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学反思 (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26452 上传时间:2021-07-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海》教学反思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林海》教学反思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海》教学反思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海》教学反思 (2).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林海教学反思林海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并由景展开了联想,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如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促生乐学。 林海自然风光片的课件使学生进入情境,亲眼目睹了兴安岭的美丽风光,直观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对美景的赞叹与喜爱的情感,更为理解课文语言文学的意境美打下了基础,同时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观赏得很认真,不时发出惊讶和赞叹之声,学生真正全身心投入欣赏。尤其是在学习描写“林”的段落时,虽然作者的文字表达优美流畅,但是枯燥的文

2、字表象让学生们一时还真找不到感觉。于是,一段林海的视频,使学生触景生情,在我的引读下,学生全情投入。听着学生那略高昂的朗诵声,应该能感受到学生们强烈情感的倾泻。2、 利用教材,训练学生,做好展示。作者是从岭、林、花三方面描写大兴安岭的,这有利于学生练习概括能力,实行探究性阅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岭、林、花的特点,并从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方式,领悟课文中语境。“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温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顺。本课指山势平缓,轮廓柔和,这个特点是通过与秦岭比较得出的?“云横秦岭”意思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写出了秦岭的突兀险峻。而大兴安岭“每条岭都是那么

3、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大兴安岭的“岭”还有一个特点是多。“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看不厌”一是因为“岭”各具形态,二是因为“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看着这样的“岭”,心里一定感到亲切、舒服。“林”的主要特点是树多成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叶松”,“白桦”。但从“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树的种类多。看到这么多树,心中一定感到亲切与舒服。“花”美、多而绚丽。这样利用文本进行概括的练习。三、重视朗读指导,注重语言感悟与积累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加深体验和感悟。而感悟和积累语言的最好方法是“熟读精思”。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始终贯穿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本”的思想,在课堂上首先保证读的时间,一堂课书声琅琅,读书训练贯彻始终;其次讲究读的形式,有范读、引读、自读、指名读、集体读等;再者是讲究读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图文对照着读,观看视频,模拟配音朗读等。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步深入体验作者通过语言所传达的那份真挚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