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语文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27210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语文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语文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这首诗是_代诗人_写的,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两句?_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_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_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_2.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图片,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

2、谁家。1“尽”的意思有:完;死亡;达到极端;全部用出;用力完成;全,都;所有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中“尽”的意思是_(填序号)。“取之不尽”中“尽”的意思是_(填序号)。2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的画面,然后写下来。_3“月”一直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景物,诗人借月抒怀,有“月落乌啼霜满天,_”,有“峨眉山月半轮秋,_”。4下列对古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尽望”说明月夜的景色很奇特,引起众人的关注。B.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表明诗人对秋景情有独钟。C.全诗围绕“桂花”来写,写出了花香的浓郁,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家庭院的思想感情。D.诗人表面上是在

3、写秋思不知道落在何处,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5观察古诗下面的插图作品松间明月长如此,指出此图与十五夜望月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_3.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雨后全无叶底花”中“全”的意思是_。2后两句诗中的“_”二字运用得很好,在诗中起转折作用,将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 课外阅读。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的韵脚是,描

4、写的季节是。(2)给下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的意思是( )A指花朵大小不一,显得很杂乱。 B各种颜色的野花。“渐”的意思是( )A渐渐。 B进。“欲”的意思是( )A副词,将要。 B欲望。(3)解释下面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本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漫步西湖所见到的明媚风光。本诗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歌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孤山寺和白云。“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早”字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

5、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之情。他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情态,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5)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5. 古诗阅读。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注释)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肥:指果肉肥厚。麦花:荞麦花。菜花:油菜花。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惟有:只有。蛱(ji)蝶:菜粉蝶。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2诗中用、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B.初

6、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6.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注释)幽人:隐士。1“怀君属秋夜”中“属”的意思是()A.适逢B.属于C.家属2“空山松子落”运用了_的写作手法,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_的情怀。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7. 读诗句,完成练习。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和_。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作者以浪漫的想象,并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具

7、体、生动、形象。(_)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_)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鹿柴中的“柴”应读(_)。2这首诗描绘的是(_)时分的幽静景色。3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_)4诗人王维是个才子,苏轼曾经赞他(_),他与孟浩然合称(_)。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词中描绘的是_时节的景色,由“_”“_”

8、可以看出来。2“唱黄鸡”的意思是( )A.比喻时光流逝B.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C.黄鸡报晓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意思是_?4下列诗句与本词表达的感情一致的是(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5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B.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浣溪沙”是

9、这首词的词题。(_)(2)“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一句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_)(3)苏轼又名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_)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的_,_是词牌名,_是词题。2解释词语意思。别枝:_茅店:_社林:_见:_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11. 诗歌阅读。毕业我们从这里起航/走向遥远的地方/当我们走向明天/又怎能把昨日遗忘回首昨日/那郁郁葱葱的日子/有过青涩也有过芬芳/更

10、有的是/相遇相识相知/那瑰丽的宝藏今天,我们流泪了/那可不是忧伤是歌唱/今天,我们分别了/那可不是遗失是珍藏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宝藏(_) 珍藏(_)2根据词语意思在文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1)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美好蓬勃。(_)(2)形容异常美丽。(_)3诗中“歌唱”的是(_),“珍藏”的是(_)A青春的回忆 B青春的激情4诗中的“昨日”指的是_;“今天”指的是_;“明天”指的是_。5“起航”原指_,这里比喻_。6你认为毕业意味着什么呢?_12. 课内阅读。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

11、题写在_庭院的墙壁上的。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书:_茅檐:_无苔:_成畦:_排闼:_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C.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3.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

12、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和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14. 文言文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说说上阕词的意思。_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七八个/星天/外B.两三点雨/山前C.旧时/茅店/社林边D.路转溪桥/忽见3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C.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D.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15.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