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高三地理《第15讲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4148.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41926 上传时间:2021-07-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高三地理《第15讲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414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考点】高三地理《第15讲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414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考点】高三地理《第15讲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414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考点】高三地理《第15讲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414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点】高三地理《第15讲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414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高三地理《第15讲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4148.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5 讲 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程标准】1. 运用有关资料, 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解读】1. 了解城市化的表现。2. 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 比较城市化的时间和空间差异。4. 能够结合实例说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2、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有哪些?3、城市化的意义有哪些?4、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分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哪些特点 ?发达国家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哪个阶段?5、英国的城市化经历了怎样的进程?6、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主要受什么因素的

2、制约?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基础知识梳理】一、城市化1. 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 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是最重要指标。3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1)推力:促使劳动力离开农村的因素。 (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2)拉力:吸引劳动力到城市的因素。 (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4. 意义:有利于乡村与城市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

3、结构;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注意提示】为什么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一)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形曲线。如下图及表格所示。高三地理学案之第 15 讲 城市化 第 1 页(共 4 页)(二)地区差异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比较城市化

4、特点 原 因起步早 工业化早发达国家 城市化水平高 (70以上)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后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起步晚,发展快 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初期和中期 (多在 50以下)阶段)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归纳总结】 :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 ,城市化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资源短缺 、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 社会问题 。1.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

5、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 价地形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 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有的河流被 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水文 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 有的河流被分割 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 营养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物,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

6、环境影响和改变最深刻的地方高三地理学案之第 15 讲 城市化 第 2 页(共 4 页)2. 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 成因 措施资源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 规模扩大, 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工业交通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短缺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 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大气污染家庭炉灶、 工矿企业、 交通工具等燃烧煤、 石油、 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境污水污染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

7、水达标排放染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 工业生产发展、 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 工业生产、 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注意提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方面【知识拓展】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 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

8、市化的不同表现阶段。郊区城市化 :二战之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 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城市中、上阶层 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 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生活质量下降,郊区环境质量好,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条件改善。 )20世纪 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 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这就是说,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 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 ,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之为 逆城市化 。逆

9、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再城市化 :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一些城市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 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 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 ,高三地理学案之第 15 讲 城市化 第 3 页(共 4 页)城市 在市区内实现人口增长 ,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名题例析】材料 1:城市的“空心”现象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

10、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材料 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 ( 图甲) 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 ( 图乙) 。(1) 材料 1 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 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有关材料 1 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双选)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 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 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3) 由 图 甲 和 图 乙 可 知 , 城 市 化 水 平

11、 可 以 体 现 _ 水 平 , 二 者 的 关 系 是_ 。(4) 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_。【答案】(1)英国 美国 日本 逆城市化现象 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2)BC (3) 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促进 (4) 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 70%以上 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极不相适应。【知识框图】高三地理学案之第 15 讲 城市化 第 4 页(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