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教案 沪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37270 上传时间:2021-07-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教案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教案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教案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教案 沪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教案 沪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教案 沪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文库作删除处理!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教案 沪教版学习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了解溶液的一些性质2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导电的原因情感目标: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学习重点及难点:学习重点: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溶液的性质学习难点:从微观上来认识溶解、乳化、溶解热效应以及溶液的导电性探究活动:1几种物质在水中分散情况,探究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共同点及其区别2物

2、质溶解至水中的温度变化情况3通过溶液的形成,探究导电性的原因知识预备: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及其应用事例应用洗衣粉分散到水中洗涤衣服将青霉素粉末分散到NaCl溶液中有利于注射及吸收将奶粉、速溶咖啡分散至水中饮用氢氧化钙粉末分散至水中粉刷墙壁知识整理: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实验: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及讨论、分析被分散物质原有状态振荡后实验现象分散微粒静止后现象分散特征共同点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K+、MnO4-不分层不沉淀无明显变化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无色晶体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Na+、Cl-氯化铁黄褐色固体溶解,液体变成黄色Fe3+、Cl-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溶解,液体变成蓝

3、色Cu2+、SO42-蔗糖无色晶体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蔗糖分子粉笔灰白色固体不溶解,液体变浑浊固体小颗粒产生沉淀不均一不稳定食用油黄色液体不溶解,液体变浑浊液体小液滴产生分层2结论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文库作删除处理!(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a.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c.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

4、学性质)完全一样。b.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PS注意: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溶液中的分子、离子等微粒是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3物质溶解的现象(1)颜色:有些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FeCl3溶液是黄色的,FeSO4溶液是浅绿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NaCl溶液等则呈无色。(2)温度改变(溶解的热效应):溶解的过程可能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实验: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水12/溶解硝酸铵固体3-9溶解氯化钠固体120溶解氢氧化钠固体31+19解释:(1)固体溶解的过程,

5、实质就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固体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脱离了固体,一部分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而扩散到液体中。而溶液大部分的颜色,就是因为其水合离子的颜色。(2)在溶解的过程中,实质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的过程,该过程要放出热量,因此,溶解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关键就是看这两方面能量的比较了,如:NaOH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放热;NaCl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差别不大,温度不变;NH4

6、NO3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吸热。4乳化现象及乳化剂(1)乳化现象: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油中(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洗涤剂,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印染、污水处理等。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实验:水、蔗糖和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测定如课本P157所示实验装置,首先测得烧杯中冰水与食盐的混合物温度为-6水蔗糖水食盐水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

7、益,请联系文库作删除处理!凝固点/0-2-3(1)少量固体溶于水,能使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实验:溶液导电性实验样品蒸馏水蔗糖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氯化钠固体现象电珠不亮电珠不亮电珠亮电珠亮电珠亮电珠不亮微粒H2OH2O,蔗糖分子H2O,Na+,OH-H2O,Na+,Cl-H2O,H+,SO42-Na+,Cl-结论不导电不导电导电导电导电不导电(2)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溶液导电性原因的探究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三者能导电,它们在组成上共同特点是都含有水和离子;而蒸馏水、蔗糖溶液不能导电,区别就在于没有离子,而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区别则在于

8、没有水。因此,对于溶液导电性的原因,就是在溶液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固体虽然具有离子,但是呈晶体状态时,氯离子和钠离子位置相对比较固体,不能自由移动,因此就不能导电。而硫酸虽然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是当它溶解于水中时,由于水的作用,把硫酸分子解离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而稀硫酸就能导电有关问题:(1)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答:固体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了(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答:固体物质溶于水,使水的沸点升高(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答:增强水的导电性例题:例1 厨房里有体积相同的两瓶无色液体

9、,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较浓的食盐水,请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将它们区别开来。分析:该题是开放性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1)根据味道不同,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水,无味的是蒸馏水;(2)根据密度不同,测密度:密度大的是食盐水,密度小的是蒸馏水。用相同体积的木块分别浸入两种液体里,浸入木块的体积小的是食盐水,浸入木块体积较大的是蒸馏水;(3)分别取少量的两种液体,放在蒸发皿中进行加热,蒸干后有白色晶体出现的是食盐水,无残留物的是蒸馏水;(4)根据导电性不同:能导电的是食盐水,不能导电的是蒸馏水;(5)根据凝固点不同:凝固点高的是蒸馏水,凝固点低的是食盐水;(6)根据沸点不同:沸点高的是

10、食盐水,沸点低的是蒸馏水。例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B.溶液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是由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水是常见的溶剂,溶剂不一定是水分析:植物油能溶解在汽油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而不是乳浊液。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溶液中可以同时溶解几种溶质,如NaCl和KNO3同时溶于水而形成的混合物也是溶液,溶质就有两种了。水是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如碘酒就是碘溶解在酒精中而形成的溶液,故选D。例3 一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固体,则小球将( ) A上浮 B下沉 C不变 D无法判断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文库作删除处理!分析:向水中加入食盐,会使液体的密度增大,由浮力公式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上浮,选A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