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欣赏曲.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34084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欣赏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欣赏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欣赏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欣赏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欣赏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欣赏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欣赏曲.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音乐科 六 年级电子教案主备人 陈丹燕 旁注人 陈丹燕 课题欣赏歌曲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片段备课者陈丹燕课型新授课综合型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一、 了解音乐大师贝多芬,让同学们喜欢上音乐、喜欢上交响乐。二、 同学们欣赏完后能够得到一种审美的体验。三、 能哼唱和记住第四乐章中欢乐颂的主题音乐。教学重难点一、 能够准确的把握歌曲的节奏、力度以及情绪上的变化。二、 能听辨出第九交响曲中的主题音乐的独唱和合唱的区别。三、 在学唱主题歌曲的时候,能准确的唱准跨小节连线节奏。教具钢琴、电脑多媒体、黑板教学环节 通过多媒体让同学们了解音乐大师贝多芬: 一、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贝多芬吧路德维希贝多芬(Ludw

2、ig van Beethoven.(1770.12.17-1827.3.26)。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世人尊称他为“乐圣”。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设问:那么第九交响曲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

3、,但作品的创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在很多人看来,这时候可以迎接欢呼和胜利了。但情况恰恰并非如大多数人所想。因为第九交响曲的首演充满了坎坷。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问题。 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排练逐渐有了起色,并且越来越好终于,在1824年5月7日,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隆重举行!这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久违的欢呼,久违的热烈,重新回到贝多芬的周围。当整部作品演奏完毕之后,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场面:或许这是我们这代人一生都难以看到的音乐会场景观众们近乎疯狂的鼓掌、欢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人群不住的朝着舞台的方向拥去,人们被这恢宏的旋律所打动

4、,已经顾不得礼仪。而作曲家本人虽然因为耳聋,已经听不到任何欢呼声和掌声,却依旧被这超乎寻常的热情场面激动得晕厥过去,一度不省人事。如今距离1824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主题音乐:欢乐颂)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

5、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

6、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

7、划分为两个部分 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这首诗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

8、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当然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 如今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九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也永不泯灭!旁注一、简单了解贝多芬二、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经历四、乐章的介绍五、杰作的背后理想计划教学反思欣赏完贝多芬的生平和同学们现在生活的对比,让同学们觉得一个伟大人物的背后是怎样形成的,从而进行调查身边的同学作同学经历调查表。让他们更加的能了解自己现在的生活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