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84525 上传时间:2021-07-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7 长城(第二课时)学情分析上课前,我了解到班上有五个孩子已经亲自攀登过长城。于是在上课的前一周,我私下联系了这五位家长,让家长把当时孩子攀登长城的照片转发给我。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剪影配上音乐在班上播放,同时让五个孩子做了三分钟的景观介绍。这样班上还没攀登过长城的孩子就能通过身边同学这么接地气的照片去感受长城的壮观。看完后,孩子们在潜意识里产生了“长城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观念。在这样的情感铺垫下,我才开展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学目标1、掌握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2、运用抓住关键句的方法,品读领悟长城的雄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3、出示图片,了解长城的结构,并感悟古代

2、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4、通过反复朗读,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方法对话法、启发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交流评价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长城一课,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 师:真棒。事不宜迟,我们先齐读一下课题,要读出气势来。 师:同学们读得真有气势。那你们还记得远看长城、近看长城是怎么样的吗?请举手。(板书:17长城 近看、远看)师:请你来回答问题,因为你坐姿端正。师:老师表扬你的记忆力。大家把掌声送给刚刚回答问题的同学。师:其实不仅仅是同学们记得长城的样子

3、,老师印象也特别深刻。PPT出示:长如长龙, 蜿蜒盘旋高大坚固, 设计巧妙 师:你们是否也应该把掌声送给老师呢? 谢谢师:正因为这样“长如长龙 蜿蜒盘旋”的长城,这样“高大坚固 设计巧妙”的长城,所以它在世界历史上真是一个 伟大的奇迹。师:那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请同学们翻开书本82页,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遍,继续了解感受长城之美。(贴卡纸板书)师:读得真好,你们真了不起!刚刚老师在听你们朗读的时候,很有感触。师:特别是当你们读到“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时,老师仿佛身临其境。一下子就把老师从远看近看长城过渡到修建长城的

4、古代劳动人民上来。 师:那老师想问问同学们:这样的过渡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呢?请举手。师:请你来回答问题,因为你很勇敢。师:表扬你的勇敢,。师:这句话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师:那现在有请第一组的同学为我们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请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长城上的一砖一瓦。(“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师:第1组的同学读得入情入境,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师:现在我想请一个同学来演一演,边读边演。 师:你真投入,老师表扬你,也特别欣赏你。二、新知巩固展示师:接下来,我请女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因为他们一直都在认真听课。(“单看这数不清的条

5、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女同学的声音真动听,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师:同学们算一算:两三千斤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一块条石就有三四十个人的重量,相当于我们一个班的同学加一起来一样重。)师:请我们男同学也来读读这句话:(“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我们班的男同学读得真有感情,老师特别欣赏。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么多这么重的条石是怎样运上这山岭的?师:读得真有感情,我为你们感到自豪。师:

6、那此时此刻,此情此景,面对着长城,你最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什么呢?师:现在,有请我们全班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那此时此刻,此情此景,面对着长城,你最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请举手。师:请你来回答问题,因为你刚刚朗读课文时很投入。师:那既然造城这么艰难,那在这里就只有长城伟大吗?在崇山峻岭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呢?请举手(板书:造城艰难)师:请你来回答问题,因为你很认真听课。师:劳动人民真了不起啊,那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有着无限的赞叹之情?同学们找一

7、找。师:“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师: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板书:血汗智慧)“多少”表示无数,数不清,饱含着作者无限的感慨;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师: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赞叹的语气读一读。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公元555年,北齐王朝就征调民工180万人。 秦时修筑长城,除动用几十万军队外,还征用了五十万民夫。 隋大业三年时,征调了男丁一百多万人。 师:很多长城沿山脊修建,因为山脊本身好似一道大墙,再在山脊上修筑长城,就更加险峻了!师:冒着这样的

8、生命危险,在劳动人民的一步一步当中,难怪说 :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PPT出示: 这样蜿蜒盘旋的长城,举世-无双;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世间-少有; 这样艰巨的工程,仅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 这样精妙的设计,易守-难攻,绝无-仅有; 这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何其-伟大! 师:此时此刻, 面对长城,我们想对全世界自豪地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板书:气魄雄伟、伟大奇迹)三、训练拓展提高师:如果有外国游客来到我们这里,你怎样向他们介绍我国的万里长城呢?请你们充当导游,向外国友人介绍介绍一下。PPT出示:结合提示语,介绍长城的远景、近景、联想、其他 : 远看长城 极目远望 长如长龙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近看长城 高大坚固 条石 城砖 马路 设计巧妙 垛口 嘹望口 射口 城台 联 想 站在长城上 四、回顾归纳整理师:课堂快接近尾声,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你所了解的信息,也可以借助板书来归纳整理:1.远看:长如长龙 蜿蜒盘旋 2.近看:高大坚固 设计巧妙 3.联想:造成艰难 血汗智慧 4.地位:气魄雄伟 伟大奇迹板书设计17 长城远看 长如长龙 蜿蜒盘旋近看 高大坚固 设计巧妙联想 造城艰难 血汗智慧 地位 气魄雄伟 伟大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