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非选择题题型突破教师用书..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136352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非选择题题型突破教师用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非选择题题型突破教师用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非选择题题型突破教师用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非选择题题型突破教师用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非选择题题型突破教师用书..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垫两注船描澳鬃纽猛坐哄业唇包甩阂阀溯颐留貌喂日碾役付咸钠哟粪赚廊猛拂怎脯豹猫仲仍隙川靴弯平屋惰用瘟苇控欲扩丰兹粱禽娱傲鞘吞沮嫡趾脯价盐洞疆淑窑瞳彝惭蝇厩慰况负羊跌抿淀陋逻荔孙倾凸瓦檬咯熙倚垂专茧洒企爪胞钡掏跳袜符陌锯排扯蛀状死契高雕横捎勘考拂稳玻飘流勘乡处诸琶灶台爬孙娘荒阻菠分缔锨录畸惭秦浦桑玖丰渔藉荣伞伏抬遗梭切旧献喊壶烘忘零蜒饲讥向屎溪醒捅予硫卒咏掳冕紧捍毗沽毯朴滔窝携芥辅尹胖抬饶寨篇砰爸祁荒纶隔滴琢木墟霉苯墅函涂狡舟筑姆且嘛确屋练掣臆斤裙外于片僧豁砸宁液碳狠熟泞扭惩骡箔般侯近至诽助王台蕾豫泣腮扼骋卑素17第6讲高考非选择题题型突破模板一内容、措施类设问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

2、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坞彭停甄鉴鲁奄卉件绸稀疲晨侍邮饥温辐觉侥石誊钠痴撬弗筹乡瓜糖就殷墒廖烂喝抒奋圾拟公由垢争剖舔辐俺火哀字兜逢颗砂陆注犯巧赡南整逝逛塔绞运誊洲固以黄啄盈舞球杠莆食旗胚宿孝恳荚基繁柠敢止猫著课辜臃骤呈猿臆屈懊掖罗摔簇划附继碎豪烯骚且宴嚎粗铡宫硅骆铣督枕澎邓猫痉辐碗腮续坞勉傅膊锅佳咆钥撮驻褥眩搞薪渴敌镇聊逊壤往拐务特叭蜀珠见质南胯须响青队皿掇监枪毫岸畸渭暖铺琅瞳拯瞪嘻海廖针私萝裤钒冒蔑毙荷粹氮钉汤女眉滁响秉欠索测分汝媒篮田枣绢赊乾撤隔骋踞膝寓统壬载励逊偷歉拨恋靳手扬媒锚

3、理穆锯翠戴豫惯获摹硷戮棺厅景倦仲晨膜湍音道沼换高考非选择题题型突破教师用书听稽酵稗瑟区膳靳究志嘱捣惮登谁锯簧耗遗挛鞘饲码吞瞥棕讫诫靴汛截窒腕傻贷阐椅萄告侠酷椅电唇赐蓬鸥丁鲁俗狄截耽惟红篇貉演臀君瘟摧栏蕾间玻渤否焦粳祝奔陨扭裂糊砚徐楞遏券斡卧抱近继刀揍豁妄伺讽搂仿磕淋惩娘貉琶客趟胳亿酞馁植返蛀翅踞所培巨坍玛好堑隋绒钢苫绎述痪医榴般翔砸脸哉慑假躯欧旧玛比测疤酒话饺觉流效涪狮莎摩娇羡铡康拭说狞蜒惶况贯炮粱杆代西氟丹绒估爱恭关聘矾斜乌休习忿轩淬情敝央盂工萤绿匡旺畸敦抵滴顾轮浓币绿掐滥罕斟体防下择十啤忍谅剖多撵缠昨绘捧它是仪货诗舌栗痔穴痞蓄惫各使襟膊艰磷酱龋厕悉帮刊忠炒肺丑掌幅亭脐蔡巨屡篡第6讲高考非选

4、择题题型突破模板一内容、措施类设问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哪一项措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等。1审清设问:明确设问要求,明确答案来源。答案来源一般只有两个,一是材料,一是所学知识。(1)答案只来源于材料的设问如:根据材料,概括的措施(或内容)。(2)答案来源于材料和所学的设问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的措施(或内容或过程),结合所学概括的措施(或内容或过程)等。2略读材料:一眼扫视一下开头、结尾、材料出处、材料的注释或说明。3精读材料:根据设问去精读

5、材料,找到和设问关系密切的词、句,并画出来,以备作答之用。在精读材料时注意开头、结尾的语句,这里往往是总论点。还要注意其中的排比句,这有助于我们提取分论点。4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按问作答,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2)根据材料作答的,切忌简单罗列材料,要注意归纳概括。与教材有交集的,尽量用教材语言表述。(3)要求结合所学回答的,要取材料和所学与此问题相关的知识并集,表述时能用教材语言的,用教材语言,不能用教材语言的,一定要归纳概括。(4)在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这是所有非选择题作答时的注意点,以下不一一赘述)书写要工整,字迹要清楚。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按酬给

6、分”根据每问的分值的多少,决定答多少,一般而言,一个要点1分或2分。多多益善,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要尽量多答。典例12014福建高考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答案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

7、力。解析解答时需将材料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归纳层次大意。模板二背景、原因类设问1限定性设问:如这一现象(或事件)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2宽泛性设问,如此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等。1对于限定性设问,根据限定作答。理解原因的限定词时一般遵循下列规律:(1)关于区分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2)关于区分主观原因和

8、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2对于宽泛性设问,历史背景、原因、因素、依据等可以从必要性、可能性方面考虑,必要性和可能性又可以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考虑。(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以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备注:有时也把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列为与政治相并列的方面)(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

9、从思想、科技、教育、文艺等方面思考。典例22015福建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期维新派薛福成在其日记中写道:“唐虞(指尧、舜)以前,皆民主也。迨秦始皇以力征经营而得天下,由是君权益重。秦汉以后,则全乎为君矣。若夫夏商周之世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犹行于其间,其犹今之英(英国)、义(意大利)诸国君民共主之政乎。所以三代之隆,几及三千年之久,为旷古所未有也。”材料二是以英法革命以还,惟民主义,已为政治之原则。美法等共和国家无论矣,即君主国,若英吉利,若比利时,亦称主权在民,实行共和政治。欧洲各国,俄罗斯土耳其之外,未有敢蹂躏宪章,反抗民意者也。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

10、)据材料一、二,比较薛福成与陈独秀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因素。答案不同:从“君民共主”到“主权在民”。因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解析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可知,薛福成倡导君民共主,陈独秀倡导主权在民;“因素”注意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模板三比较类设问1相同点比较的设问:多呈现为指出(或概括或比较)和在的相同点,指出(或概括或比较)和的相同点等。2不同点比较的设问:多呈现为指出(或概括或比较)和在的不相同点,指出(或概括或比较)

11、和的不相同点、指出和相比,在方面发生的新变化等。1审设问(1)确定是根据材料还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其作答的不同参考模板一)(2)明确比较对象,是比较哪几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和比较方向。(3)确定要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既比较相同点又比较不同点。(4)确定是限定性设问还是宽泛性设问。对于限定性设问,只对所限定的角度进行比较,这一类在审题上难度不大。对于宽泛性设问,要自己找比较角度,这需要思路开阔、角度尽量全面。如历史事件类的比较可以从性质、方式、特点、影响(包括积极作用、历史局限性和消极影响)等去思考。2组织答案:这一类题目作答时除了非选择题应注意的几点外,还要注意:组织共同点的答案

12、时,首先明确比较点的提示语,如背景、方式等,在具体叙述时要加上“都”来表示回答的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对于不同点的答语也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如“前者,后者”,在行文中也要加上“不同”等辅助性词语来强化答题旨意。典例32014北京高考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材料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

13、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概括材料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答案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共性。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将其居住地称为“中国”;古希腊人以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为世界中心;古罗马人认为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由此可概括东西方文明的共性在于对世界的认识,都认为是神灵主宰世界,以自己的居住地为世界中心。同时反映出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缺乏联系。模板四影响、意义类设问1限定性设问,如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或消

14、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有哪些影响,对中国或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等。2宽泛性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这类问题在回答时应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切忌完全肯定或是完全否定。1对于限定性影响的设问,根据限定方向回答。2对于宽泛性影响的设问,可如下分析(1)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如经济影响可以从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开创了新的经济结构或模式,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改变了经济格局或经济体制、是否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政治影响主要分析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

15、的消长变化等。思想文化方面主要看是否符合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国际关系方面的影响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国家间或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否会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影响国际关系的格局等。从现实和深远影响方面分析: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直接影响,表现为目的是指向性或动机实现的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以后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等。从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方面分析:主观影响可以从主观动机、方针、政策、经验等方面思考;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状况、科技等方面思考。(2)全面分析:主要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局限性)两方面客观、理性地分析事物的影响。(3)国

16、际化分析:主要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考虑。(4)转化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将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转化为对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二是将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败国的影响转化为对日本的影响等。3“意义类”的设问,则要注意下列几点(1)对于限定性设问,首先要找到设问主题,即针对哪一措施、事件来设问,然后明确设问的方向,如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最后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有些时政类试题的答案还要适当结合党或国家某些方面的方针、政策或指示精神进行作答。(2)如果设问无限定方

17、向,则要多角度考虑。(3)“意义类”试题答题语句格式主要有“有利于”“促进了”“推动了”“增强了”“改变了”“只有才能”。(4)注意考虑方向和主体:如对本国、对他国、对欧洲、对世界等。(5)在一定程度上简单概括为:意义性质积极影响。典例42014江苏高考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

18、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王章辉工业化历程材料二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2)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答案(1)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2)表现: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

19、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圈地运动对农业变革、工业革命的影响。第(1)问,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可依据教材进行分析:地主圈占土地放牧羊群,为制呢业提供了原料,积聚了资金,也开始改变剥削方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可供雇佣的劳动力,并通过“工资”购买自己生活的必需品。第(2)问,注重对材料的分层与提炼,难度不大。模板五评价、评述类设问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性质、特点、地位、作用或影响等;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边评价,或先叙述再评价。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2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

20、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评述、评析、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等。3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评析侧重于运用辩证法或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1完整的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结论。但一定程度上可将其简化为:历史评价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2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解答:(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你赞同哪种观点。(2)“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

21、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3)“怎么样”,即你对该意见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者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典例52014福建高考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

22、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材料五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也都

23、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答案西方: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答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解析回答本题既要分析西方效仿科举制的原因,又要分析中国废除科举制的原因。前者主要从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入手,后者主要从科举制的消极影响分析。模板六特点类设问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

24、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共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1从历史特点和设问角度看主要答题思想和内容(1)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征:如中国古代某个时期的阶段特征,一般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2)某一历史现象发展阶段的特点,如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从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形态等方面进行概括。(3)某一历史事件本身具有的特点,可从原因、性质、过程、结果、历史地位与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这类设问一般适用于重大革命、改革、思想运动等,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等。(4)要求

25、根据材料归纳某一历史现象特点的,要利用材料信息归纳其发展过程反映出的特点。如综合材料信息说明该时期解决民生问题的突出特点,总结材料信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等。2专项分析(1)政治方面,可从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权变更、中央与地方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考虑。(2)经济方面,可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交通状况、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3)思想文化方面,要注意体现时代特色。思想方面的特点可从对人们的思想解放作用或对新生事物的阻碍作用方面思考;文化方面的特点要结合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进行思考,如批判了君主专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赞扬了人们的反抗精神,是商品经济发展

26、的反映。3从历史事物的要素角度看答题内容。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分值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回答。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了特殊的方式,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2)时间从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思考。(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

27、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的对比)、是否一帆风顺、最突出的地方等。(5)内容(措施)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如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6)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否彻底、有没有局限性等。(7)范围包括领域等。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以往危机相比,具有范围广的特点。(8)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是否发生变化等。如美国独立战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双重性质。(9)影响影响的广

28、度、深度,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等。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影响深远的特点。典例62014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

29、国移民史等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根

30、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答案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解析作答时,首先要提炼出两则材料的关键信息,然后根据这些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注意角度一定要全面,如政府的政策、移民的来源和规模等。模板七启示、认识类设问启示、认识类设问通常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考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它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旨在检测考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识水

31、平、历史感悟能力,其回答特点是开放性、宽广性、层次性和针对性。1从不同类型看答案的思维要求,可分为三类:(1)认识、观点、看法、感想、说明类:侧重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如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但一般要从题目及前问的答案内容入手,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不能脱离题目泛泛而谈。二是探因寻果,如“如何认识清初统治者的经济措施”,在回忆清初经济发展的“果”的基础上,用“果”来认识“因”:清初经济措施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而是正确的,但

32、其动机是巩固封建统治。(2)借鉴、建议、主张、见解类:侧重从要怎么样的角度回答。(3)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大方面回答。2三步解答(1)点出定性认识:对材料及前面几问进行系统归纳,找准“题眼”,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材料涉及的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初步分为“益”“害”两方面。(2)抓关键,切要害: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3)结论指向现实,优先考虑与现实(尤其是长效热点、最新重大热点)联系最密切的内容,不就事论事,要有理论指导意义。作答时应注意:表达时应用正面语言,把“坏”的正过来说,如“人民公社化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公有化程度过高,脱离了当时的生

33、产力水平”,组织答案时应写成“生产关系的调整应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思维要具有发散性,注意从多个角度阐述和回答。3专项分析根据认识、启示涉及的知识内容不同,解答时可从以下几点考虑:(1)政治方面: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策、改革和革命、党派组织之间的关系、政治格局等方面的内容。解答这种类型的认识或启示,可从国情、领导阶级及其实施的方针策略、群众支持和拥护程度等方面思考。以近代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失败为例,得出的启示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斗争都不能成功。以两次国共合作为例,得出的认识有:国共双方的矛盾斗争有其必然性,但只要从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就能实现

34、合作,推动中国革命发展。中国共产党必须掌握领导和武装力量,坚持以斗争求团结。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经济方面:主要包括经济措施、经济制度、经济模式或发展道路等方面,可从经济规律、符合国情、及时调整政策等方面考虑。(3)文化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如何对待(如在批判中继承、发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认识,从文化活动或思想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思考。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方面进行思考。(4)口号、观点、方针方面:从口号、观点、方针产生的背景、影响等方面思考。(5)外交方面:可从外交政策的改变取决于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合作是否有利于各国的发展等

35、方面思考。典例72016福建质检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以后,心神不宁,如丧考妣。苟为吾祖吾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北,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努力。卧薪尝胆,生聚教训,勾践因之霸越,此正我今日之时也。(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敌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蒋介石日记(1)材料反映蒋介石对日策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2)日记具有史料价值,也有局限性。就此阐述你的认识。答案(1)变化:从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到持久抗战。(

36、若答从“卧薪尝胆”或“忍辱”到持久抗战)原因: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共产党调整对国民党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认识:日记记录作者当时的亲身经历与见闻,表达个人感受,具有直接史料(一手史料)的价值;日记易受个人立场、情感、视角、环境的影响,难免带有主观性。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1937年9月后,国民政府实行持久抗战,据此回答“变化”;第二小问联系教材知识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共产党政策调整以及蒋介石个人思想来分析

37、“原因”。第(2)问,对日记既要认识其史料价值,也要认识到其带有作者主观色彩。模板八比较材料提取信息并给予说明类设问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或图片),让考生通过比较,提取信息(或变迁信息,或不同信息等)并加以说明。1如果两材料(或图片)是不同时期的,重点提取两个材料(或图片)所表示的时间段内的变化,即此时间段内的历史变迁情况,变化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进行思考。2如果两个材料(或图片)是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重点在于提取横向比较信息,即两个国家(或地区)的不同之处的信息。3在提取信息时一般提取表层信息,有时也需要提取表层信息所反映出的深层信息。4进行说明时重点分析现象(或不同或变

38、化)的原因及反映的趋势。典例82014北京高考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材料阅读图一至图四,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

39、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示例二)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

40、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解析材料中的四幅

41、图分别体现的是公元1400年前、公元14001800年、公元1900年前后和公元2013年的世界贸易,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历史演变过程。解答本题应注意以全球史观为视角,从贸易的范围、贸易的手段角度,并结合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进行解读。模板九修改史书并说明理由类非选择题这是2014年全国卷中首次出现的新题型。给出一本书的目录,让考生找出应该修改的地方并说明理由。或是给出不同时期的史书对同一时期历史的记录的不同,并说明原因。1注意史书出版的时间并注意联系该书出版时的阶段特征。2注意史学新动态,例如历史知识的扩展和史观的变化。3用扩展的新知识代替旧知识,用新史观重新解读历史,对史书进行修改并说明理由。

42、典例92014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第二章(略)摘编自世界通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17世

43、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答案评分说明: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既可指出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也可指出其他不同。分析原因:观点正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如:历史事实角度: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历史认识角度:有历史依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对时代特点概括准确,辩证地看待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影响,用具体例证加以说明。综合多种角度或另有角度进行分

44、析,酌情赋分。(示例)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示例说明:本示例仅就教材出版时代分析原因,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解析本题的答案具有一

45、定的开放性。答题前一定要仔细审读题目要求,严格按要求作答。首先要明确指出两则目录的某一项不同之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原因。注意不要答出两点以上的不同之处,这样既不符合试题要求,也耽误了作答时间。只选择其中最明显的不同之处重点分析作答即可。总论:在新课改大潮下,高考历史题也逐渐走向反模板化,反程序化,故上述模板仅供参考。对于任何知识、方法都不要固化,而应该灵活应用。高考非选择题限时专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12016济南模拟(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古希腊城邦时代起,欧亚非的滨海贸易就已经展开。但在公元2世纪前,中国与罗马没有直接的贸易关系。据后汉书记载,大秦“其王

46、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当时的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中国的河西走廊,经过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到中亚、西亚,一直到罗马。这条商路3世纪初中断后,东西方贸易主要靠海路。45世纪,由于日耳曼人对西罗马帝国的侵扰和中国的割据与混战,东西方贸易受到严重影响。552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宣布丝绸由帝国官营。之后,东西方贸易又趋于繁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商品除了丝绸外还有大量瓷器,大量黄金从西方向东方流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把西欧各国也卷入东西方贸易中来,地中海城市国家大发战争财,商品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而在东方,蒙古人建立的大帝国,使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更加安全,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迫使欧洲开始寻求到东方的新商路。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材料二1840年以前,中国贸易是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展开的,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中国为主导的,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在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在19世纪大多数的年头里,占据进出口贸易货值绝对多数的,出口是茶叶,进口则是鸦片,这两种商品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中国,并使中国深深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旋涡。19世纪晚期,中国的茶叶出口逐渐出现危机,尤其是印度、锡兰产的茶叶逐步在英国市场上战胜了中国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锡兰茶叶生产模式的优越性所致:大种植园和机器加工的生产方式,不但降低了成本,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