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试卷.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26144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试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试卷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联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_。“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_。“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_。(2)风雪声之联耳更显出了_,将士们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更加怀念_。(3)发挥想象,写一写将士们可能会想到故乡的什么?_2. 完成下面练习。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_。我劝天公重抖擞,_。1补全古诗2己亥杂诗是清朝的_写的,诗中有两个成语是_、_。3解释下列词语。生气:_恃:_喑:_抖擞:_4其中对“九州生

2、气恃风雷”中“九州”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的别称之一B.地名5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天公振作精神,打破常规降下有用人才的诗句是:_。6读了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强烈的_之情。3. 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_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句中有一个字是古诗句中“炼字”的典范。这个字是_,用的好在_。2请你写出诗中提到的地名。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练习。斗笠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故乡戴在头顶。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不斜的身影。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斗笠里有我编进的鸟鸣。走到哪里,你都能听到来自故

3、乡的声音,静静的夜晚,鸟鸣会滑进你的梦境。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让这片故乡的热土靠近你的心胸。走到哪里,你都能采到来自故乡的温暖,即使寒流侵袭的冬夜,你也会感到春意融融。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让这朵故乡的花儿伴你在闹市穿行。走到哪里,你都能闻到故乡的芬芳,让这泥土的芳香拍打城里的每扇窗棂。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一轮月亮戴在头顶。孩子,它可是娘心尖的一点亮呀,让它亮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息的灯。1为什么说“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故乡戴在头顶”?_2你怎样理解“让它亮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息的灯”?_3这首诗歌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即将离家的孩子的_。4读完这首诗歌,你会想起哪首诗或哪首歌?写下几

4、句。_5你来试着写一小节诗吧!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_。走到哪里,你都_,_。5. 阅读乐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注释茱萸:香味植物。古风俗重阳节插茱萸避灾疫。1“异乡”的意思是_,“遥知”的意思是_。2九月九日是_节,中国人有_的习俗。3“_”一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6. 课内阅读。_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pn bn)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gu gu)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把这首词的题目补充完整。2把文中错误的音用“/”划掉。3这首词描写的是_季,你从特定景物_体会到的。4“一程”

5、写出了路途的_,“一更”写出了天气的_,词的下阕体会到了作者浓浓的_之情。5风雪声聒耳,将士们无心睡眠,此时他们想起了故乡的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_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xng xng)(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_,_。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把诗句补充完整。2联系诗句解释下面词语。绩麻:_当家:_3古诗中的“儿”指的是_,“女”指的是_。本诗第一句中,_和_是一组反义词。本诗的前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_的画面。4诗中描写了儿童学种瓜的场景,下面对这一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热爱劳动B.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6、,表达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C.表现农村生活太过辛苦,连孩子们也在帮大人们劳动8. 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B.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D.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2村晚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图。右边这幅图可以用诗句“_,_”来概括,我能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把诗句中的情景描绘出来:_。3下列对这两首

7、诗的异同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B.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牧童则通过“六七里”“三四声”等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傍晚的宁静。C.两首诗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牧童还通过“不脱蓑衣”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劳累。D.两首诗都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4笛声悠扬悦耳,笛子也分为好多种,你认识下面的笛子吗?选一选,填一填。A长笛B风笛C竖笛D陶笛 (_) (_) (_) (_)9

8、. 课外阅读。四时田园杂兴春日宋范成大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注释)土膏:指肥沃的土地。一饷,片刻。饷,通“晌”。鞭笋:细长的竹笋。1这首诗的第一句中,“_”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3

9、这首诗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0.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1用一个字概括山涧的特点,应该是_。2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反衬出春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B.这首诗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图画。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1. 课内阅读。(一)过分水岭溪水_似_,入山三日_。_分头处,_。1补充诗句。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解释诗中加点的字。似:_ 分头:_4“入山三日”说明了( )。

10、A山高 B山深 C山小5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二)饮湖上初晴后雨_潋滟_,_亦_。_,_。1补充诗句。2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解释诗中加点的字。潋滟:_ 亦:_4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12.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请你用曲线画出诗中所表现的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诗句。2作者诗中出现几个美好高洁的意象?有何深意?_3用自己的话写出你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_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1、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_代的_。2解释下列字词在是诗句中的意思。生气()九州()恃()喑()万马齐喑()究()3用自己的话写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_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

12、,寓意深刻,气势磅礴。B.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拟人句,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C.“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解释下面字词在原诗句中的含义。邸_ 几时休_休_ 直_熏_2“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的修辞手法是()。A.设问句B.祈使句C.反问句3结合当时写作背景,理解诗句,判断对错。(1)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_)(2)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

13、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_)(3)“暖风”指的是自然界的春风。(_)13. 补充古诗,完成练习。乞巧唐林杰_,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_。1补全诗句。2乞巧节在农历_,人们有_的习俗。3哪句诗描写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用“_”画出来。4这首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_14. 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从军行的作者是(_)朝诗人(_),他尤其擅长写(_)诗。3“孤城”中的“孤”如何理解?_4后两句可以体会到将士的什么感情?_15. 对比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一)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

14、短笛无腔信口吹。(二)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_的形象。2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B.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3与“笛弄晚风三四声”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4“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表现了牧童_、_的生活。5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村晚的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_6“牧童归去横牛背”一句中“横”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牧童横躺在牛背上,展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一种认为是牧童骑在牛背上,信口无腔地吹着短笛。你同意哪种解释?说说你的理由。_7描写儿童的古诗名句有很多,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例。(1)_(2)_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