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23844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班级:_ 姓名:_1. 阅读古诗并答题。元日_一岁除,_入屠苏。_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补全古诗。2元日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即农历_月_。3我会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1)一岁除(_)A.去掉B.过去(2)曈曈日(_)A.初升的太阳B.太阳正当日头4诗中写了_、_、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红日高照,渲染了一种_的节日气氛。5“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更贴春联,请你摘抄一副对联,表达对新年的祝愿。_2. 读古诗,完成题目。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解释加点词。(1)千秋雪:_(2

2、)泊:_2写出三、四两句诗的意思。_3绝句第一、二句勾勒的是动态画面,有声有色,()色彩鲜明,表达了诗人的()之情。3. 默写望天门山并填空。,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1将古诗补充完整。本诗作者是代诗人。2诗的前两句突出天门山的_,后两句突出天门山的_。4.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_,时间是_。2这首诗中泊舟的地点是_3“对”的意思是()正确对着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孤寂忧愁喜爱夜色5. 古诗鉴赏。绝句(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解释词语。逾:_

3、欲:_燃:_ 何:_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_3诗中前两句描写_、_、_、_四景,_、_、_、_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一个“燃”字兼用_和_两种修辞手法,显出了_。后面两句思路陡转,慨而叹之,在春色秀丽的美景之上涂了一层羁旅异乡的_。反映了杜甫经过漂泊的磨难后在草堂暂得生活安宁而产生的_情怀。6.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溪边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 )绿了,钓竿上( )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 )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1补全诗歌,体会用字的精妙。2画线的部分把“山溪”比作_,写出了“山溪”_的特点。3这是一幅

4、多么美好的山间钓鱼图啊!我从诗句“_”中读出了他的专心,我还从诗句“_”中读出他获得了成功。4这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在写的时候一步步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小小的“点”上,请你试着来填一填。7. 阅读夜书所见,完成练习。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tio tio)促(cch)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朝的诗人。2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之情。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书 挑篱落4用“”标出括号里的正确读音。5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8. 阅读,回答问题。梅 花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

5、容易莫摧残。1结合首联、颔联的内容,简要分析本诗中梅花意象的内涵。_2结合本诗运用的表达技巧,简要分析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_9. 课内阅读。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_的,而是_的。随着诗人行舟,山_江_,东流水_,青山_迎出,孤帆日边_,景色由_及_再及_地展开。( )A.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近、远、近B.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C.流动、静止、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和江水_的

6、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A.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险峻B.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奇特C.雄奇壮观、静静流淌、中断、险峻(3)“碧”字明写江水之_,暗写江水之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 )A.深、色、流向B.色、深、起伏C.色、深、走向10.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川:子规:才了:3理解“ 乡村四

7、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的意思。_4古诗最后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_。11. 读诗歌,回答问题。绝句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请解释整首诗的大意。(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诗题的意思是(2)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行诗的意思。(3)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立意相反的诗句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4)诗人在送别元二劝酒时,一定还有很多

8、话要说,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他们可能说些什么。13. 轻松阅读。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1将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和_、_并称为“三苏”。A苏洵 B苏小妹 C苏辙3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竹、_、_、蒌蒿和_; 动态的景物有_和_。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_14. 课内阅读。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人先写小牧童的_,后写小牧童的_,这从_到_的变化,写得既突然有自然,把小牧童_、_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2本诗的题目是所见,是什么意思?_3本

9、诗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_4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15. 课内阅读。赠刘景文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_的。诗的前两句_,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_的萧瑟景象。后两句_,揭示赠诗的_。( )A.宋轼;写景色;秋天;议景;原因B.刘景文;写景;秋末冬初;议景;目的C.刘景文;议景;秋末冬初;写景;目的(2)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_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_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_和_。( )A.橘黄橙绿;松柏;高尚品格、坚持的节操B.橙黄橘绿;松柏;高尚品格、坚贞的节操C.橙黄橘绿;松柏;不畏严寒、与众不同(3)作者眼中的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_,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_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_、_,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A.人到老年;收获成功;乐观向上、继续努力B.人到青年;大有作为;淡泊名利、安居乐业C.人到壮年;大有作为;乐观向上、努力不懈(4)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_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_景象,显露了_,给人以昂扬之感。( )A.悲秋;丰硕;勃勃生机B.悲秋;美丽;喜人的果实C.赞秋;凄凉;悲秋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