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数据图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23131 上传时间:2021-07-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用数据图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使用数据图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使用数据图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使用数据图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使用数据图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使用数据图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用数据图表》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使用数据图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6.2使用数据图表学时1依据标准课程标准: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或发现规律;学会使用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直观地表现统计结果或研究结论,增强研究结论结果的说服力。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利用图表向导法生成图表的方法,知道利用图表向导法生成图表的四个步骤。2、理解图表的构成和作用。3、掌握图表的修饰方法,能够改变图表的大小、移动图表的位置、改变图表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能够给图表填充颜色。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实际操作,提升数据分析和管理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创建图表的过程中,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和修饰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

2、使用图表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水平。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课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信息技术八提级下册第六节。主要内容是使用数据图表,本课主要的操作有:利用图表向导法生成图表,改变图表的大小、移动图表的位置、改变图表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给图表填充颜色等。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出所需的图表,并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或分析规律。与本节(课)相关的学生特征的分析在经过了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后,学生们对excel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用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来分析和管理数据,使学生们初步感受到了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管理功能,对excel有了一定的兴趣,他们希望掌握更多的excel技术来提升处

3、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水平。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6.2-1掌握掌握利用图表向导法生成图表的方法,知道利用图表向导法生成图表的四个步骤。6.2-2掌握掌握图表的修饰方法,能够改变图表的大小、移动图表的位置、改变图表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能够给图表填充颜色。6.2-3理解理解图表的构成和作用。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1、 利用图表向导生成图表。2、 图表的修饰方法。自主探究,演示讲解教学难点1、 图表数据源的选定。2、 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演示讲解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准备笔完成学案。教学环境普通教室 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专用教室 实验室 其他: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

4、编 号学习目标层次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6.2-1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使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DE利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有四个步骤。106.2-2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图表的修饰方法DE能够改变图表大小、位置、字体、颜色等。56.2-3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图表的构成和作用DE图表区骨各个部分称为图表对象。5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准确操作;E.表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5、;K.自定义。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实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6.2使用数据图表使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的四个步骤:1、选择图表类型;2、选择图表源数据;3、设置图表选项;4、设置图表位置。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的策略。在紧凑的教学环节中,注重内化新知、延伸内涵。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掌握知识点,通过实际应用体会到图表在excel中的强大功能。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路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

6、资源)的作用和使用设计意图、理论依据导入新课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排序和筛选,通过排序我们能够使一些无序排列的数据变得有序,通过筛选我们能够查看某些符合条件的数据,隐藏不需要的数据,这些操作都能够方便我们对数据实行分析和管理。那么除了排序和筛选之外,我们还能够使用图表形象地表现数据,使数据的查找和处理更加直观、快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使用数据图表。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出课题。学习新知引导学生打开学案,教师引导学生浏览学案内容,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一、创建图表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下发“初一(5)班学生信息表”。做一做:将“初一(5)班学生信息表”工作薄的“成绩

7、表”工作表中各科的平均分和及格率为图表来显示。查看学生操作,对有困难的学生实行指导。请一名同学演示讲解操作过程。知识点:1、利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共有四个步骤。2、可在“图表类型”对话框中查看图表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图表适用于哪种情况。3、分类(X)轴和数值(Y)轴可忽略。4、图表的类型有两种:嵌入式图表和独立图表。教师补充学生的讲解,引导学生查看图表类型,了解图表源数据。查看学生操作。金钥匙:已完成“做一做”的同学参照书中82页内容完成金钥匙。二、图表的修饰教师使用媒体展示两张图表,一张是经过修饰的,一张是未修饰的,让学生观察比较两张图表的区别。教师小结:图表制好后,还能够根据需要做进一步的修饰。

8、引导学生参考83页“金钥匙”对图表实行修饰。查看学生操作,对有困难的学生实行指导,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实行汇总。教师实行演示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图表区、图表对象等。知识点:1、图表区、图表对象如标题、坐标轴等。2、图表的修饰。改变图表的大小、移动图表的位置、改变图表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图表的颜色填充等。 打开学案,在教师的引导下浏览学案内容,明确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接收“初一(5)班学生信息表”。参考书中81页“做一做”内容完成图表的创建工作。观察操作,对比自己的操作,掌握知识点。观看操作,掌握知识点。未完成“做一做”的同学继续完成“做一做”。已完成的同学完成“金钥匙”。观察

9、比较。参考书中83页“金钥匙”对制作好的图表实行修饰。已操作完的同学协助未操作完的同学实行操作。观察操作,掌握知识点。学案利于喾一掌握知识点。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下发学习资料节省学生查找资料的时间。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学案的设计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及需要完成的任务。利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新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学生讲解易被同学们接受和理解。对知识实行补充,对学生实行引导,教学学生学。根据学生掌握水准不同实行不同的教学任务,利于不同水准的学生都有收获。通过对比能够直观形象地表现数据,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发挥水平强的同学的优势,增进同学间感情。媒体演示形象直观,利于掌握。巩

10、固练习试试看:为各科平均分建立一个“折线图”图表,使其作为新工作表插入,工作表名为“图表1”,然后对该图表实行修饰并保存最终结果。查看学生操作,对学生实行指导。参照图6.16所示的效果完成“试试看”。做完的同学协助有需要的同学完成此任务。上交此作业。已操作完成的同学完成学案。巩固所学知识点。评价修正查看学生作业,评价展示部分作业。引导学生准确地评价图表。1、图表能否直观清晰地显示数据;2、适当颜色的填充要突出数据与文字。3、图表的整体效果是否得体。提问:通过图表中平均分的折线图,反映出什么现象? 欣赏、点评作业。学生观察并分析。评价过程中渗透对图表的分析管理水平。促动迁移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11、引导学生完成应用练习。一起完成学案。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完成应用练习。PPT课件展示小结。梳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掌握知识点后协助其他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任务,完成探究发现。打开“中国奥运“工作薄,将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银铜牌数据制作成折线图,并按照自己的喜好对图表实行修饰。你能将这个折线图改成柱形图吗?为需要协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掌握所学知识点即可。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新授课 教学过程结构:师生共同小结教师收交整理作业,并与学生共同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试试看”。教师演示讲解“金钥匙”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金钥匙”形成性检测知识点

12、编 号学习目标层次检 测 题 的 内 容6.2-1掌握检测题一:将“初一(5)班学生信息表”工作薄的“成绩表”工作表中各科的平均分和及格率为图表来显示。6.2-2掌握检测题二:为各科平均分建立一个“折线图”图表,使其成为新工作表插入,工作表名为“图表1”,然后对该图表实行修饰并保存最终结果。评价量表形成性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能够依据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流程,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突出了教材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进程中,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成功之处: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地在任务驱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水平,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体会在学习中的成就感,这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角度上来看,较为抽象,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发现学生掌握的水准比教师直接讲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去发现,去思考。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和“主体”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