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1.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16370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三角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认识三角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认识三角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认识三角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认识三角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三角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三角1.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张 静兴平市初级中学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课题:七年级下册5.1认识三角形(1)教学班:初一(7)班执教人:兴平市初级中学 张 静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三角形第一节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是在上学期学习了基本平面图形后遇到的第一种多边形,也是对小学三角形的认识进行拓展与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有了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也为后续性质的探究积累一定的方法。本章作为初中几何研究多边形的起始一章,对以后探究四边形的性质有很强的引领作用,本节课又是本章的开始,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1)三角形是学生在小学里就已熟悉的图形,因而

2、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相当有成就感的。在七年级上册的平面图形的认识及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不少数学活动的经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达到本节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 (2)七年级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探索出的结论印象不深刻。但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愿意主动参与到老师布置的各项活动中。 设计理念和教学策略 如果引入时利用屋顶框架图,学生会感到有些茫然,一是这种屋架图,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少,二是抽象出来的图形相对来说较复杂,学生有点不知所措。所以在引入的处理上我选择了几幅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以图片欣赏的形式出现,加深对三角形定义的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从实

3、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体会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性。 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索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安排了一些两人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并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大教学密度。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基本要素。 (2)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教具辅助

4、手段:多媒体、三角板、自己制作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三角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全体回答)2、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中隐藏着的三角形“模型”,从而引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从实际生活中找三角形的活动,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体感知三角形的形状,初步形成三角形的表象。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一)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边的表示及三要素斜梁斜梁横 梁 梁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1、你能从图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与你的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3

5、、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通过学生找三角形和给同伴指三角形,再经过学生思考并总结归纳出三角形的特点和概念。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归纳: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方法、三边如何表示及三要素。【设计意图】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三角形定义通常是由教师根据图形特征,直接交给学生,本课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在自己的思想中逐步认识、完善,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效地解决了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教师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元宵节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灯,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

6、哪根长呢?并说明理由。学生根据“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及生活经验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为了验证“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再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三角形(预习内容:自己制作一个三角形并量出三边的长度),比较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计算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并与第三边进行比较,从而验证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结论是正确的。(2)比较自己制作的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计算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个结论。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

7、意义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究“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结论时,让学生动手计算、比较探索出三边之间的关系,从而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意图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例子,让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将猜想推理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三)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1、巩固练习(见多媒体)【设计意图】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从参与、判断、归纳总结规

8、律,找出答题技巧,使应用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渗透在参与之中,突破难点,突出重点。2、出示例1(见多媒体)3、想一想(见多媒体)设计意图基础练习之后,变式训练的设置,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挥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发挥教材的扩张作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见多媒体)【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开放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说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者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道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以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释一些现象,培养学生遵守交

9、通规则的意识。三、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多了哪些认识?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问题)小结。设计意图学要有所得,通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谈谈自己的感受。不仅总结了知识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1、课本P137页知识技能1;问题解决1。2、预习P138P140的内容。预习提纲: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关系如何?如何得证。 (2)三角形按角如何分类?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关系如何? 板书设计:认识三角形(1)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定义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表示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三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