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27360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班级:_ 姓名: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注)攫:抓。掘株:截断的树桩。1解释字义。园中有榆,其上有蝉。其:_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其:_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举:_其:_2翻译下面的句子。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_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_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_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2、问题。食粥心安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注释)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齑j:腌菜。留守:官职名称。大人:指自己的父亲。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日煮粥一釜(_)以刀画为四(_)大人闻汝清苦(_)盖食粥安已久(_)2翻译下列句子。(1)归告其父,馈以佳肴。_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_遗以食物,何为不食?_3范仲淹为什么不吃美味佳肴?请找出原文。_读了这个故事,

3、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3. 读管宁割席,完成练习。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注释)捉:拿起来,举起,握。轩冕: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废书:放下书。废:停止。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1翻译下面的句子。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_2本文写了两件事,分别是:(1)_(2)_3从管宁割席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

4、)的人。A.淡泊名利、非常清高B.爱恨分明、勤学好问4. 古文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汤汤乎_锺子期_2解释加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由于这个传说,人们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_),用(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5. 阅读理解。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

5、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好书画_(2)一日曝书画_(3)处士笑而然之_(4)古人云_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充的省略成分有误的是()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杜处士)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D.(杜处士)不可改也。3在解释正确的句子后打“”。(1)“所宝以百数”意思是“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2)“今乃掉尾而斗”意思是“今天调换了尾巴打斗”。()(3)“处士笑而然之”意思是“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对”。

6、()4文中牧童和处士“笑”的方式不一样,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笑”体现了两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牧童:_ 性格特点:_处士:_ 性格特点:_5这篇短文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用“_”在文中画出来。6. 理解阅读。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与善人居(_)(2)如入鲍鱼之肆(_)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_3根据文意,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是:_,_。4对文章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_7. 文

7、言文阅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1在横线上按原文填空。2写出加点字的意思。伯牙鼓琴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巍巍乎若太山_3本文选自_,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钟子期的传说,如:_。4短文最后一句的意思是:_,我从中体会到了_。8. 阅读理解。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 ,吾为子 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

8、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逆:违抗 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解释字的意思。(1)“天帝使我长百兽”中的“长”:_(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中的“以”:_(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中的“然”:_(4)“兽见之皆走”中的“走”:_2翻译句子。(1)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_(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_(2)故遂与之行:_(3)其不善者而改之:_(4)送孟浩然之广陵:_(5)学而时习之:_(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

9、成语是_。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_9. 阅读理解。终身食鱼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昔者()(2)有馈鱼于郑相者()(3)嗜鱼()2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嗜鱼,何故不受?_3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_。10. 阅读天地。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

10、曰,“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汤”的意思是_,由此可以推测“赴汤蹈火”的意思是:_。3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翻译这句话)_4从“孔子不能决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_的人,论语中的“_”说的就是这种品质。1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1)邻居有烛而不逮(_)(2)衡乃与其佣作而

11、不求偿(_)2翻译下面的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_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_12. 阅读理解。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选自礼记曲礼上)注释:礼:依礼而言不妄说人:不可随便地取悦于人不侵侮:不得侵犯侮慢他人修身践言:涵养自己的德性,实践自己的诺言行修:行为有修持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不辞费_不逾节_不好狎_行修言道_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礼,不妄说人,不辞费。_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_3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_13. 课内阅读

12、。敏而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选自第八单元25课古人谈读书1按课文内容填空。2请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敏( ) 知( ) 厌( ) 诲( )A满足 B聪敏 C同“智”,智慧 D教诲3请你说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_4选择句子的句式,填写序号。A反问句 B比喻句 C疑问句(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_)(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_)(3)问渠那得清如许? (_)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宋濂嗜学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

13、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注释)余:我;宋濂自称。嗜:喜爱。致:买。假:借。手自:亲手。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写。走:快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因此。因得:于是能够。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余幼时即嗜学。_录毕,走送之。_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这句话的意思是_。3用“”标出最能表现作者读书勤奋、抄书艰苦的语句。4文中宋濂的事例说明()。A.安贫乐道、喜爱读书,是生活的支柱。B.刻苦学习、诚实守信是成才的重要条件。C.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D.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14、是成功的重要基础。15. 课外阅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孤:幼年丧父。资:财务,钱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以:用办法。荻(d):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书:写。闾(l)里:街坊,乡里。1结合语境和注释,理解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孤:幼年丧父。资:财务,钱财。B.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以:用办法。以:原因。C.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惟:只是。务:致力,从事。D.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2根据下面的句子,写出相关成语。(1)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_(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_3“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_4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自幼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邻里街坊都有藏书,慷慨借给他阅读。D.他刻苦读书,心无旁骛。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