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湘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02007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湘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湘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理解阅读。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与善人居(_)(2)如入鲍鱼之肆(_)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_3根据文意,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是:_,_。4对文章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_2. 文言文阅读理解。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

2、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_B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_3这个故事启示我们_,成语_就是出自这个故事。3. 文言文阅读。神农化民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选自白虎通义(注释)神农: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食:吃。至于:到了。因天之时:顺着天时。因:顺着。耒耜(li s):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也用作农具的统称。故谓:所以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_)(2)故谓之神农

3、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故谓之神农也。_3从本文中可知,神农为什么教民众农作?_4神农氏不但是传说中农业的发明者,还是医药的发明者,你还知道哪些与神农氏有关的故事?请简述故事情节。_4. 阅读理解。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钟子期曰:“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按原文内容将“”处补充完整。2本文选自_,成语“_”就出自这个故事,用来比喻_。3下列不适合形容伯牙与钟子期之间关系的词语是(_)A知音 B志趣相投 C知恩图报 D心有灵犀4你能写出一句与友谊有关的名

4、句吗?_5. 课外阅读。管鲍之交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尝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注释:尝:曾经。贾:做生意。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罢免)B.吾尝三战三走(逃跑)C.鲍叔不以我为愚(可以)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_(2)生我者父母,知我

5、者鲍子也。_3管仲以“吾尝,鲍叔不以我,知我”的句式列举了自己的_种不足但却得到鲍叔牙的_。4短文主要讲述了_和_之间的深厚友谊,它与课文_有异曲同工之妙。6.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然后回答问题。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注释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这里指被贬官。昧爽:拂晓,破晓。辄:总是。就:靠近。洎(j):到。趺(f):脚。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寓城西宝界寺_(2)如是者十四年_(3)至今犹存_2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_3这个故事对你有哪些启示呢?_7. 文言文

6、阅读。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于:在曾:却仿佛:大概1解释文中下列词的含义。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昔:_遂匍匐而归耳。遂:_匍匐:_2翻译句子。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的道理。4用“邯郸学步”造句。_5填空。写出邯郸学步的近义词_、_写出邯郸学步的反义词_、_8.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路遇先生余儿行路中,遇先生,鞠躬行礼,正立路旁。先生有命,儿敬听之;先生有问,又敬答之。俟先生去,然后行。人皆称为知礼。(注释)余儿:我的孩子。命:命令,吩咐。俟:等到。1说说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1)鞠躬行礼 鞠躬:_(2)人皆称为知礼知礼:_2

7、在路上遇到老师时,该怎么做?请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横线。3读了这则小古文,你懂得了什么?_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震动了林木,声响止住了行云。)1解释划线的词。未穷青之技_自谓尽之_秦青弗止_薛谭乃谢求反_2翻译句子。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0. 文言文阅读。吴王欲伐荆,告其左

8、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释)少孺子:年轻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黄雀延颈(_) 乃罢其兵(_)2翻译句子。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_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1. 文言文阅读。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

9、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选自山海经(注释)夸父:神话传说中的人名,炎帝的后裔(y)。逐走:竞跑,赛跑。逐,追赶。走,奔跑。入日:意思是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想要。河渭:黄河和渭水的并称。大泽:大湖。传说在雁山山北,其大纵横千里。至;到。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其:代指夸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1)夸父与日逐走 走:_(2)北饮大泽 北:_(3)未至,道渴而死 至:_(4)弃其杖,化为邓林 弃: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_3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从积极意义考虑)_12. 文言文阅读。卧薪尝

10、胆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选自史记(注释)薪(xn):柴草。赦:免除和减轻刑罚。越王勾践反国:公元前494年,吴伐越,大败越。越王勾践夫妇入臣于吴,为吴王夫差养马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坐,同“座”。饮食:吃喝。饮,喝。食,吃。会稽(kui j)之耻:指越王被吴王困于会稽山,被迫屈膝称臣求和。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重(chng)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采,通“彩”。折节:谓屈己从人。厚遇:厚待。振贫:救济贫民。振,“账”的本字,救济。吊:

11、哀悼,祭莫。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置胆于坐_(2)饮食亦尝胆也_(3)衣不重采_(4)振贫吊死_2这篇短文讲了_(填人物)卧薪尝胆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联想到了孟子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劳其筋骨,饿其体肤,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女忘会稽之耻邪?_(2)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_4故事主人公为什么要卧薪尝胆?_13.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

12、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问其故_(2)及日中则如盘盂_(3)及其日中如探汤_ (4)孰为汝多知乎_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分两处)孰 为 汝 多 知 乎?3根据古文内容填空。一儿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得人近,因为_;中午的时候离得人远,因为_。一儿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得人远,因为_;中午的时候离得人近,因为_。4读了这则短文,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如:(1)_(2)_14. 阅读理解。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13、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释: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空明: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1(字词理解)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填在括号里。(填序号)(1)念无与为乐者(_) A想念。 B想到。 C想法。(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 A成功。 B终于。 C于是。2(提取信息)用“”画出文中描写月色的语句。3(综合判断)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4、“欣然”一词体现出作者在这月色如水的夜晚喜悦与兴奋的心情。B.作者与张怀民一早就约好一起欣赏月色美景。C.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起因。D.文章最后几句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心情。4(展开联想)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由这篇古文中对月色的描写,想到了些什么呢?_15. 阅读小古文并按要求完成习题。刮骨去毒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z)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注释)矢镞箭头1选择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填写序号)尝:经历 曾经 辨别滋味 (_)贯:连贯 事例 贯通 (_)2羽的左臂阴雨天经常疼痛,是因为什么呢?用原文回答。_3文中的“羽”指的是小说_中的_,他是一个_的人,从原文中“_”看出。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