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23885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班级:_ 姓名:_1. 古诗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诗中写的人物有_、_。2他们分别在干什么?_3从诗中的_和_这一对反义词可以看出农民的辛劳。4孩童勤劳可爱。“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什么?_2. 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_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句中有一个字是古诗句中“炼字”的典范。这个字是_,用的好在_。2请你写出诗中提到的地名。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3. 读古诗三首,回答问题。四时田园杂兴( )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

2、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 )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 )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将古诗补充完整。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耘田:_ 解:_ 供:_傍:_ 阴:_ 稚子:_陂:_ 寒漪:_ 腔:_3解释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_(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_(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_4这三首诗塑造了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孩子们_的情景;稚子弄冰描写了孩子们_的情景;村晚描写了小牧童_的情景。三首诗表达了作者_的感情。4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练习。斗笠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故乡戴在头顶。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不斜的身影。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斗笠里有我编进的鸟鸣。走到哪里,你都能听到来自故乡的声音,静静的夜晚,鸟鸣会滑进你的梦境。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让这片故乡的热土靠近你的心胸。走到哪里,你都能采到来自故乡的温暖,即使寒流侵袭的冬夜,你也会感到春意融融。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让这朵故乡的花儿伴你在闹市穿行。走到哪里,你都能闻到故乡的芬芳,让这泥土的芳香拍打城里的每扇窗棂。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一轮月亮戴在头顶。孩子,它可是娘心尖的一点亮呀,让它亮在你的头顶,成为

4、一盏不息的灯。1为什么说“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故乡戴在头顶”?_2你怎样理解“让它亮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息的灯”?_3这首诗歌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即将离家的孩子的_。4读完这首诗歌,你会想起哪首诗或哪首歌?写下几句。_5你来试着写一小节诗吧!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_。走到哪里,你都_,_。5. 阅读理解。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卜算子咏梅”中_是词牌名,_是题目。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的“她”指_,赞颂了梅花_的品格。6. 古诗阅读。_,_。家家乞巧望秋月,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

5、题目是_,作者是_代诗人_。3“今宵”的意思是_,“碧霄”的意思是_。4七夕指的是农历_,是传说中_鹊桥相会的日子。5叙述牛郎织女民间故事的诗句是“_,_。”6读了古诗,我知道了“乞巧”就是_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_,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7. 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滁州西涧独怜惜幽草_,_深树鸣。_晚来急,_舟自横。1这首诗是唐代_诗中的上佳之作,作者是_代诗人_,他与_并称_。2请根据诗的内容把下面词语恰当地填入括号中。晴雨涧中涧边这首古诗按照从()到()的顺序,分别描写了岸边的()时景色和水上的()时景色。3诗中写了哪些景物?_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后两行的意思。

6、_8. 古诗阅读。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_。_,家祭无忘告乃翁。1补全诗句。2此诗是陆游的一首_诗,他以_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_的担忧和对_无限渴望。3判断对错。(1)诗中“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乃翁”的解释是我的父亲。(_)(2)“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_)(3)陆游是北宋爱国诗人,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_)(4)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_)4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呢?_。9. 课内阅读。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_,

7、_。1将古诗内容补充完整。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元:_九州:_3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爱国诗人_,这首诗是他在临终前写给_的,交代的事情是_,表达作者_的感情。4写出两句爱国的诗句。_,_。10. 能力提升。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游子是指:_2寸草是指:_3三春晖是指:_4翻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_5赏析本首诗,通过对什么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1. 古诗阅读。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写离乡之远的词是:_2写思乡之悲的词是:_3家人最挂怀的讯息是:_12. 古

8、诗对比阅读。山中秋风引(唐)王维(唐)刘禹锡荆溪白石出,何处秋风至?天寒红叶稀。萧萧送雁群。山路元无雨,朝来入庭树,空翠湿人衣。孤客最先闻。1第一首古诗是朝诗人写的,第二首古诗是朝诗人写的。2第一首诗中的“红叶”一词让我们想到(谁?)的诗山行中的。第二首诗中“萧萧”指的是,叶绍翁写的中一句也有“萧萧”这个词。3(1)第一首古诗描绘由_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_所组成的山中深秋初冬时节的景色,色泽鲜明,富于诗情画意。(2)第二首诗这首诗表面写_,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13. 古诗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

9、际流。1解释下列词语。之:_ 故人:_尽:_ 唯:_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送别的时间_,故友人要去的目的地_。3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14.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掘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几锄豆溪东,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录莲蓬。1这首词描写了_。2词中写到的人物分别在干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15. 课内精彩阅读。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由这首诗的题目,我了解到的信息是_。2前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_3诗中的“熏”可以换成“吹”吗?为什么?_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醉心寻欢作乐的谴责之情。(_)(2)“游人”是指在杭州旅游的人。(_)(3)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简直把临时居住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表达了作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