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中语文 2.6.3《底片》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75025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中语文 2.6.3《底片》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届高中语文 2.6.3《底片》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届高中语文 2.6.3《底片》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届高中语文 2.6.3《底片》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中语文 2.6.3《底片》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中语文 2.6.3《底片》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底 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希姆博尔斯卡的生平、创作风格和她的作品。2.理解底片的内涵。3.鉴赏这首诗的艺术手法。教学中难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内涵。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希姆博尔斯卡,即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 (Wislawa Szymborska) , 1925年 7 月 2 日生于波兰波兹南省库尔尼克的布宁村。 1931 年举家迁居克拉科夫,从此希姆博尔斯卡就一直生活居住在克拉科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姆博尔斯卡在地下秘密学校完成中学学业,随后在铁路部门工作。 1945 年波兰解放后,希姆博尔斯卡进入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攻读波兰语言文学和社会学。同时开始写作,在波兰日

2、报的青年副刊 斗争上发表了她的第一首诗寻找词句 (1945 年 ) 。 1952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我们为什么活着 ,并于同年被吸收为波兰作家协会会员。 1953 年成为文学生活周刊的编委,并主持该刊的诗歌部达 20 多年之久。 1954 年出版了她的第二部诗集询问自己,并获当年的克拉科夫城市奖。 1956 年以后,希姆博尔斯卡相继出版了诗集呼唤雪人 (1957 年 ) 、 盐 (1962 年 ) 、 一百种乐趣 ) (1967 年 ) 、 任何情况 (1972 年 ) 、 巨大的数字 (1976 年 ) 、桥上的人 (1986 年 ) 和 结束和开始 (1993 年 ) 。由于希姆博尔斯卡在诗

3、歌创作上的杰出成就,她先后获得了波兰文化部颁发的国家文学二等奖 (1963 年 ) ,德国的歌德奖 (1991 年 ) 、赫尔德奖 (1995 年 ) 。 1995 年波兹南的密茨凯维支大学还授予她“名誉博士”称号。1996年,希姆博尔斯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中说她的诗歌“以精确的讽喻揭示了人类现实中若干方面的历史背景和生态规律”。诗人表示,她将把这笔奖金的一半以上用于发展波兰的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这对波兰非常重要。 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 我们为什么活着和询问自己为代表。在这个时期里,她的诗歌揭露了法西斯战争的残暴和罪行,热情歌颂了祖国波兰的复兴和建设。 1956

4、 年以后,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题材、主题,还是形式和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态势,想象力更为丰富,也更富于哲理性和思辨性。其诗歌主题大多涉及人的生存环境和人与历史的关系、人在历史上和自然环境中的位置等重要问题。 自然和动物、科技和发明、爱情与婚姻、贫穷和富裕、欢乐与痛苦都在她的诗歌中得到了反映。然而作者在描写这些客体时,并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又不完全采取超然的态度,她对所描写的主题既深切关注,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而且往往被自嘲、幽默、讥讽等冲淡和掩盖。在表现手段上,希姆博尔斯卡喜欢采用提问和对话的方式去提出一些极富哲理性的问题,她的诗歌语言也极富个性

5、,往往明白如话而又含义深奥,带有警句和格言的意味,令人回味无穷,从而使她成为波兰当今最杰出的一位女诗人。 希姆博尔斯卡多年来磨练出她独特的诗风,她的诗艺建立在二十世纪诗歌传统和人道主义主流的基础之上,但是,本着一种强烈的个人主义品格,她始终置身于时兴的哲学、美学、文化潮流之外。按张振辉先生的观点,她的诗歌主题有三:一是哲理的思辨,二是对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看法,三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情感、见闻,涉及爱情、亲情、友情、命运、时间、生与死、不同个性的人甚至生活中的琐事等等。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风格清晰、直白、细腻,有人认为属于古典主义。她是驾驭反讽和悖论的高手,她在诗中时常进行的幽默调侃让人难以相信

6、出自女性之手;她早年的诗歌歌颂过法国大革命,歌颂过苏联军队,但很快便向理性的方向转变,转而对普遍意义上的人和世界的深沉思索;在讽世谕世的同时,她也表现了一种广泛的、真挚的爱;她也有深情的一面,只是这种深情由于往往用平实的语言写成,反而容易被人忽视。希姆博尔斯卡是一位谦逊的诗人,她认为了解诗人的生平对理解她的作品无所助益,研究诗歌必须从哲学和语言角度入手。所以她从不写自传,不喜欢接受采访,更不愿意向他人吐露私生活。有关她的个人资料公开的非常稀少,给我们的搜寻带来很大困难。二、这首诗比较难理解,可以让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争论,从不同角度尝试理解诗的内涵,这是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学生很少见到底片的样子

7、,可以用幻灯展示几幅底片,帮助学生理解底片中的形象与真实形象的不同。学生阅读,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底片中写了底片和其所反映的真实的事物在哪几个方面的对比?2.底片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什么思想?三、小组交流。老师组织学生按小组发言,小组之间可以争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和分析方法。老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1.作者对底片的影像做了准确的描述,指出了底片中的景物和人,她写到了天空、乌云、太阳、樱桃树、花和底片上的人。她特别注意到了底片和其所反映的真实的事物在几个方面的对比: 第一,黑白色的对比。真实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反映到底片中只有黑白两色,这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效果,既真实又不真

8、实。 第二,左右位置的互换。底片从正面看和反面看,它所反映的影像是一样的,但是左右刚好相反,而看底片的人很难知道哪一面是正确的。 第三,鬼魂与活人的对比。真实世界生动的人物到了底片中,感觉就像鬼魂一样。 2.诗的内涵的理解:理解一:因为上述这些对比构成的奇妙的感觉,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界线,将内心的感觉与真实的世界融为一体,所以就有了问候和提问,这也可以看作自己向自己问候和提问。心灵的自我沉思借底片这一独特的客体找到了一种表达的方式。 理解二:是对生活真实性的怀疑。理解三:现实生活是无法用一种形式准确反映的。四、师生探讨:底片有哪些独特的艺术特点?本诗的语言明白如话却含义深奥,令人回味无穷。在表

9、现方法上,本诗采用了白描、独白的方式。 在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单一和多样等等方面形成了一种张力,因此富于哲理性和思辨性。 五、拓展阅读。阅读填履历表、三个最奇怪的词,分析其思想内涵。填履历表要填些什么? 要写个声明, 给声明加上履历。 不管你一辈子活了多久, 你的履历也不能写得太长。 要简明扼要,对事实有选择。 以地址代替风景画, 以确切的年月日代替模糊的记忆。 爱情一项只填上婚姻, 孩子只写实际出生的。 重要的是让别人认识你而不是你认识别人。 旅行只写你出国的旅行。 写上你的隶属,但不要写为什么, 如果你获了奖,也不要说明为什么获奖。 你填写时就像你从来没有和自己说过话, 你站在远处,回

10、避了你自己。 那些猫、狗、鸟,值得纪念的废物, 以及朋友和梦都不要写, 这样就可以把它们全都抛弃。 写上价钱而不用说明价值, 写上名衔而无需介绍内容。 写上皮鞋的号码而不用说穿皮鞋的人到哪里去。 也不用说你把他当成是谁。 然后附上一张露出一只耳朵的照片, 只要样子清楚,不管它听到了什么。 它听到了什么? 听到了机器磨纸浆的轰隆声响。 三个最奇怪的词 当我说出“未来”, 第一个音节便已属于过去。 当我说出“沉默” 我就破坏了它。 当我说出“虚无”, 我就制造了某种无中之有。参考:写履历表一诗,希姆博尔斯卡以颇为辛辣的语调讥讽现代人功利导向的价值观将一张单薄的履历表和一个漫长、复杂的人生画上等号,

11、企图以一份空有外在形式而无内在价值的数据去界定一个人,企图以片面、无意义的具体事实去取代生命中诸多抽象、无以名之的的美好经验。然而,这样的荒谬行径却在现代人不自觉的实践中,成为根深蒂固的生活仪式,诗人为我们提出了警讯。三个最奇怪的词:无论诗人的想象,还是世界自己的存在,事物总是辩证的,“未来”和“过去”是什么?世界是无始无终的,在某一点上,它既是过去,现在,也是未来,时间是转瞬即逝的,未来是没有的,不要说说出它的第一个字母,就是时间中的物,也是在产生、发展、灭亡中循环,物是运动的,所以,安静的存在,是它自身的,一经言说,它就会转换成另一种存在。“什么也没有”是什么?它能包容什么,诗人在言说的是一种在任何非存在中都装不下的东西,于是,“什么也没有”找到了一个形象的所在,三个最奇怪的词,真的奇怪吗?不是,是诗人在自身的写作中,找到了语言的内码。事物是辩证的,而辩证的是诗人内心的语言。在这种语言中,世界存在着,它标志了希姆博尔斯卡诗歌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