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中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84471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舞蹈中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体育舞蹈中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体育舞蹈中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体育舞蹈中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体育舞蹈中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舞蹈中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舞蹈中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体育舞蹈中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 摘 要: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实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的一种,专指在体育运动特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完成某种技术动作的水平。现代教学心理学认为,学习要经过知识的理解、记忆、迁移和使用四个阶段。以往,人们总认为理解是其中的关键阶段。不过,现代认知学派对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理解、记忆和使用都离不开迁移。它们既是迁移

2、的过程,又是迁移的结果和外现。迁移是知识学习过程中普遍存有,且最为关键的一环。关键词:体育;舞蹈;运动技能迁移体育舞蹈中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1. 研究目的在体育运动中,已经学会、形成的动作技能,对另一些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的影响,能促动新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或者反过来,学会了新的动作技能对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的保持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因为体育运动的多样性,技术对发力顺序以及部位要求不同,各运动技能之间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准确,能够有效的提升运动技能的准确性和学习新动作的效率,同时能够丰富练习手段,消除练习中的枯燥感。2. 研究对象与研方法2.1 研究对象 本文调查问卷对象是XX市体育学院

3、体育舞蹈专项的学员,共120名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文献,以及通过计算机检索了40多篇关于体育舞蹈运动技能方面的文章,并实行了深刻研究与剖析。2.2.2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了分层抽样法和系统抽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体育舞蹈专项的学员问卷调查。根据研究的项目和内容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5份,有效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93.3%。2.2.3 专家访问、观察法:对学校体育舞蹈、艺术体操方面的导师实行访问以及观察其日常教学,对访问和观察到的情况实行记录、分析。2.2.4 数据统计法:对采集到的数据按照体育统

4、计学的方法实行处理。3. 结果与分析3.1 研究现状 体育舞蹈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其现状是群众性基础领先于体育舞蹈竞技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发展。虽然我国对于体育舞蹈的理论研究还是一个刚开拓的新领域,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在进入九十年代后共发表体育舞蹈方面的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相关体育舞蹈训练、教学、教法的100多篇,相关体育舞蹈项目在高校开设的可行性研究方面的30多篇,相关体育舞蹈改革的30多篇,相关体育舞蹈损伤、疲劳与恢复的20多篇,其它方面20多篇。这其中不乏有高质量的文章,文章作者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体育舞蹈实行了研究。从我国体育舞蹈研究现状来看,当前见诸于报端的体育舞蹈

5、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还很薄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也较为单一,且对于技能迁移这个课题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甚少。从(表一)能够看出,教学中对于理论教学的注重度不是很强,在如今网络情况下,学生大多选择网上学习,但因为其对于内容选择的准确性不强,导致对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花费了时间,却得不到有效的学习。表一 对体育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经常偶尔从不教师传授18381.70阅读相关书籍33.157.39.6上网浏览54.544.31.2表二 是否了解运动技能迁移了解略知不了解大一8.8954.4837.73大二23.3358.1118.56大三34.554.31.23.2 艺术体

6、操、健美操对体育舞蹈运动技能有积极的迁移作用3.2.1 相似的基本姿态 艺术体操、健美操和体育舞蹈对运动员和演员基本姿态的训练和要求都遵循芭蕾的“直、立、开、绷”四大原则,从小接受严格程式化“直、立、开、绷”基本训练的运动员肢体占据的空间大,动作伸展、挺拔、姿态优美。不过挺拔的背后、固定的手位所造成的上体僵化,有悖于艺术体操的要求。以中国古典舞为代表的东方舞正好补充这个缺憾,它所表现出的“拧、曲、圆、倾”连续持续的流动美和线条美,与艺术体操中的波浪、柔韧、全身参与的动作是一脉相通的。姿态的训练是两者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提升运动员及演员所需要的身体素质,所以,在基本姿态之间舞蹈和艺术体操

7、可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表二)来看,虽然以上3种运动有着相似的基本姿态,但在平时教学以及训练中,大家很少用的运动技能迁移这个方法,还是遵守着该运动技能应有的技术形成模式来练习,以下就是对于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3种运动的动作剖析。3.2.2 构成动作的要素一脉相通艺术体操、健美操和体育舞蹈所要求的人体运动不是自然形态或单纯生理状态的, 而是具有特定的时间(节奏) 和空间(动作) , 经过美化的极富于感情色彩的动作。艺术体操在时间与空间要素的要求上与舞蹈一脉相通。其时间要素都是通过节奏体现。在动作过程中, 要求力发身体的中线, 合理调节各肌肉群紧张与放松的关系, 控制好在不同空间和时间上的肌肉

8、用力水准。同时两者的呼吸不但因人的生理需要具有实用功能, 且具有表意和审美功能。内在节奏(呼吸和对音乐的理解) 与外在节奏(动作的大小、快慢、强弱) 的有机统一是他们共同的要求。体育舞蹈的独特表现手法: 舞蹈动作, 不同于生活动作, 要有艺术加工的造型性。队形、画面(构图) , 是舞蹈表现作品内容、处理情绪变化、连接舞蹈动作和步伐的纽带。编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排列组合, 使用多维空间中表现的相互联系的美, 创造了舞台构图的很多规律, 为体育舞蹈编排提供了借鉴范例。通过一段时间的访问和观察,分析出以下3点相似处:力量素质:艺术体操、健美操与体育舞蹈对腰腹肌、下肢的弹跳力要求甚高。在发展跳与跃水平时,

9、 对下肢的力量和爆发力有相当高的要求,踝、膝、髋的屈伸水平和小腿腓肠肌、股四头肌等都是两者强调的重点, 腰腹肌力量的改善, 可增强人体立腰立背的控制力, 能够说艺术体操与体育舞蹈对力量素质的要求无明显差异。柔韧素质:艺术体操运动员与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肩、腰、髋、腿等部位均需要具备特殊的柔韧性, 才能在运动和舞蹈中表现出大幅度的活动范围。在舞蹈教学与训练中, 既要解决舞者的软开度问题,又要重视舞者的韧性问题, 体现出柔中有刚和刚中有柔的效果。所以, 舞蹈的软开度对体育舞蹈的柔韧素质有积极的迁移作用。协调性:艺术体操与体育舞蹈在成套动作中, 要求肢体充分展示出动作空间的多变性、手臂与步伐动作在时间和

10、空间上的复杂性, 以及不同节奏和连接变化的多样性。尤其在对音乐节奏和动作节奏的协调一致上, 肌肉群的紧张与放松的合理调节上, 以及在不同空间和时间上的肌肉用力分配上要求是一致的。表三 课堂中是否愿意穿插其他项目练习的调查想中立不想大一51.637.811.6大二48.339.912.8大三30.444.225.4如(表三)数据显示,教学的初期,学员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比较强烈,在大一阶段,学员大多处于兴趣培养和基础教学阶段,如果教学方法单一,上课内容陈旧,这会在很大水准上影响学员以后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动作接受效率。大二的学员在动作技能达到一定水准后,对于接受新鲜事物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这对于他们在

11、后期创作动作套路带来很大的空间,其他类似运动的技术动作加入后,更扩大了学员动作变化的多样性。大三的学员面临的是多种选择,学习、工作的压力,给予了他们不一样的心态,在未来找工作途中,掌握多一样本领,更有利于占有就业的优势,更多的技术,也意味着能有更广阔的就业面,技术动作迁移,在这个层面上也有着不可忽视作用。根据运动训练学项群训练理论。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同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虽然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同为动态的人体形象流动于一定空间与时间,它们的美蕴藏在一系列的动作、表情、构图、音乐、器械或道具、服饰的整体效果中。它们之间存有着和谐,互相借鉴,互相吸收,

12、可大大丰富各自的内容,提升各自的训练效率。运动技能迁移理论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技术动作要领之间也存有着技术之间的迁移,合理使用技术迁移原理对体育舞蹈的动作技能学习有一定的促动作用。体育舞蹈能够从这些项目的共同点和异同点出发,掌握运动技术迁移的理论特点,提升体育舞蹈竞技训练的技能,促动体育舞蹈的快速发展。4.结论与建议4.1 结论4.1.1 体育舞蹈运动技能迁移的现状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健美操、艺术体操与体育舞蹈之间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三种运动项目最大区别在于服饰特点的迥异,使人的视觉焕然一新, 但双方的共性之处在于既有美学的健,又有舞蹈的美。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很

13、多教师却未能将这个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教学中。4.1.2 影响运动技能迁移发展的因素体育舞蹈教材在体育教学研究中呈滞后状态,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全国没有统一的体育舞蹈教材,体育舞蹈教材理论和实践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对运动迁移理论的研究和剖析不够深刻,对其存有的意义和对体育舞蹈的影响力理解不够楚。4.2 建议4.2.1 充分发挥运动技能迁移理论的作用,推动体育舞蹈向实体化、职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对参赛选手实行系统的规范性的、科学化的训练,解决基本方法问题,练就娴熟的内功,掌握各类舞蹈技巧。创造竞赛机会,让选手迈出国门,适合国际大赛。4.2.2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师资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体育舞蹈传

14、播者。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体育教学训练理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我国当前培养高水平选手的最重要、最有效途径。4.2.3 增强运动技能迁移理论科研工作,借鉴西方体育舞蹈的训练经验,为体育舞蹈走向成功开辟创新之路,缩短我国选手与世界舞蹈高手之间的距离。参考文献1 宋晓芬,曹竟成. 浅析健美操与舞蹈之间的运动技能迁移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01) . 2 曲爱宁. 对舞蹈与健美操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7, (02) . 3 胡雪. 对艺术体操运动技能与武术套路迁移的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07) . 4 芦特. 艺术体操与舞蹈交融的艺术趋

15、势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2) . 5 张玲. 试论自由体操与竞技健美操之间的运动技能迁移J. 辽宁体育科技, 2006, (02) . 6 曹跃兴. 对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J. 体育科技, 2004, (01) . 7 汪敏,陈媛. 艺术体操“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其社会化功能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1) . 8 李继文. 试析如何使用运动技能的迁移J.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4) . 9 李明,王绍军. 体育项目中的“共性技术”及其相互迁移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6, (02) . 10 冉清泉,易学. 论运动技能迁移原理在高校体操教学中的使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 11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荣丽.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展开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3). 13张清时.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