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娟《飞虹》.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00151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娟《飞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沈娟《飞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沈娟《飞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沈娟《飞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沈娟《飞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沈娟《飞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娟《飞虹》.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惠萍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第 章(课)第 节 第 飞红滴翠记黄山 课时 总第 个教案 主备人: 沈娟 审核人: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 浏览。本文篇幅较长,通过浏览,知其大意;(2)跳读。电视旅游风光片特点之一是自由的变换角度介绍自然风光,在解说词中就体现为过渡、跳脱。要适应这一特点,指导学生跳读;(3)归类。本文介绍了黄山的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是逐一带出而又相对独立的,要让学生清楚相应内容的起始段落,理清文章脉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大自然伟大的创造力,

2、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2)体会黄山景色的雄奇壮丽,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1)变换角度多方面写景的方法;(2)黄山的雄奇壮丽的美。教学难点解说词跳脱、遥接的特点。教具学具教 学 设 计预习作业1、字词地壳(qio) 苍穹(qing) 虬枝(qu) 鳌鱼(o)娇娆:娇艳妖娆。 阴晦:阴暗,昏暗。仙山琼阁:比喻奇异美好的境界。心往神驰:也作心驰神往。2、走近作者3、什么是解说词?其特点是什么?这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所以,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

3、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的美丽。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话说长江片头及主题歌,由此导入课文。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介绍了祖国的秀丽山川,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江滴翠记黄山就是风光片中介绍黄山部分的解说词。 谁知道有关黄山的知识,给大家说说。 二、预习检测1、默写字词2、简介作者请生介绍“20分钟 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

4、提高”环节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浏览课文,用概括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点拨】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地貌、地理位置和形成过程,还介绍了黄山的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分组研讨。【学生活动】将全班同学分为六个组,分别读介绍黄山的六个方面景物的文字,概括其特点。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介绍本组讨论的情况。 【点拨】奇峰:高和险,“令人望而生畏”;古松:无石不松,形状千变万化,干曲枝虬,苍翠奇特;怪石:高高低低,争相崛起,千姿百态,给人以丰富的想像力;云海:轻盈、皎洁、柔美、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使黄山成为梦幻的艺术之宫;日出:无

5、比的瑰丽、壮观、辉煌,使黄山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格外娇娆;温泉:温馨,会冲掉人们登山的劳累。2、理清线索。【学生活动】:本文是一篇解说词,结构不象一般散文那样严谨,段与段之间往往有跳脱之感,转换较快,但是,全文仍有条理。你认为行文的线索是什么? 【提示】可以讨论甚至争论。与一般的游记散文不同,本文的线索也很特别。大致说来,既有从古至今的时间线,也有从上山到出山的空间线,还有一条按景物的不同来分类的逻辑线。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线索都不是贯串全篇的。 3、难点探究。【学生活动】(1)思考:作者说,“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

6、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这里,“外在美”和“内在美”各指的什么?(2)还有哪些地方写人的活动、人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1)石头本是冰冷的,没有生命的。黄山峰石的名字,凝聚了人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体现了人们的情趣。这是外加上去的,是“外在美”。 峰石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属于内在的,就是内在美。 (2)写各个景观时,都穿插了人的活动。写日出的部分还写了人们的心理感受。作者这样写,是想告诉我们: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只不过是构建出黄山的原始情境,黄山的美,还有待于人们装点,有待于人们用美的心灵去发现,去点化。4、尝试吟诵。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吟哦讽诵,

7、尝试背诵。三、课内小结1.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对解说词的特点,教师点到即可,不必深究。另外,本文篇幅较长,一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对课文内容就不能“细嚼慢咽”、面面俱到。 2.课后搜集资料,在班级搞一个黄山风光图片展。生快速自读、圈画文中介绍的黄山景色小组探究全班交流思考讨论“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检测题:1、文句理解与品析“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作者引用人们熟悉的关于黄山的诗句开头,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引发读者对黄山的总体印象,为下文具体描写黄山美景作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如

8、果从远处遥望,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鱼贯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比喻什么?有怎样的作用?句中的“悬空”一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作者把游山的人群比作“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形象地写出了游人之多,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富于动感的优美图景,从侧面表现了黄山之美。“悬空”一词又暗示了黄山的高峻巍峨。2、古代诗人写名山大川的诗句很多,你能写出两句吗?检测、纠正、点评检测情况课堂评价小结 课后作业教后反思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解说词,对解说词的特点,教师点到即可,不必深究。同时,本文篇幅较长,一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对课文内容就不能“细嚼慢咽”、面面俱到。故我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抓两个点来教学:1、 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2、 领略祖国的河水美,让学生读课文,找景点。体会黄山景色的雄奇壮丽,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点评本文在教学过程中先从让学生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入手,学习对景物或事物进行解说。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的对疑难问题给予点拨。重点解决课文整体组合上的三条线索和课文中描述角度的转换。不足之处:1、学生知识面狭窄,师生不能很好形成共鸣。2、注意知识点与画面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