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预习导航 浙科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99721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预习导航 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生物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预习导航 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预习导航 浙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预习导航 浙科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预习导航 浙科版 一、种群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3)作用: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 2.年龄结构 (1)概念: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3)作用:预测种群将来发展趋势。 3.性比率 (1)概念:指种群中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2)作用: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4.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

2、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特点:同一种群不同时间密度不同;不同种群密度不同。 思考:在一块麦田里,小麦、老鼠、荠菜、蝗虫、野驴等生物的种群密度相同吗?种群密度最大的和最小的各是什么?说明什么? 提示:不相同。种群密度最大的是小麦,最小的是野驴,几乎为零。说明同一区域内,同一时间内,不同种生物种群密度不同。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动物 (1)计算公式:N=Mn/m(N是单位面积上种群个体总数,M是第一次捕捉并标志数,n是第二次捕捉的个体总数,m是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标志的个体数

3、)。 (2)注意事项:标志物不会对动物造成危害;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三、种群的分布型 1.分布型: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 2.类型 (1)集群分布:最常见的分布型。如人类等。 (2)均匀分布:是种内竞争的结果。如动物的领域行为。 (3)随机分布:种群的成员间既不互相吸引也不互相排斥。如狼蛛。 四、种群的存活曲线 1.概念: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2.类型 凸形: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但是达到这一年龄后,短期死亡。如人类等。 对角线形: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如水螅、鸟类等。 凹形:低龄死亡率极高,但是活到一定年龄后死亡率变得低且稳定。如牡蛎和树蛙等。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