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戴河教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81200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浪淘沙北戴河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浪淘沙北戴河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浪淘沙北戴河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浪淘沙北戴河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浪淘沙北戴河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浪淘沙北戴河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浪淘沙北戴河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博大豪放的情怀2品读意象,理解词中壮阔雄浑的意境3探究词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1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博大豪放的情怀2品读意象,理解词中壮阔雄浑的意境教学难点:探究词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导读法 3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播放“北戴河风光”,介绍毛主席游此并留词经过,激发学生兴趣。二、复习提问:1、什么是词?词牌?词题?2、你所知道的词牌有哪些?3、词有哪两大流派?代表人分别是?三、鉴赏诗歌:采用四步曲,引导学生按四个步骤鉴赏诗歌:(一)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由学生交流,补充作者情况,教

2、师明确,并补充背景资料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时任大将军的曹操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率大军北征乌桓。八月大破乌桓于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南)后凯旋回师,途经渤海口附近道德妈石山,乘兴登临,以一首千古传颂的观沧海诗,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吒风云的豪情。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_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

3、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二)朗读诗歌 初知大意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2、字词质疑:(1)标拼音: 幽燕 碣石 萧瑟(2)释词义:幽燕 碣石魏武 都不见萧瑟秋风 人间(3)感知词的大意(三)赏析诗句 领悟意境探究思考:1、通过诵读,你感知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上、下阕有什么不同?明确: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这情景较

4、之曹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见更令人惊心动魄。 上阕写景,望中所见,说的是空间;下阕抒怀,心中所想,咏的是时间。2、上阕写景,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意象),整幅画面有什么特点?明确:“大雨”、“ 幽燕”、“白浪”“打渔船”。整幅画面雄浑壮阔,很有气势。3、在写景上诗人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明确:借景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4、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说明理由。明确:学生可自由回答,见仁见智,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落”和“滔”用得好。“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

5、”,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5、下阕先写了什么?词人这样写的目的是?明确: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毛主席这时面对大海,想到了这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往事,想到了曹操又一个“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主席的眼前除大海之外,有大雨、有凉风、有涛声,还有幻觉中曹操的雄姿,古战场、古将士及古代的诗篇而这一切全凝结在:“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二行之中。6、你是怎样理解“换了人间”?明确:今天又逢萧瑟秋风,那吹送了上千年的代代秋风,但一切都变了呀,一种新的美已经出现。新中国已诞生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浪淘沙北戴河教案】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