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衔接.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68379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做好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衔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怎样做好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衔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怎样做好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衔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怎样做好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衔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怎样做好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衔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做好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衔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做好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衔接.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怎样做好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衔接亳州市谯城中学钟丽怎样做好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衔接长期以来,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久而久之不但语文学不好,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些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思想表现也不如小学好。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学校,一些老师对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没做好。语文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也没有将小学、中学作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严格分割开来,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因此

2、,解决目前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断层”问题,迫在眉睫。怎样才能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好关键时期,做好教学衔接要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抓好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一年级(七年级)第一学期以前(尤其是前三个月)这个阶段的工作。因为,这以后的有关问题的衔接,是中学本身要解决的问题。譬如,初一学生的心理,生理还是属于童年期,到初二下学期以后进入青年前期或者青年期,学生的心理,生理都起了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也更深,科目也更多,相应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如果初一以前的衔接工作做好了,后者的衔接工作也就比较容易了。这是因为经过

3、一个学期后学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已基本上能适应了,初一以后这个阶段主要是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所以,中小学的衔接工作应当在初一上学期基本结束。二、做好管理上的衔接小学对学生的管理大都是班主任独当一面的看管式,家长式管理,而初中是教师集体管理加上学生自主管理。被包揽惯了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面对着七八位任课老师,班主任和班委会的集体管理,不少学生突然会觉得不知所措。为此,做好管理上的衔接比教学上的衔接显得更为重要。1、摸清情况,平稳过渡初一年级的各学科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成长记录袋,向原小学班主任,学科老师,学生家长,同学等了解初一新生在小学时的品行,个性,特长等。在此基础上,

4、尽可能顺应小学老师的管理办法,工作勤一点,细一点,使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感到初中的老师一样的关心自己,一样的爱护自己,自己要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2、教给学生应对方法(1)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正确认识到自己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了;自己面临的是一个新的起点,要迅速起跑,通过合适的途径展示自己的特长,不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2) 要严于利己。对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尊重他人,不做有损他人,班级,学校的事,会以诚恳,公平,谦和,宽厚之心对待别人,容忍别人的短处和偶尔的过失。忌恨,多疑等不健康的心态,必将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3)要正确交友。相对小学而言,中学

5、生的成长成熟更需要依靠外来的包括友谊的帮助。中学生对友谊的需要更强烈,理解更深刻,要求也更高。但缺少的是正确的交往,沟通技巧,朋友之间造成的误解不易识别,不小心会交上损友;自制力不够易冲动,容易破坏友谊等。(4)要积极参加活动。要抓住一切机会,积极参加学校,年级,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以恰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特长,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在活动中增进了解,获得友谊,健康成长。(5)要制定各项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与生活计划,提出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并脚踏实地落实好各项目标。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三,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 因此,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中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有意识

6、地教给他们一定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比如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认真思考、做笔记,课后认真整理归纳、复习小结,作业按时独立完成,课外注意拓展知识要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作为任课老师,首先要了解甚至熟悉课标与教材,即小学任课老师(特别是高年级老师)应了解初中相应学科的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及特点(特别是要熟悉初一年级上学期的);初中任课老师也应了解小学相应学科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及特点(特别是要熟悉小学高年级的)。任课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要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在新生入学时可进行必要的摸底小测验,了解学生知识缺漏,还可向小学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以及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四、

7、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1、小学教学方法。小学由于科目少,而且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也较中学少,所以课外课内的时间较充裕,教学方法上多数采用讲解法,谈话法,高年级有时采用讨论法,探究法。一般来说,小学老师教态较亲切,课内提问次数较多,有时一堂课内每位学生都可能有被问一次的机会,问题多半讲得较细,有时还可反复讲,反复练。尤其小学高年级教师的教学经验普遍更丰富(有的教师长期在高年级把关),所以大部分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是基本可以掌握好小学的有关知识的。但是,为了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小学高年级的教师也要了解初中教师(特别是初一教师)一般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适当地使用一些初中教

8、师的教法。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初中教师的一般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得小学生未进入初中之前就能对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为中小学教法的衔接奠定基础。2、七年级教师应采取的教法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和每节课的授课内容都比小学多,课内外的时间都比较紧,课内提问,练习,辅导,讲解都不可能像小学那样频繁,那么多,那么细,但由于初一新生基本上还具有小学生的那种学习心理,所以初一教师教法一般来说,开始一段时间应顺应小学教师的教法,教学的内容少一些,进度慢一些,这种少与慢是为了今后的快。因此,初中老师应到小学高年级去听课,应虚心向小学老师学习,吸取小学教师教法的优点。在具体讲授每节课知识时,做到八个字,即形象,直观

9、,对比,有趣等;做到四个多,即课堂上尽可能多提问,多启发,多表扬,多练习。当然在初一上学期期中以后也可适当采用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如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法,但不能操之过急。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启发式教学,特别要注意情感教学,还要加强对学习困难生的个别辅导,使这部分学生不至于在初一就掉队,失去学习的信心。作业的检查和批改也要加强,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评价,及时订正。还应告诉学生,由于初中阶段科目更多,内容更深,时间更紧,所以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小学老师不可能完全一样,应该要求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地适应初中老师的教法。五、做好学习习惯和学

10、习方法上的衔接1、学习习惯方面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了不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做作业认真,字迹工整,坐姿端正,回答老师提问大胆,踊跃,这些好习惯在进入初一后,就要求学生继续保持,甚至要有更高的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问题,应在入学后的一至二个月内达到要求。还应要求学生从初一开始就要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安排时间,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探究的好习惯。2、学习方法方面小学和初中应有所区别,小学生通常是老师课一讲完就可以动手做作业,即使有些课外作业遇到难题,大部分家长可以帮助解决。因此,学生往往产生一个错觉,认为学习就是背书,做习题,从而养成重记忆轻理解,重做题轻看书的不良习惯,这对学好初中课程是

11、很不利的。作为初中一年级的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当告诉学生,必须改变小学的学习方法,而要养成课前(内)自觉预习(教师应给出预习的范围和任务要求),作业独立思考,学会小结归纳等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些习惯和方法一定要在初一新生入学时就开始抓。初中一年级老师应该了解小学生一般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在初一年级的上学期尽可能照顾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小学高年级教师也要了解初中学生的一般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逐步地靠拢初中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进入初中后,能较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与要求。中小学的衔接问题,是我们教育教学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要做好这项工作,任务非常艰巨,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要使中小学衔接工作形成一种制度,中小学校都要排入学年度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小学教师一定要加强团结,互相配合,取长补短,要以教育事业为重,不要互相瞧不起,互相埋怨,否则,要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是不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