算出成本水价及运行水价,并实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机制。(2)实行居民与非居民用水超计划
33、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为建立和完善促进“五水共治”的价格机制,结合落实省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水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浙财综(2012)27号)精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运用价格手段调节取用水行为,从源头强化节水意识。县出台了关于县城区供水价格改革的通知(缙发改价(2020)13号),制定了非居民用水户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收费征收管理实施细则。7、自备水及管网内计划用节水县不断加强自备水及管网内计划用水及节水工作,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县依照规范取水计划调整程序,严控超计划取水,严格执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并合理核定、及时下达年度用水总量计划;在为提高城市用水效率,促进县节水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
34、布县城区生活与公共用水定额(试行)(缙节水创(2016)3号)。8、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为积极响应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2014年9月制定出台县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暂行管理办法(缙建(2014)76号)文件,明确规定建设项目必须办理节水审查、验收,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深化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要求,县水利局参与住建局建设项目能源评审,明确节水设施“三同时”为取水许可审批必要条件,节水设施与取水许可一并验收。建设项目节水设施建成后,县水利局参与建设局组织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擅自投产使用。
35、节水设施投入使用后,用水单位用水管理要做到目标到位、计划到位、措施到位、制度到位。未建成节水设施或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即擅自投产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22节水水平评价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水节约(2019)136号)和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对县现状节水水平进行对标评价。从综合用水指标、农业节水指标、工业节水指标、生活节水指标四大方面的十大主要用水效率指标展开与省市用水效率比较,评价县现状用水水平,见表2-1o表21县用水效率指标分析评价指标名称及单位市平均水平省平均水平评价结论综合用水指标万元GDP用水量m3394325一般人均综合用水量
36、m3255265254一般再生水利用率%17.9115/较先进农业用水指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760.5840.602较落后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m3393321329较落后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262014.50一般工业用水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152016较先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56.056.080.3较落后生活用水指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9.979.910.2一般节水器具普及率%100/先进从上表的对比分析情况可知:(1)综合用水方面,2025年县万元GDP用水量39m3,优于市平均水平43m3,但较全省平均水平25m3还存在较大差距;人均综合用水量为25511A优于市平均
37、水平265m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41拼;再生水利用率17.91%,达到市平均水平15%,但都用于生态环境补水,回用途径单一。(2)农业用水方面,根据水利统计资料(2018年),县到2018年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915万亩,由于2019年部门职能重新划分无相关建设项目及面积统计数据,现状基准年以此为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率26%,优于及全省平均水平,但是与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要求30%还存在差距。由于水资源相对丰沛及山区地形,县多自流灌溉,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落后于及全省平均水平。(3)工业用水方面,2025年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5m3,优于市均值20m3万元,接近全省均
38、值16m3万元。县2025年纺织染整、食品加工、造纸、化工、金属加工等支柱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3480%不等,其中造纸、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高,其他行业都存在用水设备及工艺落后导致的无法重复利用或重复利用成本较大,与省级平均水平80.3%存在较大差距,难以达到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1%的国家要求。(4)生活用水方面,县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城镇管网漏损监测及改造、节水型器具普及,2025年供水管网漏损率为9.97%,优于市平均水平9.9%和全省平均水平10.2%,到2025年全县公共场所和新建小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总体上看,
39、县综合用水量较低,整体用水水平保持在全市平均水平,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占比较大,节水空间较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途径单一,城镇污水处理率还偏低,污水处理回用少;工业和农业部分用水指标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尚有节水潜力,因此在规划期间通过相关的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用水水平。2.3. 节水工作存在的问题2.3.1. 节水体制机制尚需完善一是节水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县已经成立了县节约用水办公室(即节水办),负责牵头抓总,组织协调,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水资源论证、节水“三同时”等,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等节水工作。但对照省市节水行动方案相关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节水管理体制和成员单位,细
40、化部门职责与任务分工,强化落实节水工作。二是节水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县节水管理体系已基本建成,但与习近平总书记“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治水要求、以系统思维推进协同治理尚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节水数据共享共通制度、节水管理工作衔接机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建立节水长效管理机制。2.3.2. 节水工程建设尚存不足对标省平均水平,县用水关键性指标与全省市平均值相比较为落后,与省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农业、工业、城镇节水等方面,节水工程基础建设有较大缺陷。(一)农业节水增效方面“十四五”期间,县在农业节水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田灌溉亩均年用水量基本稳定,灌溉水利用系数0
41、5760,较2020年0.5604提高了2.8%。对照省节水行动方案,尚存以下不足: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全县高效节水灌溉率仅约26%,水肥一体化面积仅占实际灌溉面积的0.66%O二是畜牧渔业节水理念和水平不高,节水型自动饮水装置、干清粪工艺和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等先进节水技术推广不足。三是农村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不高,用水效率有待提高。(二)工业节水减排方面2025年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5m3,较2020年42m3万元工业增加值年均下降18%,工业节水成效显著,但较省内先进地区工12m3万元工程增加值,还处于省内中游水平。县高耗水企业(3家)虽节水型企业已达到全覆盖,对标省市工业节
42、水成效,仍存在行业节水标杆效应发挥不足,全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远低于91%o(三)城镇节水降损方面2025年县人均用水量255m3,较2020年(319.24m3)人均用水量年均下降6%,万元GDP用水量39m3,较2020年(61m3)年均下降了8%,年降幅较大,节水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基本保持在10%左右,2025年城镇公共管网漏损率为9.97%,优于市均值10%及全省管网漏损均值10.2%,但是仍存部分地区的乡镇水厂供水管网漏损较严重现象,漏损率分区计量和控制有待加强。2.3.3. 全社会节水护水有待提升县近年来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围绕企业、机关、酒店、学校
43、和小区等创建了一批节水型载体,起到了良好的节水标杆引领作用。但是对照省市节水行动方案,尚存以下不足:一是节水标杆有待提炼,围绕优中选优的原则,亟需树立一批节水标杆,加强节水示范效应。二是节水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节水宣传长效机制有待完善,节水宣传方式有待丰富,节水教育场馆、宣传长廊、窗口展厅等宣传教育基地建设还有待完善提升。要充分营造全社会节水护水氛围,引导各行业提高节水护水意识,从被动向主动、从外部强制推动向主动积极落实。2.3.4. 节水工作现代化水平不高县在节水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照省市节水行动方案要求,尚存以下不足:一是实时监测能力尚存不足,现状虽然全县19家年许可水量5万方以上的取水户计量和实时监控全覆盖,但尚有34家5万方以下的一般企业取水户未纳入实时监控管理范围。二是节水平台智慧化程度不高。目前还存在着实时监测体系不够全面,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有待进一步深化,新技术应用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急需在用水状况智能分析、节水智慧化管理、超计划用水预报预警等方面做好提升,建设节水“一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