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56620 上传时间:2021-07-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人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这首诗的作者是(_)的(_)。妆的意思是:_,丝绦在诗中指的是_,这里用了(_)的修辞手法。这首诗写的是(_)季节的景色,我们还学过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有_。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水乡歌水乡什么多?水多。水乡什么多?船多。千条渠,万条河,千条船,万条船,河塘一个连一个,白帆片片像云朵,处处绿水扬清波。飘满湖面飘满河。水乡什么多?桥多。水乡什么多?歌多。东一座,西一座,千首歌,万首歌,东南西北千万座,大船小船装满歌,出门就要把桥过。唱咱水乡

2、新生活。1水乡的_多,_多,_多,_多。2水乡的水多,体现在_。(千条渠;万条河;河塘一个连一个;飘满湖面飘满河)3“大船小船装满歌”的意思是()A.大船小船上装有唱歌的设备B.大船小船上的渔民们唱着赞美家乡的歌4你喜欢水乡吗?请写出两个理由。_3. 古诗欣赏。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读一读,理解其中的大意。2解释诗中加点的词。怜:_深:_3诗的第一句写幽草是_景,第二句是_景。(选择“动”或“静”填空)4这首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感情的是哪个字?_5后两句常被作为画题,用自己的话把这幅画面写下来。_4.

3、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回答。(1)将诗句补充完整。饮湖上初晴后雨_,_。_,_。(2)诗中描写了西湖上的_(3)写出下面词语在诗中的意思。潋滟:_亦:_奇:_相宜:_5. 课内阅读。登飞来峰_,_。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补充诗句。2对诗中“自缘”一词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己认为B.只因为3这是一首哲理诗,在一、二句中作者用“_”一词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C.这首诗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5诗中

4、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6. 日积月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尽,山寺始盛开。长恨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将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我还知道他写的另外的一首古诗: 。3解释诗中加点的字。尽:始:觅:4诗中与“芳菲尽”相呼应的词语是_ ,这两个词语运用_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到大林寺前后所看到的不同景色。5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一下诗人到大林寺前后心情所发生的变化。_7. 阅读后回答。绝 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1写出诗中下列字的读音。系( ) 藜( ) 沾( )2试着用现代文写出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色。_3从

5、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写了作者( )时的所见所闻。A.春日赏花B.夏日淋雨C.春日远足D.夏日游园4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 )的春天(双选)。A.草长莺飞B.生机勃勃C.色彩缤纷D.花红柳绿小 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选出下列词语在古诗中的意思。(1)惜:(_)A.可惜 B.珍惜 C.爱惜 D.痛惜(2)尖尖角:(_)A.蜻蜓尖尖的尾巴 B.还没有展开的嫩荷的尖端 C.尖尖的树枝 D.尖尖的莲蓬2诗中描写到了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没有描写到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泉水( ) 柳枝( ) 树荫( ) 荷叶

6、( ) 荷花( ) 蝴蝶( ) 蜻蜓( )3这首诗清新自然,写的景物虽不多,却勾画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或者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给下面的字注音。清魂牧遥(2)解释词语意思。纷纷:借问:(3)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季节情景?从哪里看出来?(4)“路上行人欲断魂”表现了行人怎样的心情?9. 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歌写了西湖_和_的景象,还以_比西湖,形象地写出了

7、_的美,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B.次句描写雨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山色尤其秀美。D.诗人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元日的作者是代文学家。(2)“元日”指的是农历月初。(3)给文中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屠苏A一种酒 B地名新桃A果树 B桃符,春联的前身(4)根据提示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写的

8、节日情景。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提示词语:热闹喜庆)(5)这首诗描写的春节习俗除了放鞭炮外,还有哪些?畅饮屠苏 夜晚赏月 开门迎日 更换桃符11. 默写古诗,回答问题。村居(清)_,_。_,_。(1)选一选。A前两句 B后两句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描写了人物的活动。(2)诗中的_字把孩子们的兴致勃勃和跑着、跳着、呼喊着的样子表现了出来。( )A.“放”B.“忙”C.“散”(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首诗中的景象。12.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填空。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_,_。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代诗人。后两句诗的意

9、思。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代诗人。前两句诗的意思。13. 古诗阅读。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_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_。1补充诗句。2元日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即农历_,俗称“_”。3诗中写了_、_、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_的节日气氛。4给诗句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爆竹声中一岁除(_)A去掉。B过去。C表示不计算在内。千门万户曈曈日(_)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B形容太阳落山后天色渐暗的样子。5“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今天也就是更换春联。请你写一副对联,愿新的一年会给农民带来吉祥和好运。_14. 课内阅读我能行。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诗题的意思是_2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的诗句是“_”,描写雨天的山色的诗句是“_”。3诗中的“西子”指_,把西湖比作西子,可以看出西湖_。15. 课内阅读。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的_,诗歌写的是惠崇的一幅描绘_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动的景物有_,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_到来了。2这首诗中写诗人的想象的是第_句。请你讲一讲“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思。_3惠崇春江晚景是怎样写出画中之景的?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