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秋怀诗》赏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55125 上传时间:2021-07-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拟秋怀诗》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拟秋怀诗》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拟秋怀诗》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拟秋怀诗》赏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拟秋怀诗 (清)蒋士铨文字何以寿?身后无虚名。元气结纸上,留此宾性情。读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入隐出以显,卓荦为光明。 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蒋士铨】 (1725 1785)字心馀,又字苕生,号藏固。江西铅山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 院编修。后主讲绍兴蕺山书院。其诗初爱李义山,后学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长于七言。与袁 枚、赵翼并称为“江右三大家”。亦好戏剧,著有杂剧、传奇十六种。有忠雅堂集。中国古代文人向有重视立言的传统。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 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2、。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 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可谓最明白中肯的表述。基于这种认识,蒋士铨也十分看重文字的不朽功效。这首写于乾隆十一年(1746) 家居时的五言古诗,即抒发了他立言的志向。宣泄了他重性情、贵独创的文学见解。诗题拟(秋怀诗 ),系摹拟南朝宋谢惠连的秋怀诗,盖取其五言古诗的形式,抒写秋日感怀。前四句肯定文章为“不朽之盛事”,强调抒写“真性情”。起句“文字何以寿”,劈头一问,警 醒有力。接以“身后无虚名”,似觉突兀难解,其实是诗笔狡黠之处。这两旬语序颠倒,使设问显 豁,全诗神气为之一振。人死后,生前的虚名都不复存在,如曹丕所说“年寿有时而尽,荣

3、乐止乎其 身”。既然如此,文章何以却能长存不朽呢?三、四两句“元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正面作答,是诗人审美理想的真切流露。哲人的精神,思想的精华。一一凝结在白纸之上,留下一个人真实的秉 性、情感。“真性情”语出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作者 论诗重性情,曾提出“文章本性情”(文字四首 )的见解。“留此真性情”,是他标举的审美理想,也是他企望达到的美学境界,更是文字所以能长存不朽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曹丕所谓“寄身于翰 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的精义,经过提炼、熔铸,竟全 部浓缩、包含在这两句中。次四句申述应有的创作态度,五、六两旬

4、“读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主张文学要有独创。孤行,语出张衡思玄赋:“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指特立独行。要从事创作,就要读 书,但有口无心地泛泛而读又绝无益处,必须思考、钻研,确有卓尔不群、不随俗浮沉的心得。挥毫落笔,有见诸于文字,就应当是这样新异的机会、独创的见解。一句话,文学要有独创性。这两句翻 用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前 )句意,又与之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七、八两句“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提出以少胜多的原则。确有心得的独创文字,片言数语就 如筑起一堵坚不可摧的铁壁铜墙,又如手执寸铁击退神勇的天兵,其势锐不可挡。九、十两句“苟非 不朽物,谁复输精诚”

5、,强调对文字的“精诚”。文字被视为“不朽物”,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 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不朽。”假如文字无传世不朽的功效,谁又肯 以真诚的态度从事这一事业呢 ?以反问的口吻出之,语势更遒劲,语气更确定不移。末四句表明人生志向。十一、十二两句“入隐出以显,卓荦为光明”,申明夙志,磊落光明。入指归隐,出指出仕。光明,语出诗周颂敬之:“学有缉熙干光明。”无论入隐或出仕,为着光照乾坤的大业,都要卓绝不凡地大干一番。最后两句“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展望身后,充满自信。干一番光辉卓荦的事业,留一些特立独行的文字,也许将来即使千年之后,他的精神、风采 也仍然活在人间。这就是曹丕所谓“声名自传于后”的境界。这首诗咏志抒怀,笔势豪健。全诗纯以议论行之,冲口而出,直抒胸臆,意脉贯通,一片神行。 诗中用典不着痕迹,语语如同己出,体现其“文章本性情,不在面目间”(文字四首 )的论诗主张。虚词的运用能于虚处传神。“确”、“当”、“庶几”、“苟非谁复”等词,或揣摩,或推 测,或假设,或反诘,曲尽其妙地模写作者的口吻、神情,又恰如其分地传达诗作的思想内涵。立意 高远,议论警拔,堪称力透纸背的佳制。(吉明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