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评析.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22350 上传时间:2021-07-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评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一学期任教学科:任教年级:任教老师:xx市实验学校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与评析设计 鹤壁市湘江小学 张燕芳(个人简介: 2003 年参加工作, 在2009 年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说课和优质课均获一等奖,在2009 年市优质课中荣获一等奖,所研究“十五”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荣获省二等奖,多篇论文获省市奖项。通讯地址:鹤壁市湘江小学。手机: 15939202088 )评析 鹤壁市教育局教研室 程翠萍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

2、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回收废电池第一课时 书第 55、 5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习惯。过程和方法:经历 “估一估 ”“算一算 ” “试一试 ” “说一说 ” 的过程,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并掌握其算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教材分析:回收废电池 是三位数的笔算加法, 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不进位加法和不连续进位加法。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本课时将为多位数加法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倡数学与生

3、活的密切联系。教材创设了与生活贴近的 “回收废电池” 的情境,通过“估一估” “拨一拨” “算一算” “试一试”等环节把三位数加法算法的得出和问题的解决融合在一起。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的加法, 三位数加法和两位数加法的算理很像,学生凭着原有知识完全有能力迁移过来。 根据两位数加法的计算经验来看, 三位数加法这个看起来不学就会的知识学生计算时应该不会那么尽如人意, 出错率会蛮高的。 根据以前的经验推测学生大致会出以下几种错误: 当两个加数位数不一样时容易照不齐位,满十不进一,进一漏加一等等。主要是对于“相同数位照齐”和“满十进一”的算理如蜻蜓点水似的印象不深,所以三位数加法

4、仍然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决不可简单处理。基于以上认识, 本节课我发挥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法计算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 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知识经验, 自主的探究学习, 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 灵活运用我们鹤壁市立项研究的国家级课题“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 “相同数位对齐”和 “满十进一 ”的算理。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关于废电池的危害的内容,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等。教学方法: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鹤壁市立项研究的国家级课题)教学流程: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运

5、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创新教学模式.“定向诱导”从学生熟悉的“回收废电池”的情境诱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要学什么。“自学探究”环节由扶到放,先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逐步解决“估” “算” “验证”三个步骤, 这三个环节使学生经历了从估算到精确计算的过程, 有层次性。再放手让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根据自学提纲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这时我要求自己做到 “三不 ” 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我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我不讲, 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我不教, 以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注重呈现算法多样化和进行最优化。“讨论解疑”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6、共同解决, 真正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 反馈总结”不仅巩固知识,通过总结,沟通两位数和三位数以及多位数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能学一当十、举一反三。这四个环节相辅相成,都是在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中进行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脑、口、手活动的载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是实现学习目标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具体如下:课前激趣: 让小导游给老师介绍巩义的旅游景区, 老师让学生欣赏优美的“淇河图片”时突然出现废电池,让学生讨论其危害 (师生课前共同搜集关于废电池的危害的内容) 。(评析: 由于是借班上课, 学生难免和老师生疏, 上课时学生可能会异于平常的表现, 显得胆怯。 课前师生彼此介绍自己熟悉

7、的旅游景区,成为沟通彼此心灵的桥梁,又给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真是一举两得! )上课:一、 定向,诱导(一)诱导1、创设“回收废电池”的情境(课件出示主题图) 。2、从统计表中获取数学信息。3、提出数学问题。4、先研究“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的问题(板书)。5、 让学生列式! 揭示主要学习内容 “三位数的加法” (板书 “三位数的加法” ) 。(二)定向(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法)。(评析: “回收废电池”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数学问题并非凭空捏造、 遥不可及, 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身边, 形成积极地情感体验, 让孩子自己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

8、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学习目标明确、简洁、可行。)二、自学探究1、引导学生探究第一个问题。“估一估”:一班和二班大约共回收多少节?(课件出示)“算一算”:一班和二班共回收多少节?(课件出示)可以请学具帮忙, 也可以不用。 之后交流 (让小老师边讲边演示或边讲边板书)“验证”:你的得数对不对?(课件出示)沟通几种算法间的共同点(演示课件)。老师示范竖式计算的方法,突出怎么照位,从哪算起。(板书“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算起” )2、学生自主探究第二个问题 “一班和三班共回收多少节?”(板书)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主探究:仿照解决第一个问题时

9、用的方法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第 56页:“估一估”:一班和三班大约共回收多少节?“算一算”:一 班和三班共回收多少节?验证”你的得数对不对。)让学生自己解 决这个问题。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依次汇报三个问题, 当学生板书竖式时问 “这个小 1 是怎么回事? 板书“满十进一” )其他小组有不同算法补充。进行算法最优化。总结: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自学探究环节是四个环节中的基础环节,也是重点环节,关系到学习目标能否完成和完成的质量。本环节的设计发挥学生的知识迁移作用解答第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索获取知识, 这样的设计可以看出教师承认学生思维方式、 思维水平的个性差异,

10、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并引导学生对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借助小方块和计数器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在经历“估一估、拨一拨、算一算、说一说 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考虑到将是借班上课,张老师灵活运用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在学习第二个例题时才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探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计算方法,由扶到放。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迁移旧知、 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把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 “过程性目标” 凸显出来。)三、讨论解疑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惑。(评析: 通过本环节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解决问题的

11、能力, 不让学生带着疑惑走出课堂。 )四、反馈总结1、反馈(课件出示小动画)在亮亮的带领下开始“环保之旅” !回收废电池 (课件显示四节废电池身上的题目: 456 307, 271 436, 718 120, 85 324) (找四位学生板演,之后进行讲解)答案算对后全部成功回收!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森林医生”(学生在练习本上改正大树身上的错题,之后让 学生讲解。)“密码屋”(课件题目:430、243、175这三张卡片中哪两张 卡片的和是605?)(渗透“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保日”的小知 识点),解决问题后启动

12、密码,进入人间仙境!(课件显示美丽的风景 画)(号召大家保护环境,让如此美景常驻人间!)2、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沟通两位数加法和三位数加法 以及多位数加法的联系和区别)对照学习目标看看是否完成。(课件回到学习目标)(评析:练习题目都是最典型、最易出错的类型,生动的情境会 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不仅知识得到巩固,而且把环保意识化成行动, 获得成功体验。最后的课堂总结是全课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并让学生讨论三位数加法和两位数加法”的联系和区别,并大胆推测多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把新知识纳 入已有知识结构中,使学生融会贯通。)总评:这节课,张老师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 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把学习的空间还给 学生,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