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04961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开始研究简单的不等关系。学生已经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同时经历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研究过程及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奠定了基础。学习时可以类比七年级上册学习的等式的基本性质。二、教学任务分析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通过

2、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比较简单的不等式转化为“xa”或“xa”的形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说出不等式为什么可以从一种形式变形为另一种形式,发展其代数变形能力,养成步步有据、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研究等式的基本性质过程类比研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实质性认识

3、与理解。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活动探究,验证明确结论;第三环节:例题讲解及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提出问题活动内容:利用班上同学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比高矮。请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同学“同时站在地面上”,“矮的同学站在桌子上”,“高的同学站到楼下一楼”三种不同的情况下比较高矮。问题1:怎样比才公平?活动目的:让学生体会当两位同学同时增高相同的高度或同时减少相同的高度时,比较才是公平的,高的同学仍然高,矮的同学仍然矮,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活动实际效果:学生对能自己参与的活动很感兴趣,体会到不相等的

4、两个量的比较要在“公平”的情况下进行,即要加同时加,要减同时减。第二环节:活动探究,验证明确结论活动内容: 参照教材与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1) 还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吗?请用字母表示它。不等式有类似的性质吗?先猜一猜。(2) 用等号或不等号完成下面的填空。如果2 3x,求x的范围。结果小明两边同时除以x,得到23。你知道他错在哪?活动目的: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变形的依据,加强学生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讲解,能说出一个不等式为什么可以从一种形式变形为另一种形式,养成步步有据、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并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目的

5、。活动实际效果:学生在讲解例题与练习的过程中,思维非常活跃,都非常踊跃的举手要求上黑板示范,并且每一步变形的依据都能够集体回答或个别举手回答正确,黑板上的演示过程也十分规范,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学生自己总结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思考后对全班说出,与全班同学讨论交流。活动目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与感想与全班交流,若有任何疑问可以当堂提出供大家讨论。教师要学会倾听并鼓励学生的回答,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实质性认识与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自信心的建立。活动实际效果: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重点注意的问题,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除了今天所学新的内容之外,还复习巩固了等式的基本性质,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习题2.2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类比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雏形。教学中问题的设置通过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相对比,引导学生自己先猜想不等式基本性质、再通过具体数值验算性质、最后自己总结归纳完善性质定理并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在接下来的讲解例题与练习的过程中,每一步变形的依据都能够集体回答或个别举手回答正确,黑板上的演示过程也十分规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由学生自己推导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