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901973区域经济学郝寿义教授.ppt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1389053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44901973区域经济学郝寿义教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844901973区域经济学郝寿义教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844901973区域经济学郝寿义教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844901973区域经济学郝寿义教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844901973区域经济学郝寿义教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44901973区域经济学郝寿义教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44901973区域经济学郝寿义教授.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郝寿义(教授、博导)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学的若干理论问题,目 录,一、基本问题提出二、解决思路和方法三、基本观点四、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想法,一、基本问题提出,1、区域经济分析的逻辑前提问题。 经济学对于区域经济的研究,通常以“均质空间”为逻辑前提,主要探索均质空间上要素的分布规律及经济主体的空间行为问题;地理学对于区域经济的研究,则以“空间差异”为逻辑前提,主要分析非均质空间上要素和经济活动的分布。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逻辑前提应该是的“均质空间”还是“非均质空间”呢?,一、基本问题提出,2、区域经济学的核心概念问题。 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学以区位理论为基石,更多的讨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2、、区域规划问题以及区域政策问题等。但是对于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学者们则大多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分析问题的需要进行定义。区位、区域这两个区域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至今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共识。,一、基本问题提出,3、区位理论与区域理论的关系问题。 区位理论作为区域经济学的基石,在区域经济分析中却无法真正的融入到区域经济学并名副其实的成为其基石。在现有的大量区域经济学文献中,对于如何处理区位理论与区域理论之间的关系,尚没有形成一个相应稳定的理论研究范式和研究架构。,一、基本问题提出,4、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问题。 目前的区域经济学分析中,对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讨论,往往将区域经济发展划分为“时间维度上”的

3、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产业结构问题和“空间维度上”的区域空间结构问题。对于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问题,大多以宏观经济的增长理论、产业结构理论来加以解释;而对于区域空间结构问题,则大多以地理空间结构理论来进行说明。那么,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有没有自己特有的理论呢?,一、基本问题提出,5、区域经济主体问题。 经济学的分析强调主体行为的分析,但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分析则很少研究区域主体问题。主体问题研究的缺失,使得已有的区域经济理论解释力不足。其实,区域主体和区域主体行为的研究涉及区域经济学的主要领域,区域主体行为理论更强调区域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突出主体间经济行为的联系分析,理应成为区域经济研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4、之一。,一、基本问题提出,6、区域治理问题。 对于区域经济问题的解决,以往主要强调区域政策层面的分析。其实,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区域主体的空间自组织行为,通常这种空间自组织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但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这种市场机制会出现失灵的情况,市场失灵会导致空间经济自组织在空间上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表现为空间失灵。这种空间失灵仅通过宏观的区域政策是难以克服的。这就需要一种区域协调机制来加以解决。区域治理则是与空间经济自组织相适应的自主协调机制。因而迫切需要研究区域治理问题。,二、解决思路和基本方法,融合、借鉴经济学、地理学对于空间问题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以空间的均

5、质与非均质对立统一为分析的逻辑起点,从要素与要素禀赋出发,构建了区位理论与区域理论相统一的区域形成理论,在此基础上展开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理论、区域主体和主体行为理论、区域治理理论,进而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二、解决思路和基本方法,三、基本观点,(一)区域经济分析的逻辑前提问题 区域经济问题的分析始于要素和要素禀赋的分析,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均质与非均质的有机统一。要素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体现了聚集与扩散的规律。对于区域经济的分析,强调既要考虑要素在空间上的非均质分布,又要考虑在一定范围内要素的相对均质分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去完整的分析区域经济

6、问题。,三、基本观点,(二)经济区域形成 从区位概念的重新界定入手,探讨非均质空间条件下的区位选择模型,进而分析区位主体行为导致的区位聚集问题,构筑“经济功能区”的概念,有效地搭建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理论之间的桥梁。 经济功能区是由同类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连片分布形成的空间区域。 经济区域是由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具有较强自组织能力、相对独立却高度开放的经济功能区,彼此之间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具有网络特征的经济空间。,三、基本观点,(三)经济区域的发展问题 经济区域的发展本质:区域经济发展始于要素禀赋和分工专业化,具体表现为:1.时间维度上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2.空间维度上表现为空间结构

7、的演化3.区际关系上表现为吸引与辐射的交互作用,三、基本观点,(三)经济区域的发展问题经济区域发展的循环规律:初级循环与高级循环,三、基本观点,(三)经济区域的发展问题经济区域的发展不平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是一种常态,不同于区域协调问题。区域之间因为要素及要素禀赋的差异,必然导致区域发展的起点不平衡; 2.影响区域发展的内在核心动力聚集机制在空间上的差异性,直接导致区域发展的过程不平衡; 3.制约聚集机制发挥效果的外部环境、政策的差异导致了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平衡。 总之,区域发展不平衡具有一个长期、相对的特征,同时这种不平衡发展具有固化和强化的趋势。,三、基本观点,(三

8、)经济区域的发展问题经济区域的发展不平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区域协调是一种社会政治层面的区域之间的公平性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与区域承载力之间的匹配问题。区域之间因为要素及要素禀赋的差异,必然导致区域发展的起点不平衡; 前者直接反映为区域之间的公平问题,更多的应该通过相应的财政转移来解决。 后者则落实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可持续发展层面上。 为此,提出“要素适宜度”概念,指出区域的发展要慎重考虑“要素适宜度”问题,即一定的区域应该承接什么样的要素?,三、基本观点,(三)经济区域的发展问题经济区域的发展不平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对于“要素适宜度”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准确认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9、同时对于国家现行的“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和推进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佐证。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指出的解决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不应该过分强调增长或发展的一致性,而应该强调区域协调问题。区域协调则应该侧重于社会公平和人与环境的和谐。,三、基本观点,(四)区域主体与区域自组织,1.按照研究确定的原则,区域主体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居民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区域主体还应该包括区域协调组织(称之为区域自组织)。 2.任何经济空间在厂商和居民的活动下,都存在自我生长的演化组织机制,这种自组织机制的本质是区域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形成的三种相互关联的空间力量市场临近效应、成本关联效应和拥挤效应。 3

10、.空间组织机制分析在探寻区域经济的微观基础的同时,认识了区域经济演化的微观机理区域经济自组织。,三、基本观点,(四)区域主体与区域自组织,4.在如何将地方政府纳入空间分析框架问题上,既需要分析地方政府制定的区域政策、区域空间规划与空间自组织关系、也需要分析区域一体化中区域协调组织的演化形成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将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融合进空间经济研究,将地方政府假设为以追求可支配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理性人,考察作为区域主体的地方政府行为与空间自组织之间的关系。这种分析能够很好的解释我国一些地区存在的区域不和谐恶性竞争现象。,三、基本观点,(四)区域主体与区域自组织,5.追求自身利益的区域地方政

11、府行为必然形成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地方政府经济区”。空间经济自组织作用下经济功能区的形成就会受到这种行政区划下“地方政府经济区”的制约,二者的矛盾会随着经济的演化和组织程度的不断提高而日益激化。将行政区划按照经济自组织的内在需求进行调整,使行政区政府和经济功能区政府的行为边界相吻合,是实现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功能区转变的有效路径。 关于区域主体和空间自组织的分析,一方面为我们研究区域不平衡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探寻区域经济学微观基础的同时,还为我国未来可能的区划调整奠定了理论基础。,三、基本观点,(五)区域治理问题,1.不同于其他研究,在我们的研究中,并没有花大的力气去分

12、析和研究区域政策问题。现有的区域经济学著作中的区域经济政策,更加接近于宏观经济政策,在一定意义上并不完全属于区域经济学需要研究的范畴。这里,我们考虑从区域治理的角度探讨区域公共事务。市场失灵会导致空间经济自组织在空间上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表现为空间失灵。这就需要一种区域协调机制来加以解决。这种协调机制主要有两种形式:区域政府和区域治理。,三、基本观点,(五)区域治理问题,2.区域政府是指在区域层次成立一级政府,作为区域公共事务的应对之道。这种应对公共事务的思路在区域这一层次遇到了一些困难,原因在于经济区域范围不稳定性,即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区域的边界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造成区域政府管辖的行政

13、区与经济区域可能就会存在不一致,以至于区域政府难以有效处理区域问题,而如果通过调整行政区域边界来适应经济区域的变化,则会由于行政区域调整的不灵活而产生问题。,三、基本观点,(五)区域治理问题,3.区域治理指的是内生于一个区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通过这些制度安排,区域主体可以实现区域内部的集体行动,包括设定区域的目标和规则,做出区域公共决策,组织并协调区域的集体活动等。 区域治理可以形成良好的区域协调合作机制,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四、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想法,(一)理论的深入分析,特别是加强数理模型的构建和分析;(二)从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特别是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发展现实)中进一步寻求问题;(三)理论对于现实问题的解释力的测度研究;(四)建立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人文实验基地。,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