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及作业.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73119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及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及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及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及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及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及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及作业.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杜集中学小学部 杨 灵【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语文S版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二第四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借酒消愁。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这两句通过特定动作与语言的描绘,回环映衬,在殷勤劝酒中包含着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教学理念】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所以学习古诗词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民族这独特的文化;学生才懂得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学生分析】学生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能较流利的读出古诗,借助老师的视角能知道本课诗的写作方法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但对诗中蕴含的感情理解得不够到位,诗的韵味没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设计思路】 1、理解诗词句,边悟情。 2、“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

3、,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3、在教学中设计“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环节,让学生不仅读懂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让他们初步领会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这样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会写要求的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二能力目标1、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三情感目标1、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教学准备】教师

4、: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作者简介、关于柳树的典故、有关送别诗的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教学过程】一、巧妙导入,激趣感染1、(播放送别)听了这段乐曲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啊,老师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种伤别离的惆怅之感。人生自古重离别,人生自古又伤离别。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亲人、朋友一别往往数年难以相见,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萋萋满别情的送别诗。计意图:通过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2、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二、读懂诗题,了解作者 1、让学生齐读课题。 2、从题目中,你们读懂

5、了什么?(相机板书:王维 送 元二) 3、如何理解“使”?(生:出使)出使到哪?(生:安西) 4、谁能读好这个题目?(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在“二”字后面停顿) 5、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对于作者王维你们了解多少?(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自己对王维的了解) 设计意图:诗缘情而发。所以学习古诗,首先让学生明白诗题的意思,了解诗人,这样可以为后面学习古诗奠定基础,也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三、理解诗意,入境悟情。 (一)、粗读正字音。1、过渡:同学们对王维的了解可真多!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自由朗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生自由读)2、相机点拨“渭”和“浥”的读音。3、谁愿意把诗流畅地读给大家听

6、?(指名读、全班读)(二)、细读解词句,品诗情理解第一、二句诗1、过渡:“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看看王维在这首诗中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我们先来看看看诗歌的第一二句。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多读几遍这两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字词,然后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主要点拨学生理解以下重点词:“朝雨、浥、客舍、青青、新”,并结合“朝雨”图、“客舍”图、“柳树”图去理解这些词的意思。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理解字词,是创造了直观、生动情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为下面悟诗情奠定了基础。3、这么美的地方是在哪?(渭城)那你告诉同学们渭城在哪?(学生答)请你们

7、认真的看图,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美景描绘出来?(指名答)4、谁能通过读把你所知道的美景告诉大家?(出示古诗一二句)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评价,指导读出美景。5、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可是这么美的景色王维和元二有没有心情欣赏?(没有)为什么?四人小组交流讨论。6、教师预设学生会这样汇报,教师相机激励性评价:生1:因为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而元二要走了,他们很伤心,所以没有心情欣赏。(你真会理解)生2:因为他们要离别了,大家都很舍不得,所以没有心情欣赏。(你的感受可真深!)生3:因为他们充满了离别愁绪,心里很难过,不舍得离开,所以没有心情欣赏。(你也很会体会!)7、过渡:是呀,他们心中都装有“

8、别”字,(板书:依依惜别)就是因为他们想着离别,虽有良辰美景却无心留连!诗中提到了柳树,你们知道古时关于柳树的典故吗?(学生汇报)8、点拨:你是怎么知道的?(从网上收集的)看,多会学习的孩子!“柳”与“留:谐音,还表示挽留之意,看着这满目青青的杨柳,朋友终将远离而去,他俩怎不伤感离别呢?所以,读一二句时,我们还该读出怎样的情感?(不仅要读出美,还要读出他们的离别愁绪 并从停顿、语调要相对低些,舒缓些,声音相对低沉些去指导学生品读。)理解三四句1、过渡: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朋友之间要分手了,元二要到哪里去了呢(安西)2、要经过哪?(阳关)阳关在哪?(学生答)过渡:(出示线路图)同学们请看,这是

9、渭城这是阳关这是安西,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如果是照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呀!3、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当时阳关以西,是这样一幅情景。你能说一说吗?(指着图说)让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阳关以西荒无人烟,黄沙满天,也就是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无尽的荒草。4、过渡:元二即将远行了,好朋友要分别了。这一走,也许两年,也许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能相见。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呆会告诉老师。5、学生思考、汇报,教师预设学生会这样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王维和元二深厚的感情,以及王维对元二的关怀:生1:元二,你这一走,我们可能很久都

10、不能相见,但我会想你的。你路上可要小心,注意安全呀!(真不愧是好朋友呀!)生2:元二,你这一走,不知何日才能回来,记住多给我写信呀!一路上陪伴你的只有荒漠,一个人影都没有,你可要多带些水和干粮去,不要渴了和饿着了。(多么无微不至的关怀呀!)生3:元二,路途那么的遥远,这一路上只有你一个人,我又不能陪在你身边照顾你,你可要注意身体呀!(真会为好朋友着想!)生4:元二,等你回来以后,我们都变老了,我都认不出你来了。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对话,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这既是一种想象语言训练,又是对朋友情的感悟。实际上还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与人、人与己的相遇交融。6、过渡:所以王维劝元二(出示后两句)

11、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生读)西出阳关无故人。(齐读两次)7、这两句诗中有两个词,老师想考考大家?哪两个词呢?请看(点击更尽、故人)谁理解了?(学生回答,教师点拨)8、这两句诗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谁来说说?(学生说诗意)9、过渡:元二奉了皇上的旨意要到塞外去守护边疆,这一去,不知何日才能相见。王维百感交集,对朋友的深挚情谊都浸透在了这浓浓的酒之中,所以他又劝元二(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西出阳关无故人。(课件出示最后两句)10、喝下这杯酒了吗?(生:喝下了)11、顺势引导学生,预设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通过点拨,导读,让学生融入诗情中:师:这是一杯怎样的酒?(生:离别的酒)师:既然是离别的

12、酒,喝一杯够不够?那么王维又劝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又是一杯怎样的酒?(生:友谊的酒)师:友谊的酒就更应该多喝一杯。(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还是一杯怎样的酒?(生:祝福的酒)师:祝福的话儿太多了,知心的朋友,再喝一杯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更是一杯怎样的酒?(生:浇愁的酒。)师:离别的愁说了说不完,远行的人,喝了这杯浇愁的酒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三)、感情朗读醉诗境1、过渡: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再喝一杯,元二就要走了,请同学们站起来让我们在音乐声的陪伴中,用深情的朗读送送元二吧!送元

13、二使安西(课件出示诗歌,并配音乐阳关三叠)(全班读)2、指导学生背古诗,配上音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感悟诗句、走进诗的意境,是深入理解古诗内涵、体会作者感情的重要一环。整个环节的设计是“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以“以读代讲”的魅力,去引领学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感受王维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五、拓展诗,升华情1、过渡:其实在浩瀚的唐诗宋词中,像这样送别朋友或思念亲人的名篇佳作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词呢?2、学生背诵其他送别诗。3、老

14、师这也收集了两首,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然后教师讲这两首诗的诗情。(课件出示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4、过渡:同样是送别诗,所表现出来的韵味是不同的。你们自由读读这两首诗,体会体会。(随机:自由读,分组读不同的诗,全班读)设计意图:以一首诗带动学生对同类诗的了解,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增加了学生积累,让其进一步了解了不管是怎样的送别诗,所体现的诗境都是人间真情。六、小结:同学们,读了这些送别诗,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就让我们今后继续畅游在古诗的海洋里,不断诗化我们的心灵吧! 七、作业超市(自选作业:三选一)1、做个小书法

15、家:默写古诗并把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摘抄到积累本上。2、做个小画家:通过绘画画出诗的意境。3、做个小作家:把对这首诗理解的情境写成小短文。附板书设计:送 元 二 使 安 西唐 王维王维 送 元二【课堂针对训练】一、我会读。(给正确读啬打“”)浥轻尘 (s y) 客舍青青(sh sh)更尽 (jn jn) 朝雨(zho cho)二、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1.“渭城朝雨浥轻尘”中“渑”的意思是( )A.城市 B.湿润 C.吹洒2.“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 )A.饮完 B.全,都 C.尽头3.“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 )A.死去的人 B.老朋友 C.故事中的人三、

16、诗句诊所。(在错字下画“”,并改正在下面)1.胃城朝雨邑清晨,客社清清柳色新。2.劝军更近一杯洒,西出洋关无顾人。四、我会辨。送元二使安西与荚蓉楼送辛渐都是送别诗,你知道它们还有哪些相同点与区别吗?相同点:区别:教学反思: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传统的诗歌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理解意思。我在教学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时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唐诗教学结合起来。一、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给唐诗配置音乐,使唐诗教学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我配的配乐是萨克斯曲送别。曲中描绘的意境与送元

17、二使安西有异曲同工之感,让人产生联想,情不自禁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 二、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我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补充无题、送友人,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诗词。三、我把送元二使安西的图像背景设计成一幅国画,画中突出当时的细雨的景色和依依惜别的气氛。画中还有两个表情愁苦的人正在对饮。此情此景能体现王维当时内心对元二的牵挂与担忧。这就为学生深层理解王维诗歌的艺术内涵起到烘托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唐诗教学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对平日里感到乏味的唐诗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仿佛在其思维中注入“兴奋剂”,让他们紧跟着“感觉“走,眼前会浮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这样一来,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文化素养和阅读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并促进身心健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教学流程图:细品诗意,入境悟情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感情朗读,情醉诗境感情升华,小结本课拓展送别诗欣赏阳关三叠教师展示送别诗学生汇报送别诗品死别品酒、品情感品环境恶劣梦回唐朝巧妙导入,激趣感染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