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景德镇青花瓷画艺术 修改.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57337 上传时间:2021-07-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朝康熙景德镇青花瓷画艺术 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清朝康熙景德镇青花瓷画艺术 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清朝康熙景德镇青花瓷画艺术 修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朝康熙景德镇青花瓷画艺术 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朝康熙景德镇青花瓷画艺术 修改.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清朝康熙景德镇青花瓷画艺术武昌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周小娟 湖北省武汉市 430223 摘要: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中的典范,蓝白相间的色彩以素雅大方而驰名中外。青花瓷发展的巅峰当属康熙青花瓷,以其精细的烧制工艺,典雅的五色青花深受世人喜爱。青花瓷不仅是瓷器工艺的体现,更是文化艺术的代表,景德镇民窑的康熙青花瓷画采用大写意画法,其灵动的韵律,优美的意境体现了清康熙时期社会文化的空前繁荣。关键词:清康熙;景德镇;艺术 清康熙朝,是我国封建文化的最后一个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景德镇瓷器艺术也有了长足发展,大写意形式的瓷画装饰和五色青花彰显了青花瓷艺术的巅峰状态。这种瓷画艺术源自民间,它不似官窑瓷器那般讲究修饰

2、,而是体现出了朴实无华、素雅自然的民间艺术特征。从本质上看,这种民间瓷画艺术与传统的中国画艺术还是有很大差异的,青花瓷画主要体现的是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传统中国画则主要以体现个人逸趣为主,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人民大众,在明末清初的文人画艺术中这一现象尤其明显。1、 传统清康熙青花瓷及其色彩 康熙青花瓷在早期工艺还是比较差的,不仅胎体厚重,釉面色彩不鲜亮,还有缩釉现象,整件瓷器釉色不均匀等情况,甚至有些瓷器底足有火石红,还会有旋坏的痕迹。到了康熙中期,青花瓷的工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胎体厚薄适中,开始注重修胎,瓷胎变得洁白坚硬,断面瓷色洁白,杂质较少。青花瓷釉面分为粉白与浆白,粉白釉面比浆白釉面硬度要高

3、很多,且浆白釉面会出现小开片。亮青釉也在此时开始出现。到了后期,康熙青花瓷以亮青釉与青白釉居多,偶尔也会有粉白釉,此时的青花瓷胎体变重,硬度也更高,釉面更加深沉,底足更为整齐。康熙青花瓷除白地青花外,还有十几个品种,如哥釉青花、桨胎青花、洒蓝开光青花、蓝地白花、蓝釉青花、黄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红彩、外酱釉内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加紫、青花俄金、青花加黄、青花镂雕等。这些种类虽然出窑不多,却各具特色。另外,仿烧在康熙朝也很流行。主要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中青料色彩浓重并带有晕散的效果,还仿成化青花、嘉靖青花的青料色彩;这个时期的所有仿制工艺中,仿宣德青花是最水平最高的,由于采用了含铁量低的国产

4、钴料,稳定性更佳,偶尔还采用人工重涂积点有意点染图案中的结晶斑点。还有一些仿制品会出现橘皮纹,釉面手感光滑,没有明显的凹凸感;仿永宣青花的瓷器则釉面大多带有波浪状。总体来说,仿制工艺还是有相当水平的。早期的康熙青花瓷青料多为浙江、广东、江西等地出产,所绘青花呈灰蓝色,发色不佳者偶有出现,如香炉等瓷器多采用蓝黑或灰暗色,极似顺治青花;到了中期,青料主要来自云南的“珠明料”这种由煅烧法制成的青料更为精纯,蓝色鲜艳而青翠,色泽艳丽,给人晴朗明净、超凡脱俗之感,偶尔也会出现宝石蓝,色彩亮丽而不妖艳,这种青花与清代其他朝代的青花区别明显,成为一种新的瓷器艺术,所以康熙青花也叫“翠毛蓝”;“康熙五彩”分五

5、种墨色,五个层次的色阶交替变化,即所谓的“正淡、影淡、头浓、正浓、二浓”。古人云:“青花呈色有深有浅,同一器分七色或九色,色彩繁多,翠艳欲滴”,可见世人对康熙青花的评价之高。康熙青花瓷的器物表面,由工匠巧妙运用色彩而形成鲜明的浓淡深浅,光线强弱,这就是有名的分水法。这种方法刻意在瓷画中形成多层次的色调,有的甚至在一笔一划中也分出笔韵深浅,这种画法常常用在山水图、人物画、鸟兽画中,画出层峦叠嶂的远山近水,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烈;再结合晕染法,就可以使瓷画更像一幅水墨国画,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也正因为如此,康熙青花瓷才深受世人喜爱;晚期的康熙青花则更加淡雅,淡描青花、晕散画法及灰蓝釉面都在这一时期涌

6、现,但是总体来说,晚期青花数量种类都较少,以杯盘碗碟等小型器皿为主。2、 清康熙年间,景德镇民窑青花的瓷画艺术 景德镇民窑瓷器的瓷画大多由民间艺人所绘,因此这些瓷画带有明显的民俗特点。景德镇民窑青花是人民劳动创造的结晶,其上所绘瓷画皆是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民风民俗,因此,从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角度看,青花瓷器上的瓷画是研究当时民俗风情的第一手资料。站在现代的角度,任何一件康熙青花瓷器都是一尊精美的艺术品,它不仅有优美的造型,更有独特的瓷画艺术,体现出极强的表现力与创造性,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使景德镇民窑青花更具艺术魅力。景德镇民窑青花的装饰题材极为广泛,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图案随造型而布局

7、,甚是巧妙,这种纹饰不仅让人在视觉上有美的享受,更代表了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时代。景德镇民窑的瓷画艺人一点都不亚于官窑画师。相反,他们可以突破官窑的格局约束,将瓷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作出许多富有民俗风情与时代特征的作品。这些充满民间气息的瓷画,形式多样、内容生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民窑青花毫不造作,流露出纯朴、自然、流利的艺术气质;官窑青花则追求纹饰对称、一丝不苟,其整齐、平衡的绘画主题,反映了当时最高的瓷画艺术水平。康熙青花在明代青花先勾线,再涂色的单线平涂法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与改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分水邹”技法,另外还吸收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在瓷器上绘出浓重、

8、淡雅而层次分明的画作,用一种颜色就可表现多种层次的色调。“分水邹”对画匠的技术要求较高,它是采用笔稍蘸不同料水,然后滴在胎上再进行绘画,这种画法一般能画出三五种色调,技术高超者甚至能画出八九种色调。民窑青花在描绘山石的时候多采用“斧劈邹”技法,画中山石犹如刀削斧劈,这种画法源自南宋画院派,作画时染、勾、擦、点、皱手法并用,构图丰富、画面生动、趣味盎然、视野开阔,画作中完美的意境全赖画工高超的笔法与灵感存乎一心。康熙青花的瓷画艺术,是我国绘画技术和手法的一大进步,也是我国瓷器装饰艺术的一个大发展。在很多画面中,还采用雕、刻、划、镂空等工艺,许多其他器物上的装饰方式也被工匠用来装饰青花瓷器,甚至他

9、们还借鉴漆器和刺绣上的装饰方式。青花瓷画艺术,多是在瓷器表面进行绘画,一般称这种在瓷器表面上的绘画或者装饰性图案为青花瓷器绘画,是我国民间的一种绘画艺术,它以明快的色调、素雅的色彩和错落有致的画面布局,彰显出民间绘画艺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它的题材也非常丰富,大都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象为素材,山水、树木、花、鸟、走兽、人物各有情趣。内容单一,规格拘谨的官窑与之相比,犹如“不识人间烟火”。清康熙景德镇青花瓷画艺术是源自民间的绘画艺术,在中国传统民间图案的基础上吸收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技法,因其材质的特殊性使其一直保留独特的艺术风格。传统中国画的笔法在青花瓷画艺术中表现明显,变幻多端且圆润饱满的线条,水

10、墨国画的美感,都被工匠用散晕多变的钴料和巧夺天工的笔画勾勒了出来,画面灵动,栩栩如生。清康熙景德镇民窑的画匠们只需寥寥数笔就能勾画出生动活泼的事物形象。鲜明的客观形象,也是清康熙景德镇青花瓷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景德镇民窑青花瓷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经久不衰,其核心就是“物美价廉”。瓷器消费者首先对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的要求就是要“物美”。新兴的市民阶层是民窑青花瓷器的主要销售对象,他们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不断壮大,在辛苦劳作,奔波忙碌之余更喜欢欣赏一些清新活泼、通俗易懂的绘画,聊以松弛整日紧绷的神经。这也正是康熙朝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艺术特点形成的原因,这个时期的瓷画艺术在构图和选题上,多以简单形象、

11、神形具备、巧夺天工为主,在简单形象的构图中,有着鲜明的主题,让人很容易欣赏到完美的整体画面。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艺术,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千锤百炼,在清康熙朝时达到了巅峰。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青花瓷器是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景德镇民窑青花瓷采用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与中国画艺术所用工具完全相同。因烧制瓷器所用的瓷土致密性较差,气孔较多,在青花瓷器烧制前,瓷胎吸水性较强,对颜料的渗化性也较高,所以在艺术特征上,康熙青花瓷表面纹饰与中国画艺术有着极高的可比性。由于民间画师长期处于社会的最低层,有着开阔的社会视野,也就可以看清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所以在有较强吸水性的瓷坯表面,工匠可以将事物的不同层次准确

12、地表现出来,也就产生了景德镇民窑青花中典型的“料分五色”。这也与中国画艺术中的“墨分五色”表现方式基本一致。清康熙青花瓷画的画匠还从宋代中国画艺术中吸收了不少精华,形成了民窑瓷器简洁疏朗的绘画风格,他们所绘的青花瓷画,多以白色作为主要底色,再配以青料勾勒出简洁的青花线条,这与宋代夏圭、马远画作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使清康熙的青花瓷艺术成为集数百年绘画艺术为一体的巅峰之作。3、 结语 在瓷器的生产中,民窑是相对于官窑说的。在古代瓷器的烧制中,专为皇室宫廷生产的瓷器就称为官窑,专为民间百姓所使用的瓷器就称为民窑。民窑瓷器的消费对象主要都是普通的人民大众。青花瓷器的呈色原料为氧化钴,将这种呈色剂用毛笔绘

13、在白色的泥胎上,形成各种装饰与图案,再用明釉涂在瓷胎表面高温烧烤,就可形成现在我们看到的瓷器。由于在高温下,氧化钴会变成青蓝色,所以称这种瓷器为青花瓷。清康熙青花瓷将传统的中国画艺术之精华与民间绘画艺术的特征融为一体,再加上考究的烧制工艺,使清康熙景德镇民窑青花瓷达到了中国瓷器文化的极致。参考文献:1 乐茂顺,程云.青花瓷的原料及绘制工艺与时代特色J. 中国陶瓷. 2007(02) 2 占昌赣,李映华.漫谈清乾隆景德镇瓷佛塔艺术J. 景德镇陶瓷. 2008(01) 3 余勐,邬德慧.景德镇元明瓷器绘画与八大山人花鸟绘画J. 美术观察. 2007(11) 4 陆艳清.笔端堪铸大千世界,纸上聊发万古幽情浅析八大山人绘画艺术中的人文情怀J. 文教资料. 2009(33) 周小娟,出生年月:1976.12,性别:女,籍贯:湖北武汉,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大道16号 武昌理工学院 153271976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