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参考资料8:保温及消声减震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02830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参考资料8:保温及消声减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参考资料8:保温及消声减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参考资料8:保温及消声减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参考资料8:保温及消声减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参考资料8:保温及消声减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参考资料8:保温及消声减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参考资料8:保温及消声减震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参考资料8保温及消声隔震设计编者 孙纯武 黄 忠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2013.2保温及消声隔震设计一、空调系统保温保冷原则1、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设备、管道(包括管件、阀门等)应进行保温: 设备与管道的外表面温度高于50时(不包括室内供暖管道); 热介质必须保证一定状态或参数时; 不保温时,热损耗量大,且不经济时; 安装或敷设在有冻结危险场所时; 不保温时,散发的热量会对房间温、湿度参数产生不利影响或不安全因素。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设备、管道(包括管件、阀门等)应进行保冷:冷介质低于常温,需要减少设备与管道的冷损失时;冷介质低于

2、常温,需要防止设备与管道表面凝露时;需要减少冷介质在生产和输送过程中的温升或汽化时;设备、管道不保冷时,散发的冷量会对房间温、湿度参数产生不利影响或不安全因素。二、设备与管道的绝热材料1、设备与管道绝热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的有关规定; 设备与管道的绝热材料燃烧性能应满足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保温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应高于正常操作时的介质最高温度; 保冷材料的最低安全使用温度应低于正常操作时的介质最低温度; 保温材料应选择热导率小、密度小、造价低、易于施工的材料和制品; 保冷材料应选择热导率小、吸湿率低、

3、吸水率小、密度小、耐低温性能好、易于施工、造价低、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材料;优先选用闭孔型材料和异形部位保冷简便的材料; 经综合经济比较合适时,可选用复合绝热材料。2、空调、制冷系统中常用的保冷、保温材料外覆铝箔的离心玻璃棉板、管壳,其导热系数在0.0420.058w/m.K。此种保温材料价格低,但很多产品质量难于保证,且施工条件差,建筑物装修过程中易将外覆铝箔损坏,引起凝结水滴漏。PVC/NBR橡塑发泡保温板、管壳(难燃B1级),其导热系数在0.0380.042w/m.K。价格约高,保温性能好,保温后外表平整、美观。三、设备与管道绝热材料的的厚度1、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层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

4、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中经济厚度方法计算确定亦可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的附录K选用;2、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厚度应按下列原则计算确定: 供冷或供热共用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中经济厚度和防止表面结露的保冷层厚度方法计算,并取厚值,或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的附录K、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附录C选用; 冷凝水管道应按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中防止表面结露的保冷层厚度方法计算确定,或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的附录K选用。

5、室内空气调节风管绝热材料的最小热阻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表5.3.32的规定。 风管绝热材料的热阻R=/ (m2K)/W。式中:热材料的厚度,m;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W/ (mK)。空气调节风管绝热材料的最小热阻风管类别最小热阻(m2K)/W一般空调风管0.74低温空调风管1.08四、设备与管道的绝热设计 设备与管道的绝热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道和支架之间,管道穿墙、穿楼板处应采取防止“热桥”或“冷桥”的措施;2、保冷层的外表面不得产生凝结水;3、采用非闭孔材料保温时,外表面应设保护层;采用非闭孔材料保冷时,外表面应设隔汽层和保护层。五、通风、空调系统的消声

6、1、基本概念声强 声强:描述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垂直于声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声能,符号I,单位w/m2。声压声压:声波传播时,引起空气受到振动而产生疏密变化,是在原来大气压强上加了一个变化的压强,这个叠加的压强称为声压,符号P,单位bar。噪声的频谱特性噪声的频率很广,为了方便起见,把宽广的声频范围划为几个有限的频段,称之为频程或频带。通风系统消声计算中用的是倍频程。倍频程:两个频率之比为2:1的频程,通常的倍频程中心频率为31.5、63、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16000Hz,而在一般噪声控制计算中,只用到638000Hz。声音的中心频

7、率和频带的划分中心频率Hz63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频率范围Hz45909018018035535571071014001400280028005600560011200噪声的评价不同声压级和频率的声音,人耳的感受是不同的。为把声压级和频率统一起来,根据人耳的主观感觉试验,做出了等响曲线。而在声学测量仪器中,参考等响曲线为模拟人耳对声音响度的感觉特性,在升级积上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计权网络,即A、B、C网络。每种网络在电路中加上了对不同频率有一定衰减作用的滤波装置。C网络对不同频率的声音衰减较少,它代表中声压级;B网络对低频声有所衰减;A网络则让低频段有较大衰减,因此,

8、它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一致,从而在室内噪声测量中就以A网络测得的声级来代表噪声的大小,称A声级,记作dB(A)。室内噪声标准:房间内允许的噪声级别。一般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NR噪声评价曲线。声级计测得A声级与相应的噪声评价曲线的换算:NR=LA5 或 LA=NR+5 dB(A)2、空调系统噪声源 风机噪声 风道系统的气流噪声 送、回风口发生的噪声3、通风、空调系统的消声设计 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噪声传播至使用房间和周围环境的噪声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设置风系统管道时,消声处理后的风管不宜穿过高噪声房间;噪声高的风管,不宜穿过噪声要求低的房间,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隔声处理措施。

9、有消声要求的通风与空调系统,其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下表选用。风管内的空气流速(m/s)室内允许噪声级dB(A)主管风速支管风速253534235504723 通风、空调与制冷机房等的位置,不宜靠近声环境要求较高的房间;当必须靠近时,应采取隔声、吸声和隔振措施。 暴露在室外的设备,当其噪声达不到环境噪声标准要求时,应采取降噪措施。 进排风口噪声应符合环保要求,否则应采取消声措施。 对于直风管,当风速小于5 m/s时,可不计算气流再生噪声;风速大于8 m/s时,可不计算噪声自然衰减量。 通风与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当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噪声标准时,应设置消声设备或采取其他消声措施,系统所需的消声量,

10、应通过计算确定。 管道穿过机房围护结构时,管道与围护结构之间的缝隙应使用具备防火隔声能力的弹性材料填充密实。4、消声器 消声器的分类按外形,可分为直管消声器和弯头消声器;按原理,可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以内部贴吸声材料为主体,通过较强的材料吸声能力,吸收中、高频噪声,常用吸声材料为玻璃棉。常用的有管式、片式、折板式、多管式。 抗性消声器:利用声波通道的突变,使某些频率的声波反射回声源,降低传递的声能,从而实现消声。通常对于低、中频效果较好。常用的有空腔式、共振式(微穿孔板)。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一方面,通过内部的吸声材料吸收中、高频声波,另一方面,通过一定

11、的开孔率及孔径来降低低、中频的噪声。从高频看,其不如阻性,从低频看,不如抗性,是二者之间的一种综合平衡。消声弯头:有阻性、抗性;尺寸小,消声效果好。 消声器的选择可按厂家样本提供的数据选用。注意事项: 除考虑消声量之外,还应考虑系统性阻力损失、安装空间、造价、防火防尘等因素。 消声器应设于风管中气流平稳的管段上。当风管内气流速度小于8m/s时,消声器应设于接近通风机的主风管上,当大于8m/s时,宜分别装在各分支管上。一般放置于声源较高处的位置,空调器或风机的出口位置。 当一根风管输送空气到多个房间时,要防止房间之间的“串声”现象。 气流通过消声器时,气流速度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阻性消声器:51

12、0m/s;抗性消声器:5m/s; 消声弯头:68m/s。消声器主要用于降低空气动力噪声,而对于风机产生的振动引起的噪声要通过隔振措施解决。六、隔振1、振源 输送气流、冷水的管道均与设备相连,而设备运行的振动将通过管道等以噪声的形式传递,因此,做好隔振可有效控制噪声的传播。2、隔震器 橡胶隔振器 通常采用丁腈橡胶硫化成形,造价低、承载力大、对于抗击振动及高频振动效果较好。使用中,可采用多层重叠,提高隔振效果。 剪切型橡胶隔振器采用合成橡胶硫化成圆锥体外形,隔振效果较好。钢弹簧隔振器 采用预应力钢筋制成,隔振效果佳。当采用单独的弹簧易产生共振现象,因此,目前均采用预应力阻尼弹簧隔振器,即钢弹簧配合橡胶同时使用。隔振吊钩或支架 用于吊装或支撑设备和管道的隔振,防止振动传到楼板或墙上。有橡胶和钢弹簧两种形式。3、隔振设计 对于不带隔振装置的设备,当其转速小于或等于1500r/min时,宜选用弹簧隔振器;转速大于1500r/min时,根据环境需求和设备振动的大小,亦可选用橡胶等弹性材料的隔振垫块或橡胶隔振器。 冷(热)水机组、空调机组、通风机以及水泵等设备的进口、出口宜采用软管连接。水泵出口设止回阀时,宜选用消锤式止回阀。 受设备振动影响的管道应采用弹性支吊架。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