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4常见的碱(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12805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2014常见的碱(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2014常见的碱(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2014常见的碱(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2014常见的碱(一)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2014常见的碱(一)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2014常见的碱(一)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2014常见的碱(一)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酸和碱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碱(一)哈尔滨市一二四中学程微第三单元 酸和碱 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碱(一) 教学设计哈尔滨市一二四中学 程微 一、教材分析碱是学习了酸后又一类重要化合物.常见的酸和碱这一课题共分为三部分,常见的碱它是从常见的物质入手,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原则安排的。学好常见的碱对总结碱的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本节课中又要涉及到后面学习的盐溶液,因此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第十一章至关重要。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根据前面的知识学生对碱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在“常见的酸”中学生又有清楚

2、的学习思路,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实验“对比类推”氢氧化钠的有关性质,这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多数同学能够从化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由于学生探究能力及主动参与意识不强,需要教师多给予指导和帮助。三、设计理念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我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探

3、究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对氢氧化钠“物理性质的探究化学性质的深入用途的得来”进行探究式学习,着重体现知识的迁移及灵活性。回忆旧知识 ,猜想,用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习独立,主动学习。 具体设计如下: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有关氢氧化钠的性质,做相应的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并通过交流、讨论、练习等活动,使学生自主得出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3、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做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一反应的

4、实质、及如何能证明他们已经反应了。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其物理特性,通过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比较,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动手实验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了解氢氧化钠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的以旧促新,对比类推,学生分组实验以及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微观模拟动画来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创设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通过介绍氢氧

5、化钠用途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五、重点、难点重点:氢氧化钠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科学学习方法的应用.难点: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六、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但由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担负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帮助。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七、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

6、: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八、仪器、药品试管、镊子、表面皿、软塑料瓶、烧杯、单孔塞、玻璃管、氢氧化钠固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澄清石灰水、稀盐酸九、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言由网购“泻盐”误收“火碱”食道严重出血引出新课课题观看 倾听 震惊 质疑、激发兴趣,明确学习任务。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将少量氢氧化钠分別放在几个表面皿上,给各组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色态,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固体氢氧化钠表面的变化;再将其中的一块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大试管里振荡,并让学生触摸管外壁温度的变化.仔细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及在空气中的变化。观察、认识氢氧化钠的溶

7、解性,用手摸试管外壁,感觉温度变化。从感性上认识氢氧化钠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加深对这一新物质的认识。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氢氧化钠的物理一、物理性质归纳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训练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演示头发被氢氧化钠腐蚀的实验】板书 二、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观看录像加深理解记忆初步记忆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氢氧化钠的俗名问题讨论 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你能想到它有什么用途?思考、讨论、氢氧化钠可干燥某些气体。培养学生根据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投影 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一做课堂练习一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指导学生做氢氧化钠

8、溶液与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反应的实验。给予讲评。分组学生完成两个实验,其他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找出操作中的错误,并总结出氢氧化钠的第一点化学性质。教师讲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表现及成功的欲望。同时由个别学生实验教育全体学生,在操作中注意的问题,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板书 (三)化学性质1NaOH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理解记忆加深理解记忆NaOH的性质。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石灰水中通往二氧化碳有何现象?是哪类物质间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那么,NaOH能否与CO2反应呢?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并思考实验现象中的道理。思考、回答、有白色沉淀生成;是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Ca(O

9、H)2+CO2=CaCO3+H2O思考以新带旧、以旧促新知识的学习。质疑,再次激发兴趣。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在充满二氧化碳的软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浓溶液,迅速塞紧瓶塞,振荡烧杯,观察:问题讨论 1. 为什么软瓶会变瘪? 2. 仿照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 3. 怎样保存氢氧化钠?说明原因? 指导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讨论软瓶变瘪的原因,最后得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正确结论。分析如何保存NaOH及原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及书写这一类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板书2

10、.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的反应整理笔记,加深理解氢氧化钠的性质。巩固、理解、记忆。【知识点小结】组织学生共同总结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归纳、总结。记录、记忆反应规律。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能力巩固、记忆反应规律。加深全面的知识体系掌握【深入思考】软瓶变瘪有没有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反应或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瓶子变瘪了呢?由学生讨论思考(布置课外任务)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开动脑筋,群策群力,进一步加深问题的学习布置作业倾听记录加强对知识的巩固理解记忆十、板书设计常见的碱(一)氢氧化钠俗名:火碱、烧碱、 化学性质: 1、与油脂反应 苛性钠 2、与指示剂反应 物理性质

11、: 3、与二氧化碳反应 十一、教学反思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建构知识。不足:一是课堂语言还待进一步简练,使问题点拨恰到好处;二是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增强自主性。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学生求知需要是教师的突破口,生活实际内容是科学知识的切入口,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需求,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发

12、展为本”。课堂实录刚上课我用多媒体打出了大庆市一名男子网购泻盐收到火碱严重伤害事件的大幅照片,同学们被震惊了,从他们脸上看出了憎恨、惋惜、同情和渴望了解火碱性能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我提问“由此反映出氢氧化钠什么性质?”A同学说:“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我进一步解释:“正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所以使用氢氧化钠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皮肤、衣服被他腐蚀,更应该防止溅到眼睛里。”老师又演示了头发在热氢氧化钠溶液中被腐蚀的实验,加强了学生读轻氧化钠腐蚀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又取出白色的氢氧化钠固体,放置在表面皿中一段时间后,让同学们自己观察,有四组学生观察出表面逐渐溶解的现象。

13、没观察到的同学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观察实验时犯了不仔细的错误。老师又将大量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中,由学生用手摸感受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的性质。由学生总结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由于学生们都亲身感受到了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因此总结非常全面。对于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实际三个学生探究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能否与指示剂反应(二)氢氧化钠能否与油脂反应(三)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同学们积极的参加探究活动,老师在实验过程中也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多数组对于有明显现象的实验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针对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否反应,六个小组结论不统一,有些认为反应了只是无明显现象,有些同学认为没反应

14、。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学生设计了多个方案,B同学的方案是用PH试纸或酸碱指示剂测量混合后是否显碱性如果显碱性说明没发生反应反之说明反应了。C同学方案是用燃着的木条深入看是否复燃看二氧化碳是否被消耗。老师接着做了一个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充满二氧化碳的可乐瓶中拧紧振荡的实验,软瓶迅速变瘪。紧接着追问:“这三种方法能说明二氧化碳一定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吗?”渐渐的同学们悟到了这里面的漏洞,通过二氧化碳量多少,可能使它溶解在水中。最后经过讨论同学们终于确定应该通过检验生成物碳酸钠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又让学生们归纳出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了知识小结,还留了下堂课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下节课埋下伏笔。同学们在成功和满足的愉快心情中结束了这节课的学习。 一二四中学 程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