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测试.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05267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测试.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测试一文学常识1、 孟子,名 ,字 ,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 并称为 。孟子主张施行“ ”,以统一天下。2孟子是一部 书。现存 ( )篇,是 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 ”之一。四书即 3、下列加粗字注音:a.舜发于畎亩之中( )(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c.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d.法家拂士( )e.曾益( )f.百里奚( )二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发: 畎: 举: 筑: 士: 降:任: 是人: 苦: 心志: 劳: 饿: 空乏: 乱: 所以: 忍: 曾: 不能: 恒: 过: 衡: 作: 征于色: 发于声: 喻: 入: 法家: 拂: 出: 敌对: 外

2、患: 拂士: 生: 死: 三翻译重点语句 1.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四、填空1、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历磨难,其中思想上要: 身体上要 : 。行为上要: 。艰苦磨练的益处: 2、一个国家要长盛不衰就要有:-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着重论述的分论点是-。4、有题目想到的成语是 .-5、本文在论证上采用-的方法,开头先-,接着由个

3、别到一般据事说理提出担当治国重任的人,必须经受磨难的观点,并由此引申发挥,从-进行推论,最后归纳出-的论点。6、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二是-。谈人才主要着眼于-,谈治国主要着眼于-,从治国角度论述的句子-。五、理解问答1、排比句式列举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作者列举这六个人有什么作用?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说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理作铺垫。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论点,说明人要成大器,担当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难,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作者是如何进行推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采用层层的推理的方法,开头先-列举事例。接着由个别到一般据事说理提出担当治国重任的人,必须经受磨难的观点,并由此引申发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归纳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3、这篇短论阐明了什么?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4、请为本文“生于忧患”补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5、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6、一个人成才需要诸多因素,根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概括孟子认为的造就人才需要的条件。7、本文主要用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说明8、格言联壁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从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

5、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还是下联?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6.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第五题答案1、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说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理作铺垫。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论点,说明人要成大器,担当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难,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采用层层的推理的方法,开头先-列举事例。接着由个别到一般据事说理提出担当治国重任的人,必须经受磨难的观点,并由此引申发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归纳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3、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5、磨难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受。6、人才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进行磨练,这是客观条件,而且强调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8、 是下联,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上的梗塞,但能使人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