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专题滑轮组复习课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83784 上传时间:2021-08-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专题滑轮组复习课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专题滑轮组复习课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专题滑轮组复习课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专题滑轮组复习课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专题滑轮组复习课 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专题滑轮组复习课 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专题滑轮组复习课 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滑轮组复习课 一、教材分析1本节是学习简单机械的重要基础,也是为后面认识机械做功、机械效率做准备。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是能让学生认识到滑轮的有点,能在生活中解释并应用滑轮进行活动。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生活中能见到关于滑轮的简单机械,知道能够省力,但是对这样的机械缺乏全面整体的考虑,并且滑轮在大型施工机器中有相当重要的用途,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很少会见到这样的机器,所以教学中让学生能认识到滑轮的好处并见识到平常没能见到的机器。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对机械认识只存在于表层,能理解拉绳时物体能够抬起来,知道这样的机械可以省力,知道需要滑轮和绳子,对能用较小的力提起较大的物体感到很神奇,要形成本节内容应

2、该从学生的好奇心开始。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前概念的影响,就是无法理解物体上升的距离与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还有滑轮的画图有多种画法,学生存在能看懂但是不能自己画出来的问题。三、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2、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

3、劳动条件的愿望。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用探究式学习法来认识滑轮的特点,并进一步熟悉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 复习提问1、定滑轮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它的优点是什么?2、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它的优点是什么?回答我这样设计一方面了解了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在本节课中要用到这

4、些知识,这样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二、引入现在要应用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制作一个简单机械,请同学们自行设计?1、认识滑轮组提出问题:谁能把这两个滑轮组合起来再把钩码提起来呢?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在黑板上画出绕线方法。提出问题:1、两次示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2、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拉动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学生观察、讨论后进行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数绳子段数的方法是: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

5、钩码重的几分之一,而是稍大于这个值。2、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在黑板上画出段数分别是2、3、4、5的滑轮组的绕法图,让学生数数是几段绳子吊着物体。学生观察四个不同的绕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得出关于绳子绕法的结论:奇动偶定。并且进一步总结出拉力移动距离和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因为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要利用这个规律来设计滑轮组并进行相应的计算,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接受,并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3、本节内容小结小结本节内容,再根据情况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想想议议和科学世界的内容,为下节课学习轮轴和斜面做好准备。4、布

6、置作业 观察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什么样的滑轮、滑轮组。 同步训练中的基础巩固部分必做,综合拓展可以先选做。板书设计 简单机械滑轮组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有几股绳子吊着动滑轮和物体,所用的拉力就是动滑轮和物体总重的几分之一。 F=G/ns=nh奇动偶定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实验当中得出实验结论最快最准的一组学生收到老师当堂的表扬,能举手独立提出问题的学生收到表扬。提交的作业中完成的最好的前十位同学课堂上表扬,被表扬的学生一次记为一分,累计一定分数可以获得阶段性的物质奖励。教学反思这节课按照新的设计方案实施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同学觉得这种学习方法很好,他们不仅动手进行了实验,并且自己通过探究得出的规律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但是课堂中也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课堂时间不容易把握,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没有预见到学生想象能力不够,学生很容易想到定滑轮的绕线方法,但是在设计动滑轮绕线时,我接连找几个学生上来设计的方法都还是定滑轮,这样就浪费了一些时间,幸好最后叫的一个学生设计出了动滑轮的拉法,这样才避免了冷场。第二个不足是只有个别学生上台动手操作,大部分学生还不能亲自探究,如果把这个实验搬到实验室中我想课堂效果应该更好,但是由于受其他因素的限制,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实验,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