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的高效科学课堂.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14677 上传时间:2021-07-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起来的高效科学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动”起来的高效科学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动”起来的高效科学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起来的高效科学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起来的高效科学课堂.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动”起来的高效科学课堂摘要:科学教材中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能提升学生观察水平、思维水平、实践水平和创新精神。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的方式完成这些活动。关键词:创设情景、自主、合作、探究 、动手 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的水平,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社会和个人的准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这些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活动来完成。科学教材中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能提升学生观察水平、思维水平、实践水平和创新精神。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的方式完成这些活动。所以,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

2、注重对学生水平的培养,尤其是实验动手水平的培养,学生动手水平提升了,科学课的教学效率就会提升。平时我深钻教材,努力向优秀教师学习,积累了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的途径的经验,如下几点: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动手的好习惯。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动手水平,提升科学课的课堂效率。如:猜谜语、创设探究的问题、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猜谜语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在课堂上依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巧妙设疑,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其对问题实行思考。例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一课时,在导入时让学生猜谜语:“叶子圆圆个儿小,全身长满小镰刀,镰刀外面长毛毛,镰刀里面藏宝宝。”学生猜

3、后,就明确知道了本节课我们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了。对种子的探究就会引发很多兴趣和问题,探究教学的氛围营造得更浓厚。接着老师设置疑问:种子里面有什么?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实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他们找来种子,动手掰开种子看一看里面的奥秘。例如:在教学是谁制造了风一课时,能够通过谜语导人,然后采取师生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刮风时有什么现象,为什么用扇子扇能够“制造”风,进而提出“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等问题,告诉学生:我们需要动手操作来解决。 教师创设探究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动手学习科学的欲望。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师生谈话:烧开水的时候,壶里装了一满壶水,烧了一会儿,常

4、见到什么现象?(水往外溢。)为什么会往外溢?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解释,学生会说:因为水变多了,水占的地方变大了,水里有热气这些解释实际是一些假设,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在家里烧开水,进而明白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动手水平。在教观察一棵树的时候,我认真思考,决定将课堂放在学校花园里,他们四人一组,观察树的特点。学生一面认真观察,一面仔细的做着记录。那些平日里调皮捣蛋、不守纪律的的学生此刻也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观察,平时不起眼的小树叶,此刻变得重要起来。创设好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动手水平,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二、课堂上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5、的空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水平。 科学课教材内容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每节课的课题里明确提出所研究的自然事物的名称,让学生倍感亲切,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这些科学就在他们身边,人人准备,人人参与,人人都能够做,人人动手操作。在玩、做、想的过程中实行科学探究活动。所以,科学课堂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做”的研究环境,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制作或操作各种材料或仪器来探究,才能从实验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动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糖到哪里去了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实验材料,如水、糖、高锰酸钾、盐、砂让学生从中自由实行组合,观察两者或多

6、者放入水中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合作、评价等互动形式,实现师生、生生的相互作用,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互动的课堂。只有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科学课堂才更显生动,学生的动手水平才能得到培养和提升。种子发芽实验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知道了种子发芽与水相关,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种子发芽与阳光、温度等条件相关吗?这时,教师不需作任何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学生每人动手种植两盆绿豆,一盆放在明亮有阳光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处,几天后,有什么现象发生?几天后,学生发现有阳光的地方,绿豆种子发芽了。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种子发芽不但需要水,还需要阳光、温度,空气等条件

7、。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找到了提出的问题答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提升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再如:在教学点亮小灯泡一课时,我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没有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灯泡发光,而且提出问疑问:“谁能让小灯泡发光。”在学生理解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通过亲自实践,小灯泡亮了,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三、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动手水平。课外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事物。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热起来了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如感受

8、衣服能不能生热;晚上刚刚睡觉时和早上起来时,被子的温度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导学生去观察,动脑、动手分析,或通过查找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学摩擦力一课时,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水平上,做说明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相关的对比实验。课后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增大摩擦力和减少靡擦力的工具和用品,体会摩擦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在自然中获取知识才是无限的。 课外让学生动手小制作,这样巩固知识,使用知识,扩展知识。例如:在教学做个小生态瓶一课后,再让学生回家实践一次,写出制作过程,这样持续巩固知识,还提升学生动手水平。例如:教学通电的线圈一课,可布置这样课后作业让学生动手操作,设法利用

9、电磁铁制作一个小玩具。在教学自行车一课时,为了弄明白轮齿有什么作用?课外让学生找来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制作轮齿,自己弄明白了轮齿的作用。 课前活动开拓视野,课后活动巩固知识,使用知识,扩展知识,展开活动学生要动手,这样提升动手水平,提升课堂效率。四、走进生活,参加劳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丰富学生实践水平,在上了凤仙花以后,我让学生回家每人种一株凤仙花,观察凤仙花的成长过程。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劳动实践的机会,俗话说得好:“说千遍道万遍不如做一遍”。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研究的空间,使科学教学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动手水平。例如:在教学大棚蔬菜一课后,我让学生自

10、己回家,用一块塑料薄膜模拟一个“大棚”,实行蔬菜种植,学生兴趣可浓了。这样培养了学生动手水平,提升课堂效率。 总来说之,在科学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动手水平,必须使学生对科学课程产生兴趣,亲近科学,热爱科学。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交流空间,课外引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走进生活,展开小实验、小制作,养成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科学的行为习惯品质。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悟,从中留下终身难忘的经历。科学课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多动手,反复实验操作,获取素材,从中探究规律,才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水平,提升课堂效率。参考文献:1、杨九俊主编: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2、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3、钟启泉:课程改革:新视点与生长点,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第8期。4、张菊荣:课堂观察:基于实践改进的研究“革命”,江苏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5、吴永军:新课程学习方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李吉林著: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