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日常针对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05888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日常针对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日常针对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日常针对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日常针对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日常针对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日常针对练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日常针对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方方框中的古诗,完成小题: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注)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欲:想要。捕:捉。1此诗中的牧童干了些什么?_2你认为牧童是个怎样的孩子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_,_。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将古诗补充完整。2题目中的“醉”的意思是_,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第一句:云翻图第二句:_第三句:风卷图第四句

2、:_4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第三句的“_”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5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_,_。”3. 古诗阅读。回乡偶书唐贺知章_,乡音无改鬓毛衰。_,笑问客从何处来。1把诗句补充完整。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时偶然写得的。3本诗中通过诗人的“变”“_”和“不变”“_”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_”,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水护田将绿绕,两

3、山排闼送青来。1给下列字注音。(1)苔(_) (2)闼(_)2解释下面词语。(1)长:_ (2)净:_(3)手:_ (4)排闼:_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茅檐/长扫/净无/苔B.花木/成畦/手自/栽C.一水/护田将/绿/绕D.两山/排闼/送青来4请结合诗歌第一、二两句,说说湖阴先生是什么样的人。_5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三、四句。_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5. 古诗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用“/”为这首词画出朗读停顿2写景的诗句是:_3点明作者

4、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诗句是:_4这首词写的是:_的事。5这首词表达了_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国破句中,国指京城长安,破的意思是沦陷。B.城春句中的深意思是茂盛。C.第二句的意思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D.浑欲句意为,安史之乱不平定,诗人就不整理散乱的头发。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B.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情

5、真意切,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因而千古传诵。C.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7.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

6、示不违背诺言。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是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3找出这首诗歌里的诗眼,并作简要分析。_8. 读古诗,完成各题。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此诗的作者是_,这是一首(填序号)_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

7、_和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_,表现了石灰的_。3此诗使用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的高尚情操。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9. 古诗阅读。观书有感_,_。_? _。1默写古诗。2这首诗告诉我们学习如同汲取源头活水,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作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人称儒学“二圣”。他编订了历史上的“四书”,四书是指_。10. 古诗阅读。春夜喜雨唐杜甫_,当春乃发生。_,_。_,江船火独明。_,_。1把

8、古诗补充完整。2题目中的“_”字是全诗的诗眼。作者称赞春雨为“好雨”是因为“_”。(用原文回答)3“_,_。”是从视觉来写春雨;“_,_。”是诗人的想象。4第三、四句写出了春雨_和_的特点;第七、八句中的个“_”字表现了雨后花开的生机勃勃。5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C.最后两句,诗人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D.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11. 读古诗完成练习。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

9、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给下面古诗中的汉字注音连:_友:_洛:_2找出古诗中整体认读音节的字,写在下面横线上。_3把含有后鼻韵母的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4把最后一句诗用拼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5这首诗的作者是:_,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6因为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亲人分离是很伤感的,所以,古人留下了很多送别的诗,你能默写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吗?_12.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_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10、感情?_13. 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何当”的意思是( )。A.何时将要B.什么时候C.当时2这两句诗中的“_”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_”象征受到了重用,“_”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14. 根据古诗意思完成练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1对这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2关于这两句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B.这两句诗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冷露”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C.这两句诗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为后文塑造人物形象作了铺垫。3由“地白”一词,我想到的诗句是:_15.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各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起,到“_”终。以“_”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