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习题.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34068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必修三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必修三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必修三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必修三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习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 分值人:100一、单项选择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口腔内的唾液 B.肺泡腔内的气体C.膀胱腔内的尿液 D.心室腔内的血浆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是恒定不变的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通过毛细血管进行相互转化C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有效配合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D人体某部位组织液短时间增多过快可能与淋巴管堵塞有关3、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兴奋在突

2、触处由突触后膜传向突触前膜4、炎热的环境下,野外工作人员的体内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 )A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升高C肝糖原的分解速率加快 D皮肤汗腺分泌增强,汗液增多5、用一定方法将小鼠的下丘脑破坏(其他结构完好),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排尿量增加 B细胞代谢速率变慢C体温维持恒定 D机体仍存在反馈调节6、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A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有是DNA不同C二次免疫时,不只由增殖、分化而来D图中至少有三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7、如图是一平放的活植物茎尖,另将琼脂块A、B置于如图位置。以下说法正

3、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背地侧向地侧B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背地侧向地侧C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背地侧向地侧D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背地侧向地侧8、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B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在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 D各种激素在植物体内独立起作用9、温特实验证明了()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10、如图表示生长素的研究实验,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M长得比N长 BN长得比M长 CM弯向一侧而N不弯曲 D

4、N弯向一侧而M不弯曲11、假设下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七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fabdegc Bafdebgc Ccafdebg Dcf=dabeg 12、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除去水稻田中的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最相似的一项是( )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植物向光生长 D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13、恶苗病是由下列哪种激素引起的植物疯长现象?() 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乙烯1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

5、捕获并标记45只;第二次捕获38只,其中有标记鼠15只。则该鼠群的种群数量估计值为( ) A.45只 B.83只 C.98只 D.114只15、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来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国家的人口翻一翻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16、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原野生马铃薯的种群密度,下列作法错误的是( ) A.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B.需要多次取样 C.对获得的数据取其平均值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17、下列特征中属于

6、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的是()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18、图甲为某种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乙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ae段鼠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图甲中的c点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 C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 D图甲中e点对应图乙中t1,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19、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K

7、值)20、假设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每年的增长率都不变,第二年是第一年的a倍,在理想状况下,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 ) AN0at BN0ta CtN0a DaN0t2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玉米田里的玉米虽长势整齐,但玉米田也有垂直结构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D动物的分层现象取决于植物22、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到草上的太阳能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光

8、能 C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CO2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 D图示食物网含有2条食物链 23、图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4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代表光合作用,代表呼吸作用 D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通过食物链来完成 B.能量流动单向、逐级递减物质循环循环反复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存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将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紧密联系在一起2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的是(

9、 ) A.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B.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D.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2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泄物中的能量 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 D、用于草食动物生长、发育繁殖所需的能量2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 A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D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28、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是(

10、)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有机物 C.有机物 D.碳酸根离子29、下列有关物质循坏和能量流动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碳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 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能量流动推动了物质循环,物质循环不利于能量的流动30、下列各项,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A.电磁波 B.蜜蜂跳舞 C.狗用尿液“圈地” D.萤火虫发光二、非选择题1、如图示燕麦幼苗(胚芽鞘)进行向光性试验,图中(A)放在暗箱中;(B)放在一侧有孔的暗箱中;(C)切去胚芽鞘尖端;(D)在切面一侧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E)在尖端下方用一不透水云母片

11、隔开;(F)尖端下方一侧插入云母片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直立向上生长的是 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其中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 (2)A、B的实验组合可得出的结论是:燕麦胚芽鞘的弯曲与 有关(3)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生长弯曲的部位是 (4)赤霉素能促进果实发育, 激素能促进果实成熟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叫 (5)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通常对不同器官的作用_(相同或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 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 molL1。(6)经科学家努力,从植物组

12、织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鉴定出了它的化学本质是 2、如图为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回答问题:(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 增长种群数量出现这种增长的条件是 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此时种群数量已接近 ;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为了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应该在 时间进行捕捞。(3)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 (下降,上升) (4)若要调查生态系统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一种候鸟,冬天飞来春天离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调查,估算的K值往往会比实际值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5)某一年生草本植物侵入人

13、弃耕农田后大量繁殖,硏究人员对其数量变化进行调查,该小组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生物群落浈演替属于_。(6)外来物种入侵可能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随着新食物网的建立及生物种类的增加,其_稳定性逐渐提高。(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3、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图中的生物_。(2)图示的食物网有_条食物链组成,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 。(3)碳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间以_形式进行流动,图示的生物再加上_,可以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 _。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以_能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5)

1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 、 。(6)如图食物链若鼬通过捕食鼠和鸟获得能量比例为1:3,则鼬每增加4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 Kg。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农业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的原因是_。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2345678910DAABCBBDBA11121314151617181920ADADBAACBA21222324252627282930CABCBBAADC1. (1)A; B、D、F ; B、F ; C、E (2)单侧光 (3)尖端 ; 尖端下面一段 (4)乙烯; 顶端优势 (5)不同; 两重性; 108; (6)吲哚乙酸2.

15、(1)S型; 自然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出现天敌;K值(环境容纳量);N/2 (2)t1之后; t2 (3)上升(4)标记重捕法;偏高;(5)样方法;次生演替;(6)抵抗力;(7)就地保护3、(1)甲、丁 (2)5 ; 丙、戊 ;捕食和竞争(3)有机物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化学能 ;(5)物质循环 ; 信息传递(6)400;(7)负反馈调节 ; 物种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D【解析】口腔内的唾液不是体液,也不是内环境,A错误;肺泡内的气体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不是内环境,B错误;膀胱内的尿液不是体液,

16、也不是内环境,C错误;血浆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2、【答案】A【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机体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渗透压、温度和pH的相对恒定,而不是不变,A项错误;血浆存在于毛细血管内,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二者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B项正确;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有效配合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C项正确;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使组织液增多,D项正确。【考点定位】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3、【答案】

17、A【解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A正确;一个神经元可以形成多个突触,B错误;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部分构成,C错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D错误【考点定位】突触的结构4、【答案】B【解析】炎热的环境下,汗液分泌增多,则尿液减少,所以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A正确;炎热环境下,体温是维持相对平衡的,所以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炎热的环境下,野外工作人员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血糖浓度降低,所以肝糖原的分解速率加快,C正确;皮肤汗腺分泌增强,汗液增多,以增加散热量,D正确。【考点定位】体温调节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水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所以破坏下丘脑,排尿量增加,A

18、正确;下丘脑可调控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破坏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细胞代谢速率变慢,B正确;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破坏下丘脑,体温不能维持恒定,C错误;反馈调节不一定需要下丘脑参与 ,D正确。6、【答案】B【解析】A、表示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正确;B、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有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DNA相同,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是浆细胞,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以来源于记忆细胞,即图中,也可以来源于淋巴B细胞,即图中,C正确;D、图中淋巴B细胞,淋巴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功能,D正确故选:B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在重力作用下在靠地一侧分布

19、较多,B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较高,向地侧生长较快。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生理作用。8、【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内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在体内含量极少,A正确;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B正确;植物无内分泌腺,是在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C正确;各种激素在植物体内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9、【答案】 B【解析】A、要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应另设一组去尖端胚芽鞘并倒置的实验,A错误;B、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不能使胚芽鞘弯曲和生长,则造成胚芽

20、鞘弯曲的刺激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B正确;C、虽然可以证明是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却没有证明该物质就是吲哚乙酸,C错误;D、该试验未提及光源问题,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发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植物激素知识的要点,实验分析能力10、【答案】A【解析】 阅读题干和图示可知本题是研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实验,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最后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A、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照使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所以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XY,进而M长得比N长,A正确;B、M长得比N长,B错误

21、;C、由于M、N中生长素分布都均匀,所以胚芽鞘M、N都直立生长,C错误;D、胚芽鞘M、N都直立生长,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及探究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11、【答案】A【解析】1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生长素类似物除水稻田中杂草利用了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生长的原理解: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利用了生长素能促

22、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A错误;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利用了生长素能促进枝条生根的原理,B错误;C、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茎的向光性只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D、生长素类似物除水稻田中杂草利用了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生长的原理,顶端优势现象侧芽处也为抑制作用,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故选:D13、【答案】A【解析】恶苗病是水稻感染赤霉菌,而赤霉菌能够产生赤霉素,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故选:A14、【答案】D【解析】种群的数量可设为N,按照数学统计的原理,N:4538:15,所以N453815=114(只)。【考点定位

23、】种群密度的调查15、【答案】B【解析】A、种群数量和密度只能说明人口基数,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故A错误;B、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故B正确;C、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故C错误;D、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故D错误故选:B16、【答案】A【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A错误;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需要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以减少误差,BC正确;当调查对象分布在狭长地带时,适宜采用随机取样法;对于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带,一般采用五

24、点取样法或者等距离取样,D正确。17、【答案】A【解析】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年龄组成不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错误;C、性别比例不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D、出生率、死亡率不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错误故选:A18、【答案】C【解析】A由甲图可知,该鼠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因此,ae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结构是增长型,A错误;B防止鼠害的最佳时刻是c点之前,B错误;CK值受到生存空间和资源条件的影响,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C正确;D图乙的t2表示K值时,对应甲图的e,t1表示K/2时,对应甲图的c,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D错误。

25、【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化19、【答案】B【解析】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t,呈现J型曲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A正确;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不适应该环境将逐渐减少甚至灭亡,如果适应该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J”型增长,但是由于环境资源是有限的,最终会呈现“S”型曲线增长,B错误;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通过减少食物来源或减少生存空间等措施来尽量降低其K值,C正确;环境中的种群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D正确。【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动20、【答案】A【解析】在理想状况下,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N0at21、【答案】C【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有水平和垂直

26、结构,A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使植物充分利用光照,水平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所以B正确判断群落的依据,一:同一区域;二:所有生物,C错误动物的垂直分层取决于动物的食物,栖息,与植物的高低有关,D正确2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光能,B正确,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CO2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C正确,图示食物网含有2条食物链,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23、【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4是大气中的CO2库

27、、1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3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2为消费者。1生产者、2消费者和3分解者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A错误;4是大气中的CO2库,B正确;代表捕食,代表呼吸作用,代表光合作用,C错误;3为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原核生物)和真菌(真核生物),还包括少数动物(真核生物),因此3代表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24、【答案】C【解析】25、【答案】B【解析】26、【答案】B【解析】草食动物以草为食物,经消化吸收,真正进入体内的物质是食物减去粪便,这些物质中包含的能量即其同化的能量,B正确2

28、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主要有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8、【答案】A【解析】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是CO2,选A.【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9、【答案】D【解析】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传递效率在10%到20%之间,A正确;分解者能够将动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同时释放能量,B正确;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C正确;能量流动推动了物质循环,物质循环

29、有利于能量的流动,D错误。30、【答案】C【解析】电磁波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B错误;狗用尿液含有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C正确;萤火虫发光属于物理信息,D正确。二、非选择题(必修)50、【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化学能 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不能再被生物利用(2分)(2)负反馈调节 物种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2分)(3)化石燃料的燃烧 植被的破坏【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能量在营养基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食物链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以及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不能再被生物利用。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

30、馈调节。全球温室气体逐渐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51、【答案】(1)甲、丁(2)5 丙、戊 (3)有机物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4)增强、减弱(5)减弱【解析】52、【答案】(1)三 太阳能(2)不能(3)有机物 生物放大(4)次生【解析】53、【答案】(1)2(2)E生产者 竞争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分)(3)15.4(4)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5)低【解析】(1)根据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以及表格中的数据,E为生产者,第一营养级,B和C属于第二营养级,A属于第三营养级,D属于第四营养级。因此可以构成2条食物链

31、。(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E为生产者。B和C属于同一营养级,种间关系是竞争。食物链中只要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表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由于B和C是第二营养级,A是第三营养级,因此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效率为3.56(12.8+10.3)=15.41%.(4)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5)与森林生态系统比较,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结构比较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比较低。【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54、【答案】(1)光合作用 丙 (2)种群密度 增长型 (3)呼吸作用 25(4)分解 降低 自我调节能力【解析】

32、试题分析:(1)分析图1可知:甲是大气中的CO2库,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过程主要表示光合作用。如图2中的A、B、C、D表示图1中的四种鱼,因鱼为消费者,所以图1中和A、B、C、D对应的成分是丙。(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捕鱼时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使得生存下来的幼年个体居多,因此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3)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较大一部分由于呼吸作用散失。与D鱼有关的食物链为:浮游藻类浮游动物鱼D;求至少消耗浮游藻类应按能量传递效率的20%计算,因此若鱼D增重1g,至少消耗浮游藻类为120%20%25g。(4)微生物能够通过有氧呼吸分解饵料中的

33、有机物,所以残余饵料沉到水底会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降低,进而引起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55、【答案】(1)次生林(2)垂直 标志重捕法 狐狸(3)分解者 逐级递减【解析】(1)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通过次生演替而生长起来的森林称为次生林。(2)该森林中,有的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有的动物生活在草丛中,还有的动物在树上摄食,属于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灰喜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逐级增多,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狐狸的营养级最高,则狐狸体内的DDT浓度最高。(4)食物链中只含有生产者和

34、消费者,因此生态系统成分还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56、【答案】(1)第三、第四(2)单向流动(3)增加 逻辑斯諦 环境容纳量(或K值) 自我调节【解析】(1)在该食物网中,食物链“草鼠蛇猫头鹰”中,猫头鹰位于第四营养级;食物链“草鼠猫头鹰”中,猫头鹰位于第三营养级(2)在食物链“草鼠狐狸”中,草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鼠流入狐狸体内,不可逆转,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3)若人类大量捕杀狐狸,猫头鹰的数量将增加停止捕杀后,狐狸的数量将遵循逻辑斯諦增长方式增加,最终达到稳定平衡密度,即在环境容纳量

35、(或K值)上下波动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57、【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捕食 信息传递 (2)草 400 (3)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负)反馈调节 (5)大于【解析】(1)该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该草原除了图中出现的以外还有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鸟可以捕食昆虫,因此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2)鼠粪便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草同化的能量,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若鼬通过捕食鼠和捕食鸟获得的能量1:3,则鼬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草1/420%2

36、0%+2/420%20%20%=400kg(3)图示为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分析,A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还有相当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由于一部分用于各级生物呼吸消耗,一部分随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就会很少;又由于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流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5)据图分析,t0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t0-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t1时,

37、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在t1-t2时期鼬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因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58、【答案】(1)2 消费者 (2)生物放大 (3)兔、鼠大量繁殖 自我调节 (4)100【解析】(1)图中猫头鹰占有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鸟鹰;草昆虫鸟鹰,显然猫头鹰只占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两个。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昆虫属于消费者。(2)若该生态系统被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并对雀鹰造成严重危害,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3)由于人们连续围猎狼和狐,结果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其原因是兔、鼠大量繁殖;停止围猎几年后,狼和狐重新大量繁殖,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生态恢复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4)根据题意: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增重千克,从理论上计算需消耗草约110%10%=100千克。【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三、非选择题(选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