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48230 上传时间:2021-07-2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下册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下册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下册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材分析主体课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记叙了周恩来小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中华”即中国,“崛起”就是强大起来的意思。周恩来读书的时候中国还非常贫穷、落后,周恩来认为自己读书是为了将来使祖国强大起来。今天,虽然祖国已经昌盛强大了,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对孩子们仍然具有启迪作用和感召力。课文中心明确,层次清晰。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1910年,东关模范学校转来一名新同学,才13岁。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校长和同学们关于读书目的的谈话,重点叙述了周恩来的发言。周恩来是经过了“若有所思”和“略加思考”之后,才郑重说

2、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绝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老校长“期待的目光”“环顾四周”的动作,以及“浑身一振,大声说:好!好!这话讲得好!”的反应,体现了老一辈对少年人的期待,也说明了周恩来的志向远大,使校长受到感动,并振奋了精神。历史证明,周恩来的志向异常坚定,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少年时代的誓言。课文是把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与周恩来对比着写的。若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若“为家父”“为光耀门楣”“为家乡”而读书,眼光仍然狭小。少年周恩来贝fJ是把自己与祖国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通过对比,更突出了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讲周恩来的名字和他所说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全校造成很大影响。课文撷取一件小事说明人生志向的大问题,从少年时期看伟人,使我们对周恩来的一生有更深切的了解。“若有所思”“略加思考”“郑重地说”“大声说”“投去敬佩的目光”“连忙问道”“轻轻地回答”等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性格。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