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讲义)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82711 上传时间:2021-08-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讲义)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验讲义)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验讲义)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验讲义)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验讲义)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讲义)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讲义)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2. 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3. 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二、实验原理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溶液型液体药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植物油等。(一)低分子溶液剂 是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相澄明液体药剂。有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芳香水剂、酊剂和醑剂等。这些剂型是基于溶质和溶剂的差别而命名的。从分散系统来看都属于低分子溶液(真溶液),从

2、制备工艺上来看,这些剂型的制法虽然不完全相同,并各有其特点,但作为溶液的基本制法是溶解法。其制备原则和操作步骤如下:1药物的称量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根据药物量的多少,选用不同的架盘天平称重。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杯或量筒进行量取。用量较少的液体药物,也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1ml水应为20滴),量取液体药物后,应用少许水洗涤量器,洗液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2溶解及加入药物取处方配制量的1/23/4溶剂,加入药物搅拌溶解。溶解度大的药物可直接加入溶解;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先研细,搅拌使溶,必要时可加热以促进其溶解;但对遇热易分解的药物则不宜加热溶解;小量

3、药物(如毒药)或附加剂(如助溶剂、抗氧剂等)应先溶解;难溶性药物应先加入溶解,亦可采用增溶、助溶或选用混合溶剂等方法使之溶解;无防腐能力的药物应加防腐剂;易氧化不稳定的药物可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等稳定剂以及调节pH值等;浓配易发生变化的可分别稀配后再混合;醇性制剂如酊剂加至水溶液中时,加入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应最后加入。3过滤固体药物溶解后,一般都要过滤,可根据需要选用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滤材有脱脂棉、滤纸、纱布、绢布等。4质量检查成品应进行质量检查。5包装及贴标签 质量检查合格后,定量分装于适当的洁净容器中,加贴符合要求的标签。(二)高分子溶液剂系

4、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以水为溶剂时,称为胶浆剂,以非水溶剂制备时,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配制过程基本上同低分子溶液剂,但将药物溶解时,宜采用分次撒布在水面或将药物粘附在已润湿的器壁上,使之迅速地自然膨胀而胶溶。三、实验内容:(一)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 碘、碘化钾、乙醇、蒸馏水、薄荷油、滑石粉、吐温80、水杨酸2.仪器与设备 电子称、容量瓶、量筒、研钵、细口瓶、PH试纸、比色卡(二)实验部分1.复方碘溶液(助溶法) 表1-1复方碘溶液各处方处方1234碘2g2g2g2g碘化钾3.5g1g95%乙醇至50ml50ml蒸馏水至50ml50ml最佳处方【制备

5、】处方1:将2g的碘直接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50ml.处方2:将2g的碘直接溶解于95%的乙醇中,并定容至50ml.处方3:将3.5g的碘化钾先溶解于少量蒸馏水中(约5ml),制成碘化钾的饱和溶液,再将2g的碘溶解于碘化钾饱和溶液中,并用蒸馏水定容至50ml。处方4:将1g的碘化钾先溶解于少量蒸馏水中(约5ml),制成碘化钾溶液,再将2g的碘加入碘化钾非饱和溶液中,再用95%乙醇溶解并定容于50ml。【操作注意】 碘有腐蚀性,勿接触皮肤与粘膜。【观察】四种溶液颜色,澄清度以及嗅味等【结果与讨论】(1)将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 表1-2 复方碘溶液制备的结果处方1234颜色气味澄清度碘溶解程度

6、【1】碘溶解快慢【2】【1】完全溶解+,大部分溶解+,小部分溶解+,完全不溶- 【2】溶解快+,溶解较快+,溶解较慢+,溶解慢- (2)分析与讨论: 在表1-2中勾选出你认为最佳的处方,并说明为什么? 针对表1-2中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对比处方1,2,思考碘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如何?对于制备复方碘溶液有何提示;对比处方1,3,思考饱和碘化钾溶液对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何影响,为什么;对比处方2,4,思考非饱和的碘化钾溶液对于碘在乙醇中的溶解情况有何影响;对比处方3,4,思考饱和碘化钾和非饱和的碘化钾溶液对碘的溶解速度有无区别?两个处方所制备的复方碘溶液有何特点。 书写对本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心得和建

7、议。2. 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 表2-1 薄荷水各处方处方分散溶解法增溶法溶剂法复合溶剂法1234薄荷油0.1ml0.1ml0.1ml1ml滑石粉0.8g吐温801g1g95%乙醇30ml30ml蒸馏水至50ml50ml50ml50ml【制备】处方1:取0.8g滑石粉置研钵中,加入薄荷油研匀,至被滑石粉充分均匀吸收后,加入部分蒸馏水洗涤并移至细口瓶中,加盖,震摇10min,若有沉淀则反复过滤至澄清透明,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50ml.处方2:取1g吐温80置研钵中,加入薄荷油研匀,至薄荷油被吐温80充分均匀吸收后,加入部分蒸馏水洗涤并移至细口瓶中,加盖,震摇10min,若有沉淀则反复过滤至澄清

8、透明,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50ml.处方3:取薄荷油,缓慢加入95%的乙醇中(30ml),加盖,震摇10min,若有沉淀则反复过滤至澄清透明,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50ml.处方4:取1g吐温80置研钵中,加入薄荷油研匀,至薄荷油被吐温80充分均匀吸收后,加入部分蒸馏水洗涤并移至细口瓶中,缓慢加入95%的乙醇30ml,加盖,震摇10min,若有沉淀则反复过滤至澄清透明,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50ml.【操作注意】 本品为薄荷油的饱和水溶液,处方用量为溶解量的4倍,配置时不能完全溶解。【观察】对比四种方法制备的薄荷水溶液的PH,澄清度以及嗅味等【结果与讨论】(1)将结果记录于下表: 表2-2 薄荷水溶液制

9、备的结果处方1234PH颜色气味澄清度(2)分析与讨论: 针对表2-2中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思考四种不同的方法制备薄荷水溶液有何异同,其各自的特点和适应性。 书写对本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心得和建议。3.酊剂(水杨酸酊的制备)表3-1水杨酸酊各处方处方1234水杨酸0.5g0.5g0.5g0.5g95%乙醇4ml8ml12ml蒸馏水至20ml20ml20ml20ml最佳处方【制备】处方1:称取0.5g水杨酸,尝试溶解于部分蒸馏水中,并用蒸馏水定容至20ml。处方2:称取0.5g水杨酸,试溶解于4ml的95%乙醇中,再溶解并定容至20ml蒸馏水中。处方3:称取0.5g水杨酸,试溶解于8ml的95%乙醇

10、中,再溶解并定容至20ml蒸馏水中。处方4:称取0.5g水杨酸,试溶解于12ml的95%乙醇中,再溶解并定容至20ml蒸馏水中。【注意事项】水杨酸溶于乙醇后的溶液,应缓慢加入蒸馏水中,并且快速搅拌。【观察】以上4个处方中水杨酸的溶解情况,以及各溶液的颜色,澄清度、气味等。【结果与讨论】(1)将结果记录于下表:表3-2 乙醇对水杨酸溶解度的影响处方1234颜色气味澄清度水杨酸溶解程度1水杨酸溶解快慢2【1】完全溶解+,大部分溶解+,小部分溶解+,完全不溶- 【2】溶解快+,溶解较快+,溶解较慢+,溶解慢- (2)讨论与分析: 在表3-2中勾选出你认为最佳的处方,并说明为什么? 针对表3-2中的结

11、果进行分析讨论,思考:水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何?乙醇对其溶解度有何影响,为什么?水杨酸溶于乙醇后,为何要缓慢加入蒸馏水中?快速加入会如何? 书写对本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心得和建议。实验二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型液体药剂的一般制备方法。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稳定剂。3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二、实验原理混悬液型液体制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0.110m)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药剂。分散介质多为水,也可用植物油。优良的混悬剂其药物颗粒应细微、分散均匀、沉降缓慢;沉降后的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黏度适宜,易倾倒,且不沾瓶壁。由于重力的作用,混悬

12、剂中微粒在静置时会发生沉降。沉降速度V符合Stokes定律:式中,r 微粒半径,(1-2)-微粒与液体介质的密度差,g-重力加速度,-混悬剂粘度。故要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剂,首先要减小微粒半径r,其次是减小微粒与液体介质的密度差(1-2)或增加介质粘度。如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除使分散介质黏度增加外,还能形成一个带电的水化膜包在微粒表面,防止微粒聚集。此外,还可采用加润湿剂(表面活性剂)、絮凝剂、反絮凝剂的方法来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其制备操作要点如下:(1)助悬剂应先配成一定浓度的稠厚液。固体药物一般宜研细、过筛。(2)分散法制备混悬剂,宜采用加液研磨法。(3)用

13、改变溶剂性质析出沉淀的方法制备混悬剂时,应将醇性制剂(如酊剂、醑剂、流浸膏剂)以细流缓缓加入水性溶液中,并快速搅拌。(4)投药瓶不宜盛装太满,应留适当空间以便于用前摇匀。并应加贴印有“用前摇匀”或“服前摇匀”字样的标签。三、实验内容:(一)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 氧化锌、甘油、甲基纤维素、西黄蓍胶等。2仪器 电子天平、乳钵、具塞量筒(50ml)、烧杯(100ml、200ml)、量筒(10ml、100ml)、试剂瓶等。 (二)实验部分加液研磨法制备氧化锌混悬剂表5-1氧化锌混悬剂各处方处方1234氧化锌0.5g0.5g0.5g0.5g50%甘油6ml甲基纤维素0.1g西黄耆胶0.1g蒸馏水至10m

14、l10ml10ml10ml【制作】(1)处方1:称取氧化锌细粉(过120目筛),置乳钵中,分别加0.3ml蒸馏水研成糊状,再各加少量蒸馏水研磨均匀,最后加蒸馏水稀释并转移至10ml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2)处方2:称取氧化锌细粉,置乳钵中,分别加0.3ml甘油研成糊状,再各加少量蒸馏水或余下甘油研磨均匀,最后加蒸馏水稀释并转移至10ml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3)处方3的配制:称取甲基纤维素0.1g,加入蒸馏水研成溶液后,加入氧化锌细粉,研成糊状,再加蒸馏水研匀,稀释并转移至10ml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 (4)处方4配制:称取西黄蓍胶0.1g,置乳钵中,加乙醇几滴润湿均匀

15、,加少量蒸馏水研成胶浆,加入氧化锌细粉,以下操作同处方3配制。 (5)沉降容积比测定:将上述4个装混悬液的试管,塞住管口,同时振摇相同次数(或时间)后放置,分别记录0、5、10、30、60、90、120min沉降物的高度(ml),计算沉降容积比,结果填入表3。根据表3数据,绘制各处方的沉降曲线。(加甘油做助悬剂,会出现两个沉降面,为是因为甘油对小粒子的助悬效果好,而对大粒子助悬效果差造成的,观察时应同时记录两个沉降体积)。 【操作注意】(1)各处方配制时,加液量、研磨时间及研磨用力应尽可能一致。(2)用于测定沉降容积比的试管,直径应一致。(3)由于甘油为低分子助悬剂,助悬效果不很理想,研时力度

16、、时间应保持一致,否则不易观察。(4)各处方在定量转移时要完全。【质量检查】(1)沉降体积比的测定:将配制好的氧化锌混悬剂,分别倒入50ml具塞刻度量筒中,密塞,用力振摇1分钟,记录混悬液的开始高度H0,并放置,按表2-2所规定的时间测定沉降物的高度Hu,按式(沉降体积比F=Hu /H0)计算各个放置时间的沉降体积比,记入表中。沉降体积比在01之间,其数值愈大,混悬剂愈稳定。以沉降容积比F(Hu/H0)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绘制沉降曲线图。得出什么结果?(2)重新分散试验:将上述氧化锌混悬剂的具塞量筒放置2h使其沉降,然后将具塞量筒倒置翻转(一反一正为一次),并将筒底沉降物重新分散所需翻转

17、的次数记于表中。所需翻转的次数愈少,则混悬剂重新分散性愈好。若始终未能分散,表示结块亦应记录。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将试验结果记录于下表:表5-2 氧化锌混悬剂不同时间的沉降体积比(Hu/H0)与再翻转次数时间(min)1234HuHu/H0HuHu/H0HuHu/H0HuHu/H005103060901202h再分散翻转次数最佳处方2.讨论分析:(1)勾选出你认为最佳的处方,并说明为什么?(2)针对上表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思考:助悬剂对混悬剂混悬性的影响?甘油,甲基纤维素、西黄耆胶助悬能力的异同。(3)书写对本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心得和建议。五、思考题:(1)影响混悬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2)优良的混悬剂应达到哪些质量要求?(3)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几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