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从孔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谈新课改数学教学优化策略.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50043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从孔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谈新课改数学教学优化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从孔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谈新课改数学教学优化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从孔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谈新课改数学教学优化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从孔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谈新课改数学教学优化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从孔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谈新课改数学教学优化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从孔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谈新课改数学教学优化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从孔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谈新课改数学教学优化策略摘要:时至今日,孔子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于新课改各学科教学仍有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笔者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融入了孔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此从学理上将实践教学中获得的感悟进行归纳分析,从坚持主体性、差异性、激趣性、德育性四个方面来探讨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关键词:孔子;陶行知;数学教学引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在很多方面契合了孔子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从宏观上看,新课改核心理念、孔子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这三者是可以互相融会贯通的。如何积极寻求孔子

2、与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课改数学课堂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得心应手的利用孔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优化数学教学策略,强化数学教学效果,是每位负责任的数学教学应该积极思考的事情,也是本文将要论述的重点问题。一、坚持主体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孔子在教学中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能简单的采取灌输的方式,而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思考后再加以引导和指点。陶行知也认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在构建学生数学学习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宽松课堂氛围,教师教的尽量少些,例如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

3、判定等知识点,笔者经常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道具、材料,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合作动手动脑探究,老师只需在学生陷入思考困境一筹莫展的时候给予适当指点,笔者在实践教学中的经验证明,学生对以这种方式学到的数学公司和定理记忆深刻,在习题练习和考试中出错率极低。这种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探究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短期内的数学学习效果,它更强调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让学生主动走进数学学习的殿堂,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双重熏陶。二、坚持差异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孔子在教学中首先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陶行知在教学中也秉承孔子的思想,并将其与时代教育相结合,他指出培养教育人跟

4、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因为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而使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而且数学教学本身就具有渐进性和持续性,学生数学素质与其他文学类学科不同,其提高并不能靠一朝一夕的功夫便能完成的,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若要找到适合于学生数学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就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个性的分层教学。笔者首先从数学作业开始尝试分层教学,我根据学生数学成绩将作业分成了三类,以中间段学生居多,每个层次段的数学题目数量和难度都递减,笔者实施这一方法之后,学困生不交作业

5、和抄袭作业的情况明显减少,班里还掀起了你追我赶的数学竞赛劲头。三、坚持激趣性,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陶行知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采用各种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一个快乐的数学活动现场。笔者十分注重在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力争每次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都翻新花样,做到别致出彩,如多媒体导入、故事导入、聊天导入、游戏导入等、竞赛导入、歌曲导入等,将其作为学生数学兴趣激发的主要阵地,从开课五六分钟之内就通过新颖有趣的导语牢牢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身上,迫不及待的跟随着老师进

6、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结合数学知识开展游戏与竞赛活动,初中数学课并非就要一板一眼的通过讲解知识来完成。教师完全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成让学生“”乐不思下课”的快乐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玩耍中收获知识。四、坚持德育性,结合学科渗透德育孔子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陶行知先生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孔子的德育思想,提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目标。与洋溢着生命情感和人生体验的人文学科相比较,数学学习中很少有与德育相关的内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忽略数学课堂的德

7、育渗透,相反,教师要更加积极的从数学教材中挖掘蕴含着的生命性和情感力。笔者在数学课堂中积极结合数学史实和数学家的真实故事来开展德育教学,想勾股定理学习过程中,将祖冲之的发现勾股定理的过程播放到投影仪上,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华罗庚抛弃国外优厚生活回国效力、陈景润为了哥德巴赫猜想操劳半生等事例,让没有生命的数字也跳跃着情感与思想,帮助学生进行人格和思想的完善,完成数学课堂的德育目标。结语:总而言之,孔子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经过了时间与实践的考验,在新时代课堂中仍旧闪耀着智慧与理性光芒。数学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对孔子及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认识,并积极将其导入到日常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是数学乃至所有学科教学要遵循的规律,这也是新课改追寻的理念。参考文献:1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2余家菊.孔子教育学说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