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生成课例.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00639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比例生成课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正比例生成课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比例生成课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比例生成课例.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时,我严格按照教案设计的流程进行教学,先出示表格,学生观察,总结规律,得出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再进行适当点拔,得出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正比例的量的判断时,我又引导学生总结出三点判断标准:1.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是否随着变化;3.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一定。还强调指出,重点是第三条。等到进入巩固环节时,出示课后“练一练”,判断一个人的年龄和身高是否成正比例?全班学生的答案几乎如出一辙:“成正比例”。我的心里顿时凉了大半截,认认真真按教案教了近一节课,结果却?稍加分析我明白了:按照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身高当然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至于“比值

2、一定”根本就没在学生心中建立概念,学生的判断仅凭的是感性的认识,缺乏理性地思考,这一问题脱离了学生的认识实际。我静下心来,立即调整教学思路,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精彩片断。师:好,那老师想请同学们算一笔帐好吗?师:小明今年12岁,身高1.5米,请大家算一算他身高与年龄的比值。生1:0.125生2:1/8。师:都对。成正比例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生:(异口同声)比值一定。师:根据比值一定的条件,再请大家算一算,等小明长到他爸爸现在的年龄36岁时,他的身高就是多少米呢?生:(算了一下)4.5米。(大部分学生“哇”,议论了起来)师:再请同学们算一算,等小明长到他爷爷现在的年龄72岁时,他该有多高呢?生:(

3、不假思索)9米高。“哇!有教学楼这么高了!”学生哄堂大笑。师:现在回头看这道题:“一个人的年龄和身高是否成正比例?”你还认为成正比例吗?说说你的理由。生1:不成正比例,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不长了。生2:变成大人后,身高就不长了,但年龄会不断的增加,它们的比值就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就不成比例了。生3:即使是我们正在生长的儿童,生长的速度也不是均匀的,也就是说年龄与身高的比值是不一定的,所以我也认为,一个人的年龄和身高是不成比例的。师:看来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我们不仅要结合三条判断标准,还要结合生活实践,否则就会出现今天的笑话了。案例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生长点。本案例中,当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之后,教者并没有直接否定学生的错误,而是巧妙地利用“意外”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明白小明长到他爸爸的年龄36岁时,他的身高是4.5米,小明长到他爷爷现在的年龄72岁时,他就有9米高,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人的年龄和身高并不是成正比例。错误是学生自己犯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在教师一步步地引导下,学生通过自我实践,将思维中“合理成分”有效激活,结合生活实际自我修正错误,将课堂中生成的“意外”情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而化弊为利,演绎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